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復仇,他獻出了自己的頭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首慷慨悲歌不由得讓人想起刺殺秦王的勇士荊軻,他的壯舉被人們廣為傳頌。其實,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還有一個人,他的英雄氣概同樣令人歎服,他就是——樊於期。

為了復仇,他獻出了自己的頭顱

樊於期,原為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為秦國四處征伐,立下大功。後來在率軍伐趙時,被趙國名將李牧打敗,損兵折將,不敢回到秦國,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逃往燕國,被燕太子丹收留,並被封為大將軍。秦王嬴政知曉後大怒,將樊於期的父母宗族全部殺害,並許下“金千斤、邑萬戶”的封賞緝拿他。

為了復仇,他獻出了自己的頭顱

樊於期得知自己全族被秦王誅滅的消息後,痛徹心扉,發誓要向秦王嬴政復仇。無奈秦國勢力強盛,復仇計劃始終無法實現。

公元前227年,秦國大軍攻破趙國後,兵至燕國邊境。面對著如狼似虎的秦軍,整個燕國人心惶惶,深感末日來臨。燕太子丹夜不能寐,苦思退秦良策,後決定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但是要想刺殺秦王,必須能上殿面見秦王嬴政。為了能得到這個機會,荊軻提出,拿樊於期的人頭和燕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燕太子丹不忍心用樊於期的生命來換取刺殺秦王的機會。於是,荊軻就自己找到了樊於期。聽到荊軻講述完刺殺秦王的計劃後,樊於期想到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想到了飽經戰亂的百姓,毅然拔劍自刎,用自己的生命來幫助荊軻完成刺秦計劃。

為了復仇,他獻出了自己的頭顱

眾所周知,荊軻刺殺秦王並沒有成功,自己也付出了生命代價,但他和樊於期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壯舉至今被後人所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