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95後」就業觀變化,探尋校園招聘的可能性邊界

5月24日,“45°仰望---追尋未來之域”2018智聯招聘校招研討會暨高校就業促進聯盟西南分會成立儀式在成都成功舉辦。據悉,本次活動由智聯招聘聯合西南地區各大高校共同舉辦,旨在構建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銜接平臺,展開交流探索大學生就業的新途徑和新方式,共同為大學生就業貢獻力量。

理性看待“95後”就業觀變化,探尋校園招聘的可能性邊界

據我國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820萬人,較2017年新增25萬。就業壓力不斷加劇,“慢就業”現象不斷激增。

據《2018應屆畢業生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當90後甚至是95後高校畢業生成為求職季的主力軍時,這樣的“慢就業”概念正在逐漸被接受和實踐,“慢就業”成為一種新的“冷思考”。然而,在部分被動“慢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中,對自身職業定位有偏差、所學專業與職場需求不匹配、被網絡虛假信息矇蔽而做出錯誤求職選擇等多重隱憂也不容忽視。

智聯招聘校園及海外事業部總監齊放、教培高級諮詢顧問宋豔琳、測評事業部西區區域經理劉寧蒞臨現場,與西南地區各大高校以及成都地區百餘家企業代表共聚一堂,一同探討了校園招聘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智聯招聘成都分公司總經理吳晶晶女士在本次活動中表示“智聯招聘將集結校、企、智三方力量,旨在真正有效幫助企業分析大學生就業行為、解決校招難題並實現校園人才的合理引流”。

智聯招聘校園及海外事業部總監齊放女士現場進行了“45°仰望—追尋未來之域”主題分享,解讀了智聯校園研究院發佈的95後系列調研報告。比起穩定的工作,當前的應屆畢業生更加註重追求豐富、有趣、多元的認證人生體驗。62.5%的畢業生表示有信心從事更加有創新性,不會被機器所取代的工作。

智聯招聘教育培訓部項目經理宋豔琳女士則通過職業心態、思維模式、辦公技能、溝通呈現等方面的分享,幫助企業迅速提升新員工的職場勝任力。

智聯招聘測評事業部西區區域經理劉寧女士講解了如何通過NET測驗、面試系統及遊戲測評等幾種測評方法讓企業的招聘變得更加專業、高效、便捷;並在現場通過數據,分析了用防風險工具測人,如何做到識別在先。

在高校、企業和智聯招聘的三方沙發論壇環節中,電子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澤寶、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謝海東、智聯招聘校園及海外事業部總監齊放。大家從校園方,用人單位方及專業人力資源供應商三大角度進行了深度溝通對話和探討,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了學生就業趨勢,並對95後新生代群體變化的招聘模式給出了方向。明確今後要以高校畢業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建功立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形式幫助畢業生熟悉就業創業政策,理性看待就業形勢,合理調整就業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