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人註定一輩子寫不好書法!

1、選帖不慎,臨帖不精古人云:“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帖,如同拜師,拜字帖的作者為師。要寫好字,就要拜名師。名師,才能出高徒。顯而易見,選帖應該首選古代的法帖。當然這也不是說今人書法就不可學習,而是應該在精研傳統之後再吸收現代大師的一些長處。臨帖是學習前人書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創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橋樑。只有在臨帖這一階段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到前人創作的經驗和精華,才有可能創作出“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好作品。

2、自己亂畫、不臨碑帖朋友問我:“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我說:“不能”。朋友肅然道:“那照你這樣說,第一個書法家臨誰的帖?”雖不能回答他們臨誰的貼的問題,但我肯定能保證他們也是學古人的。不臨帖註定學不好書法。

這幾種人註定一輩子寫不好書法!

3、厚今薄古,藐視傳統現在很多初學者貪功近利,急於求成,置傳統於不顧,直取今人的所謂“大師名人”、“大賽金獎獲得者”的作品,心摹手追,數月速成,偶或獲獎之後便飄飄欲仙,四處招搖自擂,輕蔑傳統。

4、只臨碑帖、不讀碑帖初步臨帖的朋友,一般很重視對單個字的筆畫、結體的觀察和臨摹,卻很少關注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忽視對作品整體章法的把握,更不會去體驗和感悟作者當時書寫時的情緒以及在作品中所表露出來的跡象,也更說不上對作品所透出的個人綜合修養、創作風格、及作品意境的把握。

這幾種人註定一輩子寫不好書法!

5、專事實踐、不學理論我們學習書法要明白一些原理,比如:“此帖誰寫的?怎樣情況下寫的?師承哪些流派?有啥特點?品位何如?學他的帖合不合適自己?我們應該學那些方面?此外還要知道學書的一般規律。

6、閉門苦練、鮮于交流真理在辯論中明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別人看,請別人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7、獨守師門、排斥異己古人講,“書臨千碑方創體”,這有兩個意思:一是強調臨寫的量要大,二是要廣臨百家,兼收眾家之長。臨帖沒有量的積累,是不會引起書寫質量的飛躍的。

8、停停住住、一曝十寒練習書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練,功退三日。像這樣一曝十寒的練法,雖然講起來練字經歷了十年,其效果尚不及數月之功,怎能學好書法呢?

9、更弦易轍、亂投師門在實際中,有好多同志還未真正完全入帖,就急急忙忙換帖,接著還沒學好又換。這樣下去,有人挖一輩子坑,卻從來沒挖成一口井;學一輩子書法,卻沒有多少傳統繼承的影子,寫出的作品,也自然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