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80後創業者,只有她套現15億,成功就是這麼來的,太入骨了!

3個月前,美團全資收購摩拜單車,市場傳言創始人胡瑋煒個人套現15億。

或許沒有15個億,或許這樣的結局不是胡瑋煒內心想要的,但都不可否認她的成功。

作為80後創業者,只有她套現15億,成功就是這麼來的,太入骨了!

都是80後創業者,她套現15億,我卻借錢發工資……說的太入骨了!

再看看其他80後創業者:

張一鳴,1983年出生的小夥子,在BAT的圍追堵截中把今日頭條一路做到估值3000億;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1980年出生,現在身家400億,成為80後首富;滴滴程維,10萬元起家,創業5年就把滴滴做成了中國打車行業巨頭,自己也身家165億...

這也不禁讓人感慨,同是80後創業者,有些人已經實現財富自由,另一些人卻還掙扎在生死邊緣,有的甚至要東拼西湊借錢發工資!

對於創業而言,“難”是一種常態。

80後創業套現15億

這是怎麼做到的?然而,即便創業之路如此艱辛,但不少創業者還是熬了過來。開頭說到的胡瑋瑋,把公司賣出後成功套現,成為億萬富翁,實現財務自由;還有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他們創業時也是30出頭,卻在種種波折之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比起那些現在還要借錢發工資的創業者們,他們到底做了什麼?靠勤奮?不是的,如果光靠勤奮有用,富士康的工人們早就成功了。靠堅持?堅持當然是成功的法寶,但無意義的堅持,卻是失敗的根源。

作為80後創業者,只有她套現15億,成功就是這麼來的,太入骨了!

都是80後創業者,她套現15億,我卻借錢發工資……說的太入骨了!

這些創業者,之所以能夠一路走過來,關鍵靠兩點。

1、不斷拓展自己的人脈

胡瑋瑋早年是一個汽車科技類的媒體記者,因為在這個圈子摸爬滾打多年,認識了不少投資人和創業者。當時,投資人李斌想做個隨處都能借和還的自行車,胡瑋瑋就牽線搭橋,把汽車設計師陳騰蛟介紹給了李斌。然而,聽了李斌的設想,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搖頭反對,包括本準備自己創業尋找投資的陳騰蛟。但坐在一旁的胡瑋瑋,卻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立刻和李斌說,這個我想做!於是,這才有後來的摩拜。

2、不斷學習、開闊眼界

“股神”巴菲特,每天有80%的時間都在閱讀,他曾公開表示,成功秘訣是“每日閱讀500頁”。

李嘉誠有兩個習慣保持了50年: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

2014年,公司股價比2013年增加兩倍多,規模再次突破700億元,重回上升勢頭;並且獲取了超過20億元的利潤,這比陳春花上任前增加了20%。能在商界達到這樣的成就,陳春花靠的就是自己不斷學習的能力。她的學習主要是向書學習,從中學開始她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她不僅自己愛學習,還要求別人也學習。

作為80後創業者,只有她套現15億,成功就是這麼來的,太入骨了!

都是80後創業者,她套現15億,我卻借錢發工資……說的太入骨了!

在新希望任職期間,陳春花會定期給劉永好的接班人劉暢開出一份長長的書單,並且嚴格檢查她的讀書筆記,就像真正的老師那樣。

在她看來,作為一個企業家,只有持續不斷地學習,才能保持足夠的敏銳和專業,才能在殘酷的商場中保持競爭力。

所以,道理已經很明確了:

創業者要想出人頭地,光靠埋頭苦幹是沒用的,必須從日常的辛勞中擺脫出來,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拓展人脈,學會用更巧的辦法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