京郊:我在等一朵花開

2019年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和2022年的世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上要來了。相信這兩個盛會會給延慶帶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但延慶的發展還是有點讓人著急。

一、醫療水平

延慶目前,只有延慶區醫院和延慶區中醫醫院,這兩所醫院都是二級醫院。醫療水平還是還有很大差距。

決定一個地區的醫療水平,有好多因素,但我想經濟原因是主要的。收入低,吸引不了太多的人才。

若是人才,誰不希望生活在現代,宜居的城區?

醫院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留住了,醫院才會有說服力,才有權威。

記得很多年前,家裡的小孩扁桃體發炎,但在延慶的醫院裡輸液三天三夜,還是高燒不退,急得我打電話找我外地的同學,他是優秀的兒科醫生。市,區許多家長慕名帶孩子來求醫,他是鄉村文明的明醫。

唯一遺憾的是他沒有大學的學歷。但他很努力,他專注於兒科,而我所在的市裡,沒有幾個頂尖技術的兒科醫生,估計加起來不到5個吧,一百萬人口的城市。

話說我說我要坐火車趕到他哪兒,但他拒絕了。

但我還是坐火車回去了,準備了許多應急的退燒藥,雖然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

到他那裡後,父親帶著孫子去的,他只給開了兩天的藥,十六七塊錢吧。

小孩燒也忒了,扁桃體的潰瘍面也由縮小慢慢痊癒了。

我心裡默認他為神醫!因為在之前的三天看病中花1000元,燒不退而且潰瘍面也不縮小。

因而人才,要不唯學歷!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京郊:我在等一朵花開


二、教育水平

一個地區教育水平的好壞,也與人才有關。

眾所周知,本科生教出來的小學生,與研究生教出來的小學生,還是有區別的。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北京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教師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這不僅讓人詫異,更讓人驚奇。

看看我們的教育吧,小學裡有多少個本科生在教小學,在一線教學。

在這裡我不是唯學歷唯高,但教育行業的教育質量肯定是與師資力量相匹配的,北京的教育不缺錢,但非常缺人,缺人才!

教書育人,就應該被重獎!

我不知道這有沒有道理,但我我認為這是對的。

教育行業更容易像家族企業一樣瘋長,教育也如此。但教育行業不能這樣做!

本科生老師太少,在小學裡。

同樣研究生在初中裡太少,

當然博士生在高中屬於鳳毛菱角!

教師隊伍大可以引進外省市人才,北京全區的教育經費差不多,為什麼我們不引進外省市的重點師範院校的大學生呢?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這些學校的大學生不應該每年北京城區的在去招生,而遠郊區縣只閒庭散步!

沒戶口指標?

我們可以創造指標引進人才,我們不能將下一代拋棄在保護本地主義,土著主義上。

一些學校在引進研究生學歷老師的做法上,我是大力肯定的,這些學校的校長是功不可沒的,為什麼說教育是百年大計。

看看我門曾經的以前的對手和敵人日本,它們的學習教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學習優秀的先進的國家做法。

我建議,每年的寒假與暑假強制性讓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的校長去國外遊學,如果北京提供的經費不足,那可以去湖北湖南先學習,去文化教育發達的省份去見見世面。

三、文化水平

一個城市的發展必須有新鮮的血液: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是生產新鮮血液的社會主體細胞。

延慶區目前,沒有一所高等院校,這個城市的管理者是有責任的。上到北京市,下到區政府。

沒有哪個城市不扶持高等教育的。

北京城區正在疏解人口,為什麼不強制性或者說是利用行政權利給落後的郊區建立幾所大學呢?

我是城市的普通人,但我認為郊區接納一所醫學院是沒有問題的。醫學院是可以促進當地醫療水平的,綜合性的促進。

我的要求不高,是醫學院,如果要求高一點,那就來一到兩所大學。我想郊區人民不是不會答應的。

郊區偏遠地區在奉獻美麗藍天,純淨水源的同時,應該享受到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獲得感!

京郊:我在等一朵花開


四、旅遊文化

據說來北京延慶旅遊的國內遊客和國外遊客,在遊覽完八達嶺長城之後,沒有給延慶的經濟帶來任何幫助。

因為他們旅遊後都回北京住酒店去了,而且不在延慶區吃飯!

這個問題不得不讓我們去思考!

2019年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和2022年的世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會不會還是這樣一個結果。我們拭目以待。

五、交通發展

2019年,興延高速將貫通,讓這個閉塞的城市有了開放入口,期盼中,希望更多的人們瞭解延慶,熟悉八達嶺長城。

2021年,京張高鐵將開通,車票是橫在郊區人民心❤前的一道坎,定價多少合理呢。

誰也說不準,說不好!

目前京津高鐵30分鐘,是50元。每節車都是滿的,延慶到北京的支線是20分鐘。如果同樣的人流進行比對,那就京津高鐵的三分之二價格,即33元。

估計合理的價格在25元到30元吧?

京郊:我在等一朵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