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認爲AI的發展可以被人所控制的理論?


AI的發展,可以為人所控制嗎?這個好有一比,假如把AI比作大腦,那麼,人就好比基因。

沒錯,AI和人的關係,就有點像人腦和基因的關係!!

英國生物學家道金斯寫過一本《自私的基因》,大意是說,所有的生物包括人在內,都是基因創造的,也都被基因所掌控。基因才是一切生命現象的本源,所謂的生物體,只是承載基因的“生存機器”,其存在的意義,就是使基因能夠延續下去。

從這個角度上說,基因創造大腦,基因控制大腦;就好比人類創造AI、人類控制AI。由此類推,基因真的能控制大腦,那麼,人類也真的能控制基因!

事實上,道金斯的理論即使在一般生物是適用的,但在人類,卻未必適用。從大約20萬年——7萬年前開始,人類的大腦就已經定型了。換句話說,從腦細胞上來看,現在的我們和20萬年前的祖先,幾乎沒什麼差別。

從那時開始,直到大約7000年前人類進入農耕文明,200年前進入工業文明,地球上破天荒的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物種,他可以在沒有基因變異的情況下就迅速適應新環境。

我們可以在一天之內,從北極圈搬到熱帶雨林去生活;我們沒有鰓也能潛入深海;不用長出翅膀,也能飛上萬米高空,甚至進入沒有空氣的太空。這都是傳統進化論所不能解釋的。人類以外的所有物種,一旦環境變異,如果沒有相應的基因變異,發展出與環境相適應的新性狀,那就只能自行滅絕。

那麼,人類的特例該如何解釋呢?正是人類大腦的優異表現,令我們無需再通過基因變異,只憑借發展工具和傳承知識,就可以獲得強大的掠食能力和適應能力。這個現象,可以稱為是——“文化進化”。換句話說,這是人類大腦自發的軟件升級,而不是基因控制下的硬件升級!

如前所述,一切生物都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麼生物體存在的意義,就是繁衍後代,延續基因。然而,人類的大腦出現了意識!自從有了意識,人類卻常常為追求虛擬的意識感受,而脫離現實,甚至做出不利於生存繁衍的舉動,這其實就是大腦意識對自私基因的反抗。

比如說,手淫的行為。從基因延續的角度來看,手淫純屬無意義,而且,還額外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生殖細胞,反而起到了副作用。然而,意識卻不那麼看。

上世紀五十年代,精神病學家希斯在許多精神病患者的大腦中插入電極,通過刺激大腦的不同區域,觀察病人反應。一次,希斯讓病人自己來操控電極,一個病人居然在三個小時之內,刺激自己大腦的內隔核區,達到一千五百次。病人意識到了愉悅和放鬆,所以根本不願意停止實驗。而這個區域,很可能就是大腦的愉悅中樞。

由此看來,手淫其實和打遊戲、吸毒、酗酒等等容易成癮的行為,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對愉悅中樞的外加刺激。這些行為本身,已經脫離了生存繁衍的現實,純粹只為追求一種“愉悅感”。這,其實就是對基因的背叛。

再比如,人類有自殺行為,這可當真是大腦的自由意志,而與基因毫無關係了。因為,假如有“自殺基因”的話,那在漫長的進化中,這些人早就死絕了,自殺行為也應當在人類的行為中消失。然而時至今日,自殺卻從沒有絕跡過。

按照社會學家涂爾幹的觀點,自殺是一種社會因素所導致的現象,說到底,也許還是“文化進化”的結果,使得人類可以自由的追尋或者放棄,自己生存的意義。

說了這麼多,其實推論就出來了,既然基因創生了大腦,大腦出現了意識,以此擺脫了基因的掌控;那麼,憑什麼說,人類創造了AI,AI就能乖乖的聽從人類的控制呢?

答案應該是,不可控。


齊文刀


AI發展可控只是目前的現狀而已,人類研究的機器人、智能化所追求的最終目的完全可以說得上是“造人”。

對於機器人,人們追求的是“自動”,目前的機器人都是自動機械與固定程序相結合的,這就導致了機器人種類的泛濫,甚至稱不上是“機器人”,充其量不過是機器,因為它們沒有思考的能力及其延伸能力,想要突破這點,首先需要在AI上做出突破。

對於AI智能,人們的研究一直是想讓它的思考方式更接近或是超過人,甚至具有感情,但是,達到這種程度就相當於是造出人腦,但生物學上還沒有破解人腦的奧秘,其難度可想而知。

說到這裡,也該完善一下我的觀點了,AI發展最終是要造人腦,而對於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情感的它們,目前我們還做不到100%控制,當然了,人們現在也沒有把他們造出來的技術。


天間明月


人工智能沒有感情也不會思考更沒有創造力,未來社會人工智能不會代替人類本身,依舊是人類管理著人工智能。因為雖然人工智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數的便利,但是我們人也在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來適應這個社會。

比如文化是我們的第三產業,我們對文化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文娛產品將會是現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們要學習文藝創作能力,用人類獨有的情感解讀並創造新的產品。

我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才不會被人工智能所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