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肥創新:現象級景觀的背後

探究合肥创新:现象级景观的背后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走向強國經濟,必然要啃很多硬骨頭。地方政府於此感觸最深。

房地產對經濟的驅動減弱,地方政府如何才能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簡單的外向型經濟已難以為繼,唯有科技創新才是經濟再上層樓,超越簡單國際競爭的不二法門,可是靠什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搶佔先機跟對潮流?

合肥在各地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顯示出健康的活力。解剖合肥的經濟增長模式對於各地經濟轉型有啟發意義。

採訪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合肥事實上有很多現象級事件——

首先,合肥的經濟增長有“亮點”

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達到7213.45億元,同比增長8.5%。第二產業增加值3643.08億元,增長8.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8%。要知道,合肥當年在省會城市GDP總量排行榜中名列第九,這樣的經濟體量,能實現工業增速超越總體增速,並不容易。合肥第二產業的高速增長,為城市財政支出帶來了空間和餘地。

今年3月,財政部發布《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堅決遏制違法違規舉債。

財政部預算司6月13日發佈數據,截至2018年5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6272億元。按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准,2018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209974.30億元。

一些地方債務高企,合肥卻手有餘糧,“可以輕鬆還掉全部債務,還有大筆資金可以興建市政工程為百姓造福。”

其二,合肥的產業形成了“鏈”。

經濟缺乏活力,人才外流,企業不愛來投資——一些經濟落後地區,為了招商引資,不惜破壞環境,而環境破壞後更留不住人,由此,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合肥在招商引資的時候既有大手筆有擔當地對企業資金支持,也有對企業產業鏈的充分考量,把有限的資金、資源扶持那些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事實上,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可以帶動上下游企業來合肥建廠。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吸引了75家上下游企業來合肥佈局。“中國聲谷”則入駐了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科大國盾、賽為智能等150家企業,成為中國唯一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以晶合晶圓、長鑫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兩年間引進集成電路人才1400多人。合肥還是全國最大的挖掘機、叉車、輪胎生產基地之一。

非洲大草原上,獅群的戰鬥力使它們鮮有敵手。合肥優勢產業鏈上的企業,已經形成了“獅群”效應。

獅群戰鬥力的關鍵在於首領“雄獅”,沒有雄獅的獅群很容易被鬣狗擊敗。正因為合肥的產業發展有龍頭,他們才避免了一些沿海城市的問題:簡單的出口加工產品價格和東南亞相比漸漸失去價格優勢,企業倒了一批。沿海城市曾面臨的痛點,在合肥的存在可以忽略。

其三,合肥形成了一個創新創業的正向合力“場”。

合肥在城市產業發展時,不重一城一地得失,靠戰略性勝負手帶來長遠效益:合肥北航科學城、北外中德中心、哈工大機器人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製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等協同創新平臺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超過300家。這樣的大手筆,使得多數合肥企業在創業之初就有高起點,是天然的獨角獸。

今日的合肥,有八百里巢湖作內湖,景觀足以讓人震撼。而更讓人震撼的,是合肥的發展景觀:一個甘於不斷為未來戰略性發展而忽略眼前小利的城市,足以撼動人的心靈和思想。

專題內容將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18年第14期官方微店,點擊閱讀原文責任編輯:朱玉芳

探究合肥创新:现象级景观的背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