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你不懂的網際網路思維……

7月13日消息,傳統企業的驅動力是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規模經濟是指做到最大,範圍經濟是指做到最廣,總而言之,傳統經濟就是做大做強

。但是互聯網時代的驅動力不再是這個,互聯網的驅動力是平臺。

企業你不懂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時代,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限制正在逐漸縮小,一個大企業想要繼續擴張,不再是向單一方向發展,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平臺。未來商業競爭也不再只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肉搏,而是平臺與平臺的競爭,甚至是生態圈與生態圈之間的戰爭,單一的平臺將不具備系統性競爭力。

毫無疑問,平臺型企業已然變成企業發展的趨勢,但是如何做才能行之有效,其實很簡單,只要用好“互聯網思維”——平臺思維,借力打力就可實現企業平臺化!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海爾集團的互聯網思維。

1984年創立的海爾集團,這是一家老企業了,但是卻並沒有被這個“老”字所困住。2013年海爾提出了“三化”改革,即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企業總部不再是管控機構,而是一個資源配置和專業服務組織,以確保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在更好的項目上。“雷神科技遊戲本”就是海爾員工內部創業的一個項目,2013年底上市,在2014年底就已經被估值到1.5億元人民幣,成為了海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讓員工自主思考、自負盈虧,又樂在其中。

不難看出,商業的本質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德魯克也曾說過“企業的目的就是去創造顧客”,而互聯網思維也沒有那麼複雜,最本質的思維無非就是要與顧客合謀,用消費者的想法和資源去幹消費者的事兒。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已經從產品價值鏈的終點,變為價值鏈的起點,成為企業生產、設計、研發的源頭。這也要求企業加快轉型步伐,變得更為開放、更加靈活、與消費者貼得更緊。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地響應市場,強有力地應對突然出現的挑戰者,並做出及時的戰略調整與價值鏈轉型。

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平臺就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構建的橋樑。

在平臺的基礎上,建立起如技術、品牌、管理系統、數據、用戶習慣等自己容易複製別人很難超越、邊際成本極低或幾乎為零的無形資產優勢,將平臺做大,將企業做好。

眾所周知,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互聯網的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佈式,是平等,是互動。

企業你不懂的互聯網思維……

所以,在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環境中,“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火車理論,已經讓位於動車理論,動車的每一節車廂都有發動機,這樣整個列車的速度才會提升上來,對於企業來講,不能一味的依靠第三方平臺做發動機,運用互聯網思維——平臺思維,搭建企業平臺,讓自己成為發動機。22官微建站通過幫助企業搭建官微平臺,一鍵打通pc端+移動端+微信+小程序+熊掌號,使企業實現各個渠道連接用戶,掌握數據,賦能企業創業創富,為企業創造動力。

聲明:本網站發佈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絡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