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里的那些谋士们那么聪明,为何不自己单干?

01

让妈妈摇骰子,和儿子玩赌大小。

第一局:

爸爸:用我的20块赌,儿子帮我参谋。赢了我分你2块,输了算我倒霉。

儿子:妈妈手法飘逸,眼神迷离,我掐指一算,应该压小!

第二局:

爸爸:儿子,这次把你这周的零花钱拿出来赌,我帮你参谋。赢了分我2块,输了你这周就将就过吧。

儿子:为什么啊!我不要,还是用爸爸的钱赌,我当参谋就好。

爸爸:现在你明白谋士和主公的区别了吗?

02

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就有一种感觉:当主公不要太容易啊!只要遇事虚心请教一下智慧的手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啊!那些失败的君主,往往不是愣头青、自大狂,就是一根筋、大脑残,明明有智慧谋士让你往东,他却偏要向西。

比如你看看项羽就知道了,只有一个范曾长了脑子,他却不听。你看看刘邦怎么成功就知道了,他啥也不会,就会一金句:“为之奈何?”于是一统四海八荒了。当然,和题主类似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奇谋百出、洞察人心的智谋之士,为什么总给一些啥本事没有的人打工呢?

等我长大之后,终于发现,当君主、老板承受的压力、风险是巨大的,而当谋士、打工仔的责任就小多了。遇到重大决定,君主需要在众多似是而非、利弊相杂的建议中挑选一个,并有效执行,最后承担所有后果。而谋士呢?

只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供君主参考即可。无论后面发生什么,谋士基本上稳赚不赔。

1. 你的方案被接受,执行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最好的结果,不用多说,作为谋士的你自然就青史留名了。

2. 你的方案被拒绝,君主执行了另一个方案,结果悲剧了。

这对谋士来说也是不错的结果,依然可以青史留名,证明你当初的“远见”。比如贾诩在赤壁之战前的反对意见。

有人可能要提田丰了。但田丰在被袁绍拒绝后,可是上蹿下跳,一直闹到坐牢啊!被曹丕杀的鲍勋也是类似,多次惹得曹丕“怒作色”、“益忿之”。谋士在被君主拒绝后,只要低调点,别“刚而犯上”就行。学学人家贾诩~

3. 你的方案被接受,执行后被证明是错误的。

这下你总该悲剧了吧?

然而并不一定。

只要君主没有因此崩盘,又挺了过来,那么史书会“为尊者讳”,隐去你在此次事件中的出谋划策。

比如赤壁之战,《三国志》里除了贾诩劝曹操不要打,你还看见过其他人发言吗?这种军国大事,曹操可能只咨询贾诩吗?他的子房荀彧呢?他的谋主荀攸呢?贲育之勇的程昱呢?丞相主簿赵俨呢?军师祭酒董昭呢?还有参丞相军事的华歆、王朗、裴潜、刘广、桓阶、和洽等人呢?文官不说话,武将也可以咨询一下啊!五子良将全在啊!诸曹夏侯也在啊!

这么多文臣武将,此时集体失声,无非是因为曹操打输了,于是当初支持打赤壁之战的言论就消失在史书中了,只有反对者贾诩的意见被记录了下来。所以在我们后人看来,赤壁之战就是曹老板无视贾诩、头脑发热的结果。

三国志里的那些谋士们那么聪明,为何不自己单干?

再举个例子,曹操打吕布的时候,曾经非常狼狈。

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献帝春秋》

一个姓田的告诉曹操,我当带路党,帮你开城门。面对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机会,曹操应不应该去把握呢?如果是真的,他就可以一举打败吕布;但如果是个陷阱,不但有无数手下会因此丧命,他自己也有可能完蛋啊。可是,看史书的记载,面对这种重大抉择,阿瞒没有咨询任何下属,一拍屁股就决定了。要不是命大碰上一个“温和”的骑兵,阿瞒就真去见他老爸了。

当时荀彧、程昱这俩人都在,从之前之后的事情看,曹操遇到重大事件都是和他俩商量的。偏偏这件事上,阿瞒头脑发热、热血上涌,谁也不问就硬上了,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教训啊教训!

怎么样?现在知道君主难当了吧?事情干成了,要分点功劳给谋士。事情干砸了,谋士们的意见都隐去了,全是君主的锅!

4. 你的方案被拒绝,君主执行了另一个方案,结果成功了。

又是一种悲剧的情况,然而你却不一定会悲剧。有两种不错的结果:

4.1. 史书帮你遮掩。

赤壁之战前,东吴的投降派多了,但《三国志》中一个名字也没提。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诸议者”、“诸将”这些称谓,就可以把你的名字隐去了。张昭这个投降派的名字,是从《江表传》流传出来的,属于运气极度不好。

司马炎要灭吴,也是一堆人反对,但只有贾充、荀勗、冯紞留下了名字,无非是因为这三人被定性为反派人物而已。

赞曰:公闾(即贾充)便佞,心乖雅正。 《晋书.贾充杨骏传》

赞曰:安阳(即荀勗)英英,匪懈其职。倾齐附鲁,是为蝥贼。紞之不臧,交乱罔极。 《晋书.王沈荀顗荀勖冯紞传》

而其他反对的大臣,也用“议者”代替了。

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晋书. 羊祜杜预传》

4.2.君主大度,依然表彰你。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曹瞒传》

曹操征乌丸胜利了,却表扬了当初劝他不要出征的人,表示以后有不同意见尽管提。同时,这些反对者的名字也是隐去的,以“诸君”代替。

综上可见,作为谋士,承担的风险是极小的。

你提出的方案,被接受了、成功了,你名利双收;被拒绝了、失败了,你也有机会全身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