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花式争抢2018暑期档票房丨附七月影单

转眼2018年已经过半,国内电影市场数据不断刷新纪录,上半年国内票房总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7.8%。而最显著的特点是,国产电影崛起,上半年国产影片票房为189.65亿元,同比增长80.1%,在票房收入TOP10排行榜中,国产电影占比达到六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的KPI能否完成,暑期档的作用至关重要。回顾最近3年的暑期档发现,能否有一部或者几部大片拉动市场,对整个档期,甚至全年的票房走势,都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随着7月份的到来,2018年“史上最强暑期档”也已揭开序幕。

各路资本花式争抢2018暑期档票房丨附七月影单

各路资本花式争抢2018暑期档票房丨附七月影单

截至目前,国内院线定档7月份至8月份的影片共有54部,头部内容有《动物世界》(光线)、《我不是药神》(北京文化、唐德影视、万达电影)、《一出好戏》(光线传媒)、《狄仁杰4》(华谊兄弟)等。多部影片在提前点映中收获了好口碑,票房均有望突破10亿元,将对相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形成直接利好。此外,20多部国产片,将在这个已经到来的7月陆续登上大银幕。

各路资本花式争抢2018暑期档票房丨附七月影单

各路资本花式争抢2018暑期档票房丨附七月影单

而这近20多部影片背后,集结了包括万达影视、北京文化、阿里影业、光线影业、华谊兄弟、新丽传媒在内的130余家电影公司,共同挤进7月,争夺暑期档票房。

随着一大波新片将陆续在国内各大院线上映,令7月的电影市场愈发活跃,且这也意味着观众若按照每日一部影片的方式观影,则可以实现一个月内每日观影均不重样的效果。

由此可见,已有29部影片瞄向7月电影市场,其中有6部进口片,其余23部均为国产片。而在这23部国产片中,影片类型较为多元,不仅有从不缺席的喜剧片,也有适合孩子、以亲子观影为目标观众群的动画电影,此外动作片、奇幻片、爱情片、恐怖片也纷纷出现在7月影市,背后则有徐峥、周一围、姜文、彭于晏、吴磊、梁家辉等多位知名演员的身影。

新片密集上映无疑会令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从目前各影片的定档时间来看,八成以上新片选择每周的周五作为首映日,并试图依靠首映日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揽获观众与票房,其中7月6日、7月13日、7月20日和7月27日分别有5部、7部、9部和3部影片相继上映,除此以外,只有不足两成影片将首映日设立在周四或是周六、周日,但也紧靠双休日。

各路资本花式争抢票房

多部影片聚集在7月影市,从表面上看,是影片与影片之间的票房之争,实际上这更是各家电影公司的市场之争。

据初步统计发现,在这23部定档7月上映的国产片中,背后仅出品方、发行方就已涉及大大小小至少130家公司。其中不仅有阿里影业、华谊兄弟、万达影视、北京文化、光线传媒等影视上市公司,也有若森数字、五洲发行、恒业影业等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还有猫眼微影、淘票票等以票务终端起家逐步布局电影产业链上游的公司也是百余家公司中的一员,此外还有众多陌生的公司身影。

投资分析师许杉认为,暑期档历来是各家影视公司重点布局的电影档期,一方面是因为该期间内作为观影主力人群之一的25岁以下年轻人,也就是学生群体均处于休假状态,能够有更多时间去观看影片从而贡献票房,推动整个电影市场大盘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见,暑期档大多都是国产片,进口片的数量很少,这也让国产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好莱坞大片进行竞争,揽获更多市场份额。

从目前的影片定档信息来看,与23部国产片陆续登陆7月相比,进口片的数量还不到国产片的1/4,进口片的暂时弱势给国产片提供了一些机会。

为了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出品方和发行方在电影营销宣传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不仅有概念海报、预告片、主题曲、全国路演等常规宣发方式,有的影片此前还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先来一波推广,而对内容较有信心的影片,则通过点映集聚口碑吸引观众,此外还有的影片与品牌合作推出相关产品扩大市场覆盖面,比如《邪不压正》与设计师品牌Rfactory推出电影联名包等,多种多样的营销方式争相出现,引爆话题与口碑。

各路资本花式争抢2018暑期档票房丨附七月影单

而观察目前国产片票房排行前列的影片,基本均实现来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例如实现超56亿元票房的《战狼2》豆瓣评分为7.1分,此外报收36.5亿元票房的《红海行动》则获得8.4分,且40.3%的观众给予《红海行动》五星评价,评分在三星及以下的观众不足两成。从中可以看出,发行与影片本身质量对于是否最终赢得市场的重要性,此外,随着电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娱乐休闲方式,观影次数的增多也在提升观众的审美以及对内容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