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

——天天學剪紙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田田,女,1982年出生於有“剪紙藝術之鄉”之稱的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聊城市優秀青年教師,茌平縣十大剪紙名家,茌平縣“美在民間剪紙藝術“傳習班志願者。自幼喜愛剪紙藝術,剪紙風格粗中帶細,內容豐富。多幅作品反映民俗風情、時代進步、吉祥寓意等內容。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剪紙藝術比賽獲的金、銀、銅等獎項多次。自2009年開始,在本縣區內義務傳承剪紙技藝。2015年3月開始通過【美在民間剪紙藝術】微信公眾號進行剪紙技藝的義務傳承。

艾虎指的是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五月端五的上午,要在房門特別是有新生兒的房門上掛“艾虎”。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

《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髮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

釵頭艾虎闢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先上圖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準備好紙張後,

將紙對摺。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第一步:先畫外輪廓。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第二步:添畫剪紙符號。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第三步:剪。

完成啦!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非遺在身邊「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