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來源:鳥哥筆記(ID:niaoge8)

6月底,北京開幕的全球產品經理大會上,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分享了做好產品工作的心得體會。

他表示,產品經理是一個天花板很高的崗位,清楚目標、心態踏實、習慣良好,實際體驗,就能實現更快的專業成長。

徐欣現任快手產品副總裁,負責快手國內版本產品及商業化。此前供職於騰訊,先後參與QQ空間、QQ、騰訊開放平臺、應用寶、QQ物聯、騰訊雲等項目,累積有十餘年C端及B端產品從業經驗。

以下為現場演講內容整理稿(有刪節),全文3400字,約8分鐘。

今天主要是將我工作的一些感想,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內容不多,主要兩部分:一是產品的基礎操作;二是加快能力升級的攻略。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一、專業成長與《王者榮耀》的共通之處

做產品和玩《王者榮耀》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共性:首先,要清楚到底目標是什麼。

一個產品在做的事情,不論是大功能、小功能,甚至一個優化點,都需要明確這件事兒究竟是在為什麼樣的目標服務。

有很多產品容易在工作中迷失,只看到當前所做工作,卻忘掉所服務的大目標是什麼。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打個比方,在《王者榮耀》裡,遊戲最終目標是摧毀對面的水晶,所以遊戲目標按優先級排列應該依次是:推水晶>推塔>經濟發育>人頭,但是很多玩《王者榮耀》的人會陷入一種誤區,喜歡獨自無腦單幹、一味往前衝,以“拿人頭”為要務,這就是把最不重要的任務放到了第一優先級。

第二,選擇好自己的崗位。

產品的崗位和分工挺多,有專門做數據的、專門做運營的,專門做協調溝通的等等,這和《王者榮耀》遊戲裡面的分路很類似——遊戲裡大概有主要5個角色,分別是:上路、打野、中路,下路和輔助。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遊戲裡的上路多數是坦克角色,抗壓能力比較強,凡事要能衝在團隊的前面。這種人執行力會比較強,並且能給予團隊信心。

中路要求比較好的個人意識發揮,要有大局觀、主動性——因為中路是可上可下的,有一些公司的產品崗位就需要這樣的特質。

下路就是一隻“狗”,憋大招的,憋到開局15分鐘之後開始發揮,這種特質適合做比較深的課題分析,拿出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

輔助這樣的職位,很多人覺得存在感不是很強,全場基本上就跟著下路打醬油。其實打得好的輔助會很明白,閒暇時間裡他要看全場的局勢,還要給隊友發信號。

打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相當於是一個團隊的發動機,有的時候可以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因為三路都可以來回跑,沒有特別要求他限制在一個區域。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產品經理在不同公司,負責不同產品、不同業務的時候,要求都是不同的。你要根據個人的特質去選擇,最好能依據個人的興趣、性格、溝通習慣等,找到一個最匹配自己的位置。

上路、打野、中路,下路、輔助,任何一個位置只要你打得好,你就肯定能上王者。他們中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你適不適合做這個事情,以及你喜不喜歡做這個事情。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第三,垂直能力。

剛入職場的產品,在一個領域裡努力工作一年半到兩年,應該能把這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吃得比較透,這相當於玩好了一個英雄,達到了專精。

一個事情做到懂 70%比較容易,但從70%上到90%,要花比之前多一倍的時間,必須持之以恆。

當把這條路相關的每一個領域都能吃透的時候,再和其它同樣領域的人合作會特別順暢。

因為基本他踩過的坑你都能提前預見到,他想表達的意思你很快就能夠理解。如同玩明白了孫悟空,你就知道孫悟空的技能在什麼時候是強勢的,什麼時候是疲軟的,你就更容易去配合他。

總而言之,要做到“專業成長”,首先需要了解整個產品、團隊目標,以這個目標設置個人的優先級。再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大目標下的個人位置。這樣就會不自覺地把工作之外的時間用來學習和鍛鍊,你在一個垂直領域裡面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並基於此逐漸拓展其他領域,讓能力變得全面。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二、產品經理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第一,心態。

差距的形成第一要素就是心態,這裡我截了一張《王者榮耀》局內快捷消息的配置圖,展現了遊戲中溝通的重要性。願意去認真配置快捷消息的人,通常是一個想把事情做好,或者有意願去通過主動溝通讓團隊變得更好的人。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心態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主動。工作時間長了,其實有非常多的人變得不主動了,自己把自己架起來了,這是特別大的一個誤區。

關於心態,這裡列出幾個建議:

1、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這句話相信各位在小學甚至幼兒園就聽說過,但工作這麼久以後,發現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其實很少。比如,產品合作方是非常多的,包括研發、運營、測試、設計、交互等等,有很多人喜歡去吐嘈合作方,如同遊戲裡面你吐嘈你的隊友一樣。

