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68708500
為什麼?因為習慣成自然!
我來個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家鄰居的阿姨現在60多歲,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她每個月基本都會去銀行查看錢有沒有到賬,但是去查賬她不會通過ATM查詢,每次都是去銀行櫃檯查,時間久了銀行的人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她,她也跟銀行的工作人員很熟,所以非常信任銀行的工作人員。
就這樣,她每個月除了留足基本生活費之外,幾乎把自己的積蓄都存在這個銀行,有部分購買的是理財產品,部分存的是定期,加起來差不多有20萬左右。
我做為一個金融從業人士,知道錢存在銀行肯定是跑不過物價的,所以多次勸她不要把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那樣會貶值的,但是她總是無動於衷,而且我建議她購買餘額寶或者其他產品,她也是聽不進去,說我不懂裝懂,還說只有錢存在銀行才是最安全的,其他理財渠道都是騙人。
對於這位鄰居阿姨,我也是拿他沒辦法,我估計她己經被那個銀行的工作人員洗腦差不多了,在她看來,只有銀行才是最可靠的,其他都是不靠譜。
我想目前肯定有很多人跟這個阿姨一樣,他們之所以那麼那麼偏愛銀行,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是習慣,這幫老人經歷的年代比較辛苦,在他們那個年代,存錢在銀行是唯一的理財渠道,能獲得利息就是最好的,所以他們會認為銀行才是存錢的地方,其他地方不安全,這種習慣想在短期內改變是比較難的;
第二是信息缺乏,雖然現在的信息已經很發達,但是很多老人獲得信息來源還是主要靠電視、報紙等傳統渠道,很多人甚至都不懂上網,所以對於新興理財產品接觸的比較少,也不瞭解,有錢也沒地方投資。
第三個是銀行的洗腦,這幫老人是銀行的常客,而且有點錢基本都是存在銀行,銀行對他們知根知底,所以會經常對他們洗腦,讓他們把錢存進銀行或購買理財產品;
第四個是缺乏判斷,比如你說的為何很多老人喜歡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家都知道銀行理財產品是不保本保息的,但是在很多來人看來,銀行理財產品跟銀行存款一個樣,只要通過銀行辦理的都是存款,這個主要是他們對銀行非常信任,所以有時候存款變保險了她們都不知道。
第五個是銀行理財產品對於老年人確實是最好的投資渠道,雖然有很多渠道的投資收益要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但是對應的風險也很大,而這些老人存的錢基本都是養老錢,萬一虧損那養老都沒保障了,而錢存定期利息有太低,都不夠抵消物價上漲水平,所以銀行理財這種收益和風險相對較平衡的產品更適合老人投資。
貸款教授
現在不是上了年紀的人喜歡買理財產品,而是大部分的定期存款儲戶都在向理財產品客戶進行轉化,買理財產品的老年人只不過是其中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的那部分老年人群體!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 第一,理財產品收益更高。
定期存款相比理財產品來說,優點在於保本保息、安全性高;可提前支取、靈活性強;起存金額較低、50元即可。
但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萬萬不是定期存款可以與之相比的。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只有2%左右,理財產品卻能達到5%—6%,相差何止一兩倍!高收益的驅使下,必然會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較強的老年儲戶嘗試購買理財產品,而現實當中99.9%以上的理財產品都沒有出現過問題,在嚐到理財產品高收益高回報的甜頭以後,很難再讓這部分儲戶回頭購買定期存款了。
- 第二,理財產品安全性極高。
在資管新規落地以前,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兩種,老年人購買的絕大多數屬於保本型理財,風險極低。在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雖然國家已明確規定理財產品不得剛性兌付,銀行只能發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但是鑑於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正常兌付的比例在99.9%以上,已買過理財產品的老年客戶並沒有出現太多的憂慮心理,還是一如既往的購買理財,可以說老年人是比年輕人更牢靠的理財客戶。
- 第三,銀行更受老年人青睞。
互聯網模式下也有許許多多的理財產品,例如餘額寶等寶寶類理財產品、P2P理財、基金定投以及股票投資等,這些說實話都屬於理財產品。但是,因其都屬於新興事物,老年客戶接觸的時間比較少,他們多半和銀行打了一輩子交道了,在心理上就也更信賴銀行。當然,銀行的安全性比互聯網理財產品要高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理財產品雖好,但存在的風險性一定要清楚明白的告知老年客戶。
很多老年客戶雖然一直在購買理財產品,但他們並不太清楚理財產品當中存在著何種風險,而且一旦出現風險又有可能承擔什麼樣的後果。在平時與他們交流當中,因為以前的理財產品都是按照預期收益率為其發放本金和收益的,他們很可能會潛意識的認為理財產品沒有風險。所以我們銀行在為其提供理財服務時,一定要先告知他們在售的理財產品風險性有多大、仔細評估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推薦他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為好!
