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曹操

欧洲的曹操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一个个日耳曼国家,这些日耳曼国家大多如昙花一现后很快归于沉寂,只有法兰克王国在克洛维的统治下逐渐强盛起来并征服了高卢地区。然而在克洛维死后他的儿子们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瓜分,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629年达戈贝尔特一世重新统一法兰克,可达戈贝尔特一世依然没摆脱当时盛行的封建采邑制度的束缚——他将法兰克王国分成三个子王国:纽斯特里亚-勃艮第、阿基坦、奥斯特拉西亚。自己担任纽斯特里亚-勃艮第的国王,两个儿子统治另外两个王国。

不过达戈贝尔特一世没能料到他死后他的子孙们终日声色犬马,贪图享乐,殆于国事,逐渐沦为了贵族大臣手中的提线木偶,被世人称为懒王。这一时期法兰克王国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宫相手中——宫相原为王宫的管家、国王的仆从。绝大多数宫相由国王任命,也有一些是由贵族推选出来的。因为宫相地位显赫,逐渐成为控制王宫和军队的重要位置。宫相们的立场也不尽相同:他们有的支持国王,有的则站在贵族一边。纽斯特里亚-勃艮第深受罗马皇权至上的影响,其宫相大多支持国王。奥斯特拉西亚则是日耳曼人集中的地方,其宫相往往率领贵族反对国王。

六世纪下半叶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奥斯特拉西亚的国王没有管好自己的老婆,实权分别被两个王后操控。而两国宫相也趁机通过巴结掌握实权的王后的方式扩大自己的权力,公元687年势力日渐壮大的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丕平二世击败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阿基坦两国的宫相,成为整个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丕平二世死后法兰克重新进入动荡不安之中,最终丕平二世的私生子查理•马特在权力斗争中胜出。本来丕平二世死后宫相之位是该由其婚生子继承,而且一开始丕平二世的妻子普莱克特鲁德的确把持了大权,准备扶植自己的儿子上位。然而查理•马特一向以凶残毒辣著称,普莱克特鲁德对这个竞争对手深感忌惮,于是就将其投入监狱。不久纽斯特里亚发生叛乱,查理逃出监狱并召集一些奥斯特拉西亚的军队镇压了纽斯特里亚的叛乱,将宫相大权集于己身。

查理·马特上台后各地贵族的叛乱仍然不断,与此同时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却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这对法拉克王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查理·马特面对的形势可谓内忧外患,查理·马特为应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而进行了一场对欧洲后世历史影响深远的改革——正是这场改革奠定了欧洲封建采邑制度的基础:查理·马特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与此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采邑被规定为不得世袭,只限终身,而且如果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或者死亡,赐予者有权收回采邑,终止封授关系,要是继续以前的关系,则必须重新分封。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查理·马特甚至没收了部分教会的土地,导致他和教会的关系一度紧张。

在改革的过程中查理·马特打造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这是为应对此时法兰克王国面临的巨大外患而创建的:此时同属日耳曼系统的萨克森人攻入莱茵地区的法兰克尼亚;原本居住在如今的蒙古草原的柔然人在被新兴的突厥人驱逐后效法前辈匈奴进入欧洲,被欧洲人称之为阿瓦尔人,他们创建的阿瓦尔汗国进入了巴伐利亚。不过此时法兰克人所面临的最大外患还是地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在711年征服西班牙后于720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夺取纳尔榜地区,继续北进,攻入法兰克王国的阿奎丹。阿拉伯名将阿布德拉赫曼统率的骑兵,粉碎了当地贵族的抵抗,长驱直入,直抵波亚迭。查理闻讯,率领一支由奥斯特拉西亚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军队来到都尔。732年10月两军在今法国境内罗亚尔河之南、都尔与波亚迭之间的原野上发生激战。阿拉伯人虽然是一支久经战斗的军队,但因沿途劫掠财物甚多,士卒无心恋战,结果被法兰克人击退,悄然退走。查理打算趁胜攻取纳尔榜也未成功。都尔之役(或称普瓦提埃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捍卫了法兰克王国的独立,也阻止了阿拉伯人向西欧的继续深入,避免欧洲文明完全被阿拉伯文明同化。查理由于这一战功,名声大振,获得了“马特尔”(意为锤子)的称号,因此后世又称他为铁锤查理。

尽管建立了如此不世之功,查理也并没废黜早已有名无实的法兰克王室,他依然以宫相之名实际统治着法兰克,因此也被誉为欧洲版的曹操。和曹操一样的是尽管查理·马特没开创自己的王朝,然而他的行动却为自己的后人最终篡夺王位,开创新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