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出現了很多起義軍,然而最早稱帝的就屬江西人林仕弘,公元616年他建立楚國。他是繼項羽之後,第二個建立楚國的人,年號太平。為什麼稱之為楚國呢?司馬遷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楚雖三戶,必滅秦國。

項羽為何稱為西楚霸王?主要是因為楚國的都城,一直在楚國的西部,靠近中原。楚國公元前223年滅亡後,17年後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稱王,號稱西楚霸王。林仕弘將自己的政權稱之為楚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起義之地就是楚地——鄱陽。林仕弘也是江西人史上僅有的一次稱帝。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林士弘

風起雲湧的隋朝末年,在江西鄱陽縣凰崗鎮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位農民的兒子當上了7年皇帝,他就是建立楚國,年號“太平”的林士弘,史稱“太平帝”。史書記載,林士弘率領農民起義軍同封建統治者相抗衡,用血與火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他的英雄事蹟歷久彌新,後世傳頌。

隋文帝時期,天下分為三十州,饒州府置地鄱陽屬於洪州。隋末,商代比干之子、林姓始祖林堅的91世孫林英,由福建遷往洪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凰崗鎮太陽埠村)定居,並於公元580年生子林士弘。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林士弘、操天成

在古代,一個朝代滅亡的標誌是皇帝被殺,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各地都有起義軍,但是隋煬帝卻興師動眾遊江都,被瓦崗軍截斷了西歸之路,於是考慮定都丹陽(江蘇南京)。很多將士都為陝西關中人,久而久之,思鄉心切,公元618年禁衛軍兵變,宇文化及縊弒隋煬帝,隋亡。

此前,李淵見楊廣回不了京都,於是就率兵攻入長安,擁立12歲的楊侑為帝。這或許是隋煬帝一直不敢回的原因,老巢都給李淵給佔了。在隋煬帝死後的當年,李淵自立為自立為帝,國號唐,年號武德。其實在這個時候,各路反王比較多,在江南最大的就數林士弘。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林士弘

其實在唐朝建立之初,還存在三股勢力,他們是擊破宇文化及的竇建德、擊敗瓦崗軍的王世充和擊敗隋將劉子詡(曾任南朝殿中將軍)的林士弘。林士弘在位時間比較長,從616年稱帝,到622年戰敗,稱帝7年。林士弘建立的楚國,相比竇建德建立的夏國早2年,比王世充建立的鄭國早3年,同時林士弘的政權也最晚滅亡。

在大業十二年(616年),操師乞率先起義反隋。鄱陽操師乞率先起義後,不久攻克鄱陽郡,下令安撫百姓,開倉放賑,林士弘積極響應,帶領自己的武裝加入到起義隊伍中,並很快成為起義軍的中堅力量。操師乞、林士弘起義軍的揭竿而起,揭開了江南人民反抗隋王朝殘暴統治的序幕。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林士弘

接著,操天成和林士弘率領的起義軍又攻下了浮樑、彭澤等鄰縣。大業十二年秋,操師乞親率起義軍向江西重鎮——豫章郡(今南昌)進發,乘敵不備,一舉攻佔了豫章。在那裡,操師乞任命林士弘為大將軍;並確定以豫章為據點,逐漸向江南各地擴展。

豫章之失,隋王朝大為震驚,正在江都遊幸的隋煬帝,緊急命令御史劉子翊率兵征討。奉詔後,劉子翊即帶領兵馬奔赴豫章。操師乞衝鋒在前,殺的隋軍魂飛魄散,成為隋軍的眼中釘和眾矢之的,終於被隋軍萬箭齊發射死在陣前。此時林士弘當機立斷,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拒敵。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林士弘肩負起重任,調整部隊,運用優勢兵力,逐個擊破。於此同時李淵、宇文化及、竇建德、王世充、蕭銑、李密相繼反隋,劉子翊無援軍,起義軍士氣大增。打敗劉子翊於彭蠡湖,劉子翊本人也戰死。隋軍紛紛向義軍投降。一時軍威大振,鄰近郡縣的農民踴躍加入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

公元616年12月,林士弘建立楚國,自稱皇帝,年號“太平”。他任命部下王戎為司空,率領部隊攻打九江、臨川、南康(原虔州)、宜春等郡,很快統一了現在江西全省之地。接著,又派兵攻打南海各郡(今廣東地),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隋朝官吏望風而逃。於是北至九江、南洎番禺即都成了林士弘起義軍的天下。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楊廣遊江都

在所有反隋起義軍中,林士弘也是最有德的,宅心仁厚,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來投靠。不過他也吃虧在這裡,最慘的就是被孟讓的部將張善安霸佔了豫章,林士弘退守虔州,轄地周圍出現了群雄並峙的局面:北面有背叛過他的張善安,東面有實力雄厚的杜伏威,西面有虎視眈眈的肖銑,南面也潛伏著動亂的危機。

前面提到的起義軍,要不就歸順唐朝,要不就被剿滅。太平七年(武德五年)春,竊踞豫章的張善安接受李淵封爵,被任為洪州總管。肖銑戰敗,杜伏威投降。至此,江南地區的農民軍或敗或降,林士弘碩果僅存,不過處境日益孤立。唐朝荊州總管李孝恭對林士弘進行招撫,林未作理會。

一些地方守將,經不住威脅利誘,不戰投降了唐朝,林士弘的部隊被瓦解,形勢越來越惡化,但林士弘並不灰心。622年,林士弘命令自己的弟弟——鄱陽王的林藥師,率兵二萬進攻循州(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區)意圖穩定南方,再圖進取。但林藥師在戰鬥中犧牲,虔州失陷。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此時,林士弘的得力干將、南昌守將王戎兵敗洪州總管張善安。他逃到了袁州(現在宜春地區),在途中病死,享年42歲。後世將林士弘和項羽相提並論,因為項羽也是39歲自刎烏江,死不投降。而林士弘亦是如此。相比項羽,林士弘36歲就稱帝,而且他在百姓中的影響力不亞於項羽。

如果林士弘要投降,至少也能是柱國。林士弘性格耿直,循州一役後,他基本已經放棄了奪天下的決心,偏安一方打算,畢竟再戰下去生靈塗炭。在林士弘去世後,他的部將神秘消失,這裡深藏著一個驚人秘密:在林士弘出兵循州前,就做了部署,如果成功在繼續與唐朝作戰,如果兵敗則解散部隊。

這個省歷史上僅出了一個皇帝,在位七年,不接受李世民招安!

林士弘相較於操天成更加名望,不僅是他力挽狂瀾,帶領起義軍大敗隋將劉子詡,而是他在位時間長,統治的疆域也比較廣,義薄雲天,他治軍有道,軍紀嚴明,有別於王薄、李密領導的起義軍。如果僅僅是為了個人利益,完全可以像宋江一樣接受招安,他拒絕了李世民的唐朝,是因為他質疑唐國公的合法地位。

當然,李淵奪得隋朝的天下,並不光彩。因為楊廣和李淵可是表兄弟,而且楊家有恩於李家。或許這是林仕弘至死都不降唐的原因。在烽煙四起的亂世,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可以出賣。比如王薄、張善安、孟讓、李密等都是反覆無常,然而林士弘沒有因為唐朝的強大屈服。

後來為了國家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立下遺囑要求兵勇卸甲歸田。林士弘被收錄於《中國曆代帝王辭典》,算是為江西贏得了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