銀行小學生
老人理財注重穩定性與安全性
現在市面上的各種投資理財產品花樣繁多,老人不會花心思去研究,對於老人來說,銀行信用度高,所以老人都在銀行存錢或者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老人由於對銀行信任度比較高,所以也比較聽從銀行櫃員的建議,銀行櫃員會手把手地教老人填表格甚至代寫,不需要老人費心費力。
老人由於收入較低或者沒有收入,銀行認定其抗風險能力較低,所以也會推薦一些適合老人風險較低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
目前很多銀行都有這種專門以老年人為對象的理財產品,風險很小,年收益率也比定期存款要高,大概在4%—5%之間,老年人選擇這種產品,虧損的可能性很小。
但近金十君也要和大家說一下銀行的一些圈套:
保本理財已經不存在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自誕生以來一直髮展勢頭良好,但是近幾年國家對投資理財市場監管趨嚴,另一方面由於互聯網金融加入競爭,導致銀行理財市場不斷生變,隨著剛兌的打破,無風險的收益產品時代已經終結。
預期收益率≠實際收益率
為了吸引客戶,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往往會承諾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預期收益,令投資者對收益產生心理預期,並把預期收益當作是實際收益。
但是實際上,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預期收益率是不會寫上去的,銀行也不會保證完全達到預期收益。所以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仔細瞭解產品細節,如果出現金融衍生品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達不到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注意防範“飛單”
飛單,是指銀行理財經理私下推薦銷售非本行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產品。普通投資者要想識別並避開“飛單”,就要認真閱讀所購產品的說明書,查看其運作模式、風險級別以及資金投向等,對高預期收益率的產品需格外提高警惕。
此外,還有如認購期、到期到賬日、風險等級、條款及提示等基本概念也需要在購買產品前掌握清楚。
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等相關文件,關注與風險有關的各個條款,才能正確認知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及收益,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選擇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很多都是忠實的高淨值客戶,其中不乏一些老年人,在日常工作中瞭解到的信息,老年人偏愛選擇銀行理財的原因可以歸結到幾個方面。
一、老年人風險偏好較保守,相比券商或者互聯網平臺,銀行更加值得信賴
老年人理財觀念比較強,對於安全性要求的比較高,看中收益更看中穩定安全,在老年人眼中,銀行=安全,有國家的監管體系在,銀行的運行和管理各方面都更加讓老年人覺得放心。
二、老年人觀念比較傳統,投資渠道的理解有限,年輕的時候奮鬥一生購置固定資產,年紀大了就只剩下儲蓄這一個概念了。
我們中國是個儲蓄大國,修身齊家是一輩子追求的事情,這個“齊家”在老一輩人眼裡,首先就是置辦家產,利用畢生的精力先把家裡房子車子固定資產安置妥當,下面考慮的事情就是養老保障和為子女留下一定的財富。投資在老人家眼中渠道就兩個:買房或者存銀行。沒有別的選項,老一輩人接觸網絡比較晚,接觸券商就更少了,在他們眼中理財只有國家的才是值得新來的,銀行是個不二選擇。
三、老年人的社保、養老金髮放都在銀行,給銀行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營銷機會,這是其他機構不具備的優勢,得天獨厚。
老年人的養老金髮放都在銀行進行代發,而且老年人不喜歡用卡,喜歡用存摺,在我們當地,養老金髮放的日子,老年人都要到銀行排長龍,即便你告知他用銀行卡更方便可以在自助設備上取現,他們也不喜歡用,願意等。這個長年累月的時間裡給銀行了無數次微沙龍的機會,講解理財、講解保險,給老年人灌輸理財思想, 很多老年人的理財就是在這無數次宣講中完成的。一旦老年人選擇,那麼基本上就是忠實的客戶群體,不會輕易再去相信別的機構。
這些就是我想到的老年人喜歡到銀行辦理理財產品的原因,但是也因為老年人對於銀行的信任,給了部分不負責任的客戶經理騙保險的機會,前些年類似事件層出不窮,今年銀監部門開始下大力氣整頓不當銷售,以後的銀行會更加規範,這類 事件相信會越來越少。
不立而立
謝謝邀請。現在理財是個熱門話題,人們都喜歡去理財,都想讓自己的資金得到升值。這是一件好事,包括現在有些上了年紀的人也加入了理財的隊伍,但是這些老年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還喜歡去銀行。
相比年輕人來說,上了年紀的人在思想上還是比較保守。他們在
每個月發了退休金以後,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作為生活費以外,總是喜歡去銀行把錢存起來。在他們的思想裡,就覺得銀行是國家的,不能有什麼危險。
