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保衛戰之後再無安慶城,曾國藩其實是這樣的

安慶,東臨南京,西接武漢,相距都約600公里,在太平天國的版圖裡,安慶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道屏障,因為突破安慶,則天京指日可破;作為清軍的剿匪總指揮的曾國藩也心知肚明,所以雙方都以安慶為最終爭奪的一顆棋子。

1859年(咸豐九年),太平天國軍隊兩次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並繼續東進,向蘇州和常州。曾國藩

意識到這是個機會攻佔安慶,一則圍魏救趙,暫時緩解江南大營的連敗頹勢;二則利用安慶兵力空虛之際搶佔有利時機,進而威脅南京。

1859年冬,曾國藩令胡林翼的5萬水師從武漢東下,直撲安慶,沿途連破太湖,潛山;曾國荃率領萬餘水軍與提督楊載福4000水師會合,合圍安慶城;多隆阿率領騎兵遊弋於安慶北部桐城境內,伺機狙擊援兵,也準備隨時馳援圍城,安慶城的被圍困始於1860年夏。

太平軍一直就重視安慶城,無奈強弩之末,無法正面突圍,只能從側面或外圍準備解困:1860年秋冬開始,陳玉成從北面的桐城進攻,試圖突破多隆阿的騎兵,救援安慶,無奈數次戰鬥的結果都是敗北,不得已退守;太平軍及時調整戰略,令陳玉成率領長江北路太平軍,李秀成帶領長江南路太平軍,目標都是武漢,試圖也利用圍魏救趙的戰術迫使清軍放棄安慶救援武漢,陳玉成孤軍進擊湖北,在武漢守軍準備放棄的時候,英國海軍呼籲要保護外國商團貿易,出面干涉並威脅以武力還擊太平軍,不得已陳玉成退回安慶。而同時清軍加緊了對安慶的圍困,斷糧草,人則無進無出。城中飢餓的民眾在煉獄般的煎熬中上演著無數慘絕人寰的慘劇。

1861年5月末,陳玉成疾馳天京求援,清軍利用主將缺失之際從集賢關進攻,4000守軍無一活口;

1861年8月25日,陳玉成親臨前線,準備對安慶作最後一次救援,清軍在城外挖掘了無數的壕溝,深,寬,陳玉成的部隊無法逾越,城內的守軍也無法逾越,戰鬥一直持續到1861年9月4日,經由太平軍的叛徒指點,清軍在9月4日晚在安慶馬山城下挖出數米地道,大量火藥終於炸開了安慶城,城中奄奄一息的將士再也無法抵抗,城破,兵亡!萬餘守軍無一活口!

曾國藩於9月5日抵達安慶城內,下令“兵丁大索三日”,就如同日本人攻破南京城後瘋狂三日一樣,燒殺搶掠,4萬民眾無一活口!從此安徽重鎮安慶消失,留下的是無數無人祭奠的亡靈!

曾國藩只不過是個為入侵的外族扛旗的將領,在無數次的戰爭中,不惜一切代價屠城,濫殺自己的同胞,只為保住自己重臣的座椅罷了,其智慧也都是如何踩死別人,保住自己,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推崇他?是足夠殘忍?還是足夠無恥?

在抗日戰爭期間,為入侵的日本人服務的人都被稱作漢奸,那為滿清服務,且不惜屠殺自己同胞的可以稱作什麼呢?

安慶保衛戰之後再無安慶城,曾國藩其實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