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感冒是最常見的病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是感冒最常見的兩種。風寒感冒比較怕寒,頭身疼痛比較明顯,舌苔薄白,口不渴,清鼻涕。阿咕有次感冒發燒,在床上抱著毯子窩著,他說了句:媽媽,有風,好冷。這是明顯的風寒感冒症狀。

風熱感冒咽乾口渴比較明顯,頭痛目赤,舌邊尖紅,舌苔是薄黃,黃膿鼻涕。有時身體剛開始是風寒感冒,沒有及時治療,2-3天后,也會慢慢轉入風熱感冒。

由於風寒、風熱感冒經常會有轉化,常常無法徹底區分,讓人頭疼,尤其是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表述自己的症狀,需要大人平時非常細心的觀察。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一碗豉蔥湯是風寒、風熱感冒都可以食用,蔥白的發汗不猛,藥力比較弱,但是有辛散溫通,可以使陽氣上下順接,內外通暢,和淡豆豉同用,是《肘後備急方》中有名的方子。

《肘後備急方》:傷寒有數種,今取一藥兼療。若初覺頭痛,肉熱,脈供,起一、二日,便作此加減蔥豉湯。蔥白一虎口,豉一升,錦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兩,不汗更作,加麻黃三兩,去節。諸名醫方皆用此,更有加減法甚多。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按照《肘後備急方》的記載,感冒初起1-2日,頭痛,身體熱,可以選擇用蔥白,豆豉加水煎煮,喝了便會出汗,感冒即好。若是不汗,加葛根,若是還不出汗,就加麻黃。很多名方都出自於這個。

葛根也是同時適合風寒和風熱感冒的,擅長解表退熱,尤其是感冒2-3天,外邪進入身體裡,開始轉化熱時使用葛根效果最佳。而麻黃是發汗作用強,麻黃和甘草搭配更是適合一年四季的普通風寒感冒。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淡豆豉有黃豆或黑豆,浸泡,發酵,曬乾而成。能疏散表邪,並且發汗解表的能力比較平穩,因此無論風寒、風熱都可以使用。

《本草綱目》: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淡豆豉在古時也被稱為香豉,是有鹹味的,也可以拿來做菜食用,就如川菜中用的豆豉。後來發現入藥可以不用鹹味,功效不會影響,就成了如今常用的淡豆豉。

淡豆豉在製作浸泡過程中,不同的商家使用浸泡水不一樣,有的是用桑葉、青蒿加水煎湯浸泡,有的是蘇葉、藿香、麻黃煎湯浸泡,雖然浸泡水的輔料不一樣,淡豆豉會因此有些差異,但使用功效受影響不大。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去藥店買淡豆豉常常會不同。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無法辨別風寒風熱感冒,在感冒初期都可以食用蔥白豆豉湯。 淡豆豉12克 蔥白3根 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小火煎煮15分鐘。

若是確定是風熱感冒,有明顯的症狀如:頭痛 口渴 咽喉痛 舌頭邊紅 舌苔黃薄 濃鼻涕 黃痰。可以淡豆豉金銀花飲。淡豆豉12克 金銀花15克 薄荷6克 桑葉9克,大火燒開,小火煎煮15分鐘。

「藥膳」風寒和風熱感冒都可用的淡豆豉

除了感冒,淡豆豉也有健胃,助消化,止嘔的作用,可以保護胃氣,解毒。出自《傷寒論》的梔子豉湯,就是梔子和淡豆豉組成。

小朋友的感冒有時會因為積食而起,淡豆豉蔥白也有利於幫助消除積食。若是積食引起的感冒,還可以拿幾顆淡豆豉給孩子單獨嚼著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