其實老年人的這種想法我們可以理解的,畢竟這麼大年紀了,對於現在好多的高科技一個是不會用,再就是持有懷疑的態度,總覺得把錢放到哪裡也沒有放到銀行安全,這是老年人的普遍心理。
現在有些老年人也開始學習理財了,但是他們的理財方式很單一,那就是去銀行,在他們的印象中,購買理財產品這麼重要的事情,除了銀行誰都不能相信,包括子女給他們講解在網上理財的好處,他們還是沒辦法相信,就認為銀行是安全的。
其實老年人喜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這也不能全怪他們,畢竟他們接觸的網上理財產品太少了,而且思想又比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差。君不見每到發退休金的日子就是銀行里老年人最多的日子。
老年人在思想上各方面都不能和年輕人相比,眼睛花了,聽力也下降了,反應也遲鈍了,所以就會出現好多老年人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被一些無良的銀行工作人員給忽悠而買成了保險,這樣的例子真的是太多了。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平時要多幫助老年人,給他們講解一些理財的知識,告訴他們除了銀行之外,購買理財產品的渠道是很多的,要教會他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可以學會在網上購買一些理財產品,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如果大家有不同的建議和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是千禧西紅柿!
千禧西紅柿
不是老年人喜歡去,而是他們的投資渠道太窄了。
1、中國上一輩的老年人,受過完整教育的少之又少,別說電腦上網了,就是手機,很多人也只會打打電話,甚至有不少人,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他們根本不認識字,你讓他們如何去網上買理財、買基金、買股票?
這是第一個因素。2、互聯網屬於新生的東西,從2000年後開始盛行,應該來說很多中老人年對於互聯網還是很陌生,對於不熟悉的東西,別說是老年人,即使是我們年輕人自己,也會抱有懷疑、不信任的態度,特別是互聯網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這一輩的老年人,還屬於特別保守的一代,因此即使識字,受過教育,也沒幾個會放心去買,這是第二個因素。
3、線下可以實體投資的渠道主要有:銀行網點以及證券營業部,很明顯的是無論是網點的佈局數,還是可投資產品的豐富度,亦或者是經營的歷史及品牌識別度,無疑銀行網點遠遠勝於證券營業部,故而老年人首選銀行,這是第三個因素。
4、銀行除存款外可選擇的投資產品有:國債、基金、理財、外匯、黃金等,幾款產品中,僅有國債及理財的安全度屬於老年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國債期限長(最低三年),且收益率不如理財,因此綜合對比,銀行理財是最優的選擇,這是第四個因素。
5、中國的老年人,是孤獨的、寂寞的,特別是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去銀行購買理財不一定是為了增值,而只是想借此找個人嘮嘮嗑,談談心而已,這是第五個因素。
總結
基本上上述的情況就是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的原因了。現實中,個別無良的銀行工作人員,為了業績,會利用老年人的信任把購買理財變為購買保險等,所以子女有空還是要多給老一輩的普及普及理財知識,方為解決之道。
鯉行者
我個人覺著,這部分上了年紀的人主要還是一些有穩定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且沒有為自己或者兒女存在購房壓力的這批人。你想,我們農村的有年紀的人,要麼為了給自己攢個養老錢,買命錢,還要為子女考慮在縣城買房,對於風險極度厭惡,不可能去購買有風險,不保本的理財產品。
不可否認,當前,銀行存款利率是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先看一下近十幾年來,存款基準利率的對比圖:
其實,無論存款利率高低,國人最為放心的理財方式還是以銀行存款為主。而相關數據也顯示,我國仍然是存款規模仍然處於不斷增長的態勢。
那麼,為什麼這批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我覺著主要還是以下原因:
- 這部分人不滿足於當前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主要還是因為利率太低了,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流動性優於定期存款。而有著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讓他們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即使出現理財產品虧損,也不會傷到他們的根本-穩定的收入來源。
