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文史丨沱牌鎮甕城李家祠:一棟祠堂 穿越百年 盡孝合家

遂宁文史丨沱牌镇瓮城李家祠:一栋祠堂 穿越百年 尽孝合家

遂宁文史丨沱牌镇瓮城李家祠:一栋祠堂 穿越百年 尽孝合家
遂宁文史丨沱牌镇瓮城李家祠:一栋祠堂 穿越百年 尽孝合家遂宁文史丨沱牌镇瓮城李家祠:一栋祠堂 穿越百年 尽孝合家
遂宁文史丨沱牌镇瓮城李家祠:一栋祠堂 穿越百年 尽孝合家

生活在鋼筋混凝土構築成的現代都市中的人,有誰還記得我們曾經有過的肅穆祠堂、原生態的古樸民居?記者在市文物局編制完成的《遂寧市納入保護的祠堂、民居》中看到,在遂寧的廣大農村地區,現仍有保存較完好的古祠堂老民居多達287處。這些古建築,櫛風沐雨上百年,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無聲地演奏著悠遠、質樸的“遂寧風”。

日前,記者走進射洪縣沱牌鎮甕城李家祠,現場感受這個古老建築的魅力,探尋其中曾發生過的有趣故事。

在射洪縣,最有特色的祠堂當首推沱牌鎮甕城村的李家祠了。這所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2)的祠堂,據說由300多個工匠用3年時間建成,曾是李氏家族商議家族重大事務的地方。凡涉及家族的事情,都由家族內年長者在此商議,教育族人要勤儉持家、報德感恩、盡孝閤家。

從沱牌鎮出發,沿著通往太乙的鄉道公路來到浸水埡,右拐後不久就到了甕城村李家灣。步行穿過一片樹林,一座現代磚石結構的小學便出現在眼前。而這有名的李家祠,就在學校裡邊。

走進學校大門,一座高大古樸的祠堂便映入眼簾。李家祠也是四合院結構,高聳的屋頂,寬敞的禮堂,一排排花雕窗龕上刻著“親嘗湯藥”“埋兒奉母”“哭竹生筍”等二十四孝戲文木雕,形象生動。再進去,是一個長長的寬寬的天井,兩邊廂房的窗扉上雕刻著一些叫不出名字來的木雕,一些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圖案做工精美,保存完好。

遂宁文史丨沱牌镇瓮城李家祠:一栋祠堂 穿越百年 尽孝合家

“有點可惜的是,戲文木雕的人物頭像在‘破四舊’中被挖掉了,其他雕刻也用泥土覆蓋過。儘管如此,這仍然算得上是射洪縣古代木雕裡面的精品。”甕城村村民老蒲對李家祠知根知底,小時候他的家就在李家祠裡。解放初期分房子時,老蒲一家正好分到李家祠側面3間房的其中一間。“當時就這3間分出去住人,其他的都用作小學教室。”

李家祠不僅是老蒲的老家,同時也是他兒時的遊樂場。在他的印象中,小時候的李家祠可熱鬧了。“逢年過節都會唱大戲,村裡有什麼重大活動都在這裡舉行。”老蒲說,村裡邊最寬敞的地方就是這裡,有時候來放電影,有時候來唱戲。“聽戲要收門票,但我在家裡就能把戲臺看得一清二楚。”這是老蒲小時候在同伴中最引以為豪的地方。

不僅如此,李家祠還是老蒲學習的啟蒙地。“小學6年都在這裡讀書。”老蒲說,上學時他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盡孝。祠堂裡的雕文、戲臺上唱的“親嘗湯藥”等,都是講的盡孝故事。小時候要是不聽話,父母就會用這些來教育他,讓他讀祠堂裡刻著的這些故事。這讓他很早就明白了家庭的意義、孝道的意義。

“人生就是一齣戲,盡到孝就能品嚐到圓滿結局的甘甜。”老蒲說,雖然祠堂姓李,但盡孝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希望更多的人能瞭解李家祠,瞭解它時刻彰顯的孝道文化,從而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