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遊學——孩子的第三種教育方式

國際遊學——孩子的第三種教育方式

當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所有中國家庭關注的頭等大事,我國的教育產業也發展迅速。

細分下來,中國家長普遍採用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種方式,學校教育又可細分為全日制學校教育和課外素質拓展教育,包括琴棋書畫等等。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融合程度日漸加強,除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育之外,還應考慮如何培養孩子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孩子的國際化格局。

因此,本文將向您介紹第三種教育方式——國際遊學。

國際遊學在歐美髮達國家非常普遍,有的孩子初中、高中、大學畢業後,不急著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而是把時間拿來環遊世界,進行遊學活動。

讀完卷書,行萬里路。遊學可以讓孩子在行走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啟示目標、激發理想。孩子可以在遊學中去發現世界、認識自我,更好地促進自己知識的積累。對於孩子來說,將會是一次終身難忘的精彩體驗。

但是必須要強調的一個問題是,遊學不等於旅遊,除了遊之外,還要學,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促進。

目前,我國家長大多通過參與一些教育機構的國際遊學項目來安排孩子游學。這些項目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國外頂尖私立中學夏校項目。

國內教育機構與國外頂尖私立中學合作,利用國內寒、暑假時間段,組織學生赴學校學習、交流。這些私校包括英國的哈羅公學、美國的泰伯學院等。當然這類項目價格不菲。

二、民風民俗體驗項目。

該項目更加接地氣,通過國內教育機構的安排,讓學生入住到國外的學生家中,與當地民眾直接接觸,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民風民俗生活體驗。

三、專項培訓項目。

與國外名校合作,利用他們的優質教育資源,設計專項主題遊學項目,比如斯坦福的領導力課程等,讓孩子有目標性地去遊學,拓展培養孩子專項特長能力。

雖然近幾年國際遊學項目發展較為迅速,但這一片教育的藍海遠沒有開發完全。筆者縱觀國內現有遊學項目,我認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項目定位過於高大上,單一走高端路線對國際遊學長遠發展不利。不能否認名校是一個很好的噱頭,但同時也會增加遊學的成本。從長遠來看,如果不能吸引更多中產家庭加入,對遊學項目的發展不利。其實,國內教育集團不用一味追求與國外頂級私校的項目合作,一來提高成本,二來名不符實。畢竟遊學時間較短,再頂級的學校、老師也不可能把孩子培養成天才。況且那些名校有沒有認真來做這件事,抑或是敷衍了事我們也不得而知。

二、沒有穿入挖掘國外的教育資源。我們在一味強調國際優勢教育資源稀缺的同時,更應該深入挖掘國外的教育資源,據筆者在國外的生活經驗來看,有一些很好的教育資源並不在學校,而是在社區和非官方的教育組織之中。因此,國內教育機構可積極考慮與這類教育資源對接。

三、項目招收學生安排不合理。

有的項目成員裡甚至包括了小學生到高中生,年齡跨度太大,知識結構不一,無法充分發揮團隊的學習效力。

四、項目名不符實、水分過大。把國際遊學變成了國際旅遊,帶隊老師變成了導遊。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國際遊學項目的標準,從項目開發、課程設計、效果評價、後期反饋等方面入手進行規範。

總而言之,國際遊學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學習方式,對孩子很有好處。但國內目前的國際遊學面還太窄,遊學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作為家長而言,應積極地去支持、尋找合適自己孩子的國際遊學方式,不斷去開闊他們的國際化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