吐嘈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只有把自己放得更低,多看其他人優點,才能加快自己的學習速度,同時幫助對方成長。

2、項目的結果永遠大於所有其他。

大於你在過程中受的委屈,在過程中的各種不爽,在過程中的各種不被重視。哪怕到最後論功行賞,明明你做得多,外部卻認為第一功勞是別人的,這些都不重要,你要記得第一核心目標是項目的結果。

如何去平衡自己的心態?明確地告訴自己,自身能力的提升永遠是大於外部論功行賞的。這個時候心態的調整其實很簡單:

第一,評估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你自己有沒有成長;

第二,問自己,如果再做一遍同樣的事情,會不會比現在做得更好更順。

3、抱怨是最沒有用的行為。

抱怨別人不僅對自己的成長無效,還得罪人,讓別人對你也不爽。怎麼想應該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所以建議大家不要抱怨,控制好自己。

4、主動承擔邊界責任。

產品經理其實有點像萬金油的角色:想了東西以後要開發,自己開發不了要請別人開發,能力好一點的自己能畫一下交互圖,交互畫完了自己沒有辦法設計,還得請設計同學設計……項目研發過程當中還需要你要跟測、自測等等。

由於產品經理的崗位要求,使得你一定會和每一個相關的團隊都有相應的邊界工作,這個邊界工作是分不清楚的,要主動承擔。你承擔的邊界責任越多,會使得你越累,但你越累的同時,你的成長會越快。

第二,習慣。

習慣是除了心態之外第二重要的,具體而言包括體驗、觀察、提煉、實踐。我的感覺是要做好產品,必須儘量習慣把四個點循環起來。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1、體驗。

體驗其實很簡單,就是多用產品,把自己當成一個小白用戶,去換位思考。你會發現行業裡面其實有很多的人嘴炮打得特別棒,然而做東西一坨爛泥。

體驗這個事情要多做,特別簡單,就是體驗同行產品,同行產品一更新你就去看一看更新了哪些地方,其中哪些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你覺得存疑的、需要再觀察的。

2、觀察。

體驗過後自己會有一些想法,這時候你要去觀察。最早這句話Pony(馬化騰)也說過無數次,被轉載過無數次,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我觀察下來很少。

3、 提煉。

提煉是指將你個人的感覺,以及你外部觀察交流得來的感覺,在你的腦子裡面去進行不斷提煉。比如,這兩個按鈕是不是能夠合成一個,這兩個功能是不是有辦法合成一個,是不是有的功能沒有必要存在等等,這些都是提煉的結果。

這裡面引用一句話,“事情要想做到簡約的程度其實很難的,要麼是天才,要麼是付出極高程度的訓練”。

4、實踐。

提煉之後一定要去實踐,去驗證一下到底你提煉的東西對不對。如果不對的話,及時調整,去校對提煉過程中哪些地方產生了問題,哪些思考或者哪些邏輯中間是有瑕疵的,如果實踐對的話你會特別有成就感。

當你不斷去做體驗、觀察、提煉、實踐這四個環節的時候,就是你實際成長的過程。

三、做產品要永遠貼近一線

最後分享一下這個崗位的特點。這是我個人的遊戲截圖,前面的賽季都是王者,但這個賽季沒有時間玩,因為2018年4月之後比較忙。

快手產品副總裁徐欣:如何像玩好王者榮耀一樣做好產品?

舉這張圖想說明什麼?不是說明我很強,而是說明做產品這個事情,但凡你開始休息、放鬆,你的水平就會直線的下降,就是這麼直接。

不是說你上個賽季是王者,這個賽季還能是王者,不好意思,這個賽季你直接掉了兩段,成鑽石了。

原因是什麼呢?有一些行業,比如律師、會計這種,是越老越值錢,因為像法律、會計的規則,它的改動是很慢很慢的,是在一個大的基礎上,慢慢打補丁的,所以只要你在這個行業裡面做得越來越久,你對它的規則會越來越理解,以至於你的經驗越來越多,解決問題的套路會越來越好。

做產品是怎樣的呢?

做產品你要是幾年不去看(貼近行業一線),你就已經掉隊了。

這也跟《王者榮耀》差不多。《王者榮耀》每個賽季都在更新,英雄在更新,地圖在更新,規則在更新,如果一個賽季不打,不花點力氣,想回到王者其實是很難的。

做產品,你得是個不安於現狀,不安分的人,才能在這個行業裡做很長很長的時間,

否則那種幹到一定高度就歇息的人,可能不太適合一直做產品,因為再過幾年你的知識都已經退化了,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本文轉載自“鳥哥筆記”(ID:niaoge8)

八年專注乾貨分享,App運營推廣加油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