- 這部分人,除了收入來源穩定,手頭也有了一定的積蓄。而他們每月可以從銀行取工資。而銀行工作人員也會為他們推薦一些安全係數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對於這部分上年紀的人來說,省心。對於銀行工作人員來說,還能完成相應銷售任務。
- 最主要的還是收益率高,到期能拿到比定期存款更高的收入,何樂而不為?況且只要是銀行正規渠道髮型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還是挺高的。
創新公元
很簡單的道理,老年人受知識結構所限以及安全的考慮,存銀行養老保命急需之用,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人的一生經歷年輕時代的激進理財模式,比如做股票、做期貨,靠勇氣和技能賺錢,到了中年有了家庭就不再會冒大的風險,就會相對穩健理財,而到了老年了沒有工作只有微薄的養老金,就會極端保守。這也是符合人的一生的性格週期變化和理財配置的規律。
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一部分老人,嫌銀行的理財收入低,加上不懂金融理財知識,被人忽悠加入高息集資的行列,最終雞飛蛋打本金被騙,近期網絡P2P信貸公司紛紛爆雷引發了一些列社會問題,還有就是一些老人加入到傳銷行業,購買保健品返利活動,最後家裡一堆堆沒有的保健品。
所以說,社會要關心這些老人,幫他們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年紀大了就做一些穩健乃至保守的理財活動,不要去做有風險的高額收益融資活動,不能有過分的貪慾最後被誘惑。
銀行作為國家信用金融機構,儲蓄理財都是最穩妥的,年紀大了就要以銀行理財或者購買國債作為主要的理財方式。
王紅英金融期貨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上了年紀的人和年輕人不一樣,他們消息來源少,不能用年輕人的知識體系衡量老年人的決策。
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信息來源少,對於互聯網不瞭解,也不會操作網上理財產品。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去銀行購買理財這一條路。很多人不理解他們,覺得網上動動鼠標就能搞定的事情,為什麼要親自往銀行跑一趟呢,運氣不好還要排隊,其實老年人也沒辦法,他們根本不會網上買理財。
另外,老年人去銀行買理財,也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其他金融機構他們沒聽過,怕被騙。老年人普遍不熟悉網絡,個別會上網的,也覺得網上理財騙子多,害怕釣魚網站把銀行卡密碼套走,或者網上的理財公司倒閉,他們的錢拿不回來。因此,就算他們能在網上操作,也成天提心吊膽,害怕自己的錢不見了。而中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資,倒閉可能性幾近於零,錢放在銀行安心、放心,因此老人哪怕麻煩點,利息低一點,也會優先選擇去銀行存理財,不會選擇網上的各種寶理財產品。
首席投資官
雖然說現在的理財市場上有很多的理財產品,但是對於老年人在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最信任的往往還是銀行。其實,這是好事。老年人,年紀大了,不容易識別各種騙術,還是買銀行理財踏實。
年紀大了,更願意把白花花的銀子放到銀行裡。雖然相比其它互聯網理財,銀行理財收益要低一些,但銀行理財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更適合老年人。
在各種投資渠道中,銀行理財安全係數最高。這種傳統金融行業有國家做後盾,錢放在銀行裡,不擔心虧本,也不擔心銀行倒閉,所以老年人更願意相信它。
老人的知識結構已經老化,根本不足以應對現在花樣翻新的金融騙局。年紀大了,不太貪圖多賺多少錢,只圖穩定和心安。很多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風險,在權衡之後保守穩定的老年人對銀行理財產品更加青睞有加。
不過,即使買銀行理財,老年人也不能掉以輕心。部分銀行從業人員在理財銷售中存在不當的宣傳手段。老年人對理財普遍存在誤解,把理財、保險等同於存款。 很多中老年客戶一不看產品說明書二不問產品投向和資產管理人,只是一味地問銷售人員“沒問題吧,保本吧”。被一些無良的銀行工作人員給忽悠而買成了保險,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老年人也需要補上"理財"課。比如,購買理財產品要選擇正規渠道,弄清存款、理財、保險的區別,最好在子女的陪同下進行購買,尤其大額投資最好不要獨自當場決定。
其次,老年群體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只看產品的預期收益,老年人要知道銀行理財產品也會有不保本的,同時預期收益率也有可能是無法實現的。所以,老年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產品的說明書,不能只因為是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就盲目購買。
最後,多看新聞,開闊自己的視野,多關注法制欄目,瞭解各種騙局案例,從他人上當受騙的經歷中汲取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