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要研究中國歷史,請到日本去!

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的憤恨無以言表。

在日本東京博物館,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九萬餘件,整個日本1000多家博物館竟有近200萬件中國文物。

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也印證著一段不堪的歷史。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中國書聖王羲之的珍品真品的摹拓本,諸如《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全都在日本。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如今的故宮裡面,還是留存著許多國寶級文物。

當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無意間認識了一個被歷史遺忘的人物:張伯駒。

1.他飽讀詩書,卻是母親口中的敗家子

有人說:張伯駒是當代文化高原上一座寂寞的孤峰,這樣的人再也不會有了。

張伯駒出生在河南的名門望族張家,7歲那年,他被過繼給伯父張鎮芳,移居北京。

而這一去,他的人生就發生了鉅變。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張鎮芳是清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開了中國最早的官商合辦鹽業銀行,也是當時中國四大銀行之一。

因為家境優越,所以他9歲就開始作詩,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詩書畫戲,無一不通了。

17歲的時候,他被袁世凱看中,開啟了軍旅生涯。

到了20歲,他一方面已經通讀《二十四史》、《古文觀止》、《資治通鑑》,一方面也繼續著自己的兵戎生活。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亂世軍旅中,他經歷了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

直到28歲,見慣了軍閥內鬥,發覺政治風雲竟如兒戲,張伯駒認為做軍人簡直是自辱,毅然脫下軍裝,從此在家讀書,寫詩作畫,看戲唱曲。

家庭出身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這在張伯駒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1925年開始他就繼承了父親衣缽,任職鹽業銀行總稽核,成了一個銀行家。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因為鹽業銀行的政治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玩都抵押在這裡,張伯駒在此上班,掙錢的方法沒有學到,但對古玩字畫深有研究。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開始專注收藏。

他女兒曾回憶:「我父親看準的古董從不還價,只說你什麼時候來取錢就可以了。」

他的母親當時很不理解,責備他說:「家裡什麼事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幹,就知道花錢買字畫!」

他,只想成為一個文士。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相比之下,他的生活清淡寡味許多,沒有任何不良嗜好,雖喜好交友,卻從不濫交,身邊名媛眾多,卻潔身自好,沒有任何浮薄的味道。

難怪後世有人評價他說:富不驕,貧能安,臨危不懼,見辱不驚……真大忍人也!

2.才子佳人,歷經滄桑,不離不棄

在張伯駒的一生中有一個風華絕代的女人:潘素。

潘素原為蘇州望族之後,祖上是清朝名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元老的潘世恩。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幼年時,生母為潘素聘名師,音律、繪畫、無一不通。潘素13歲時,母親病逝,繼母便將她送到青樓。

從此,潘素流落風塵,遊走在世俗凡事之中。

她因彈得一手好琵琶,出落秀氣,談吐不俗,很快就紅透了上海灘,一時間博得了「潘妃」的美譽。

才子佳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那一年,潘素20歲,張伯駒37歲。

張伯駒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去上海查賬,為了應酬,風月場所成了必經之地。

她第一眼看到潘素的時候,就深深地被她吸引,當場揮筆寫了副對聯: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後來潘素被一國民黨將領相中,將她軟禁。張伯駒連夜託人買通守衛,將潘素搶回家中。

從此,兩人一生沉浮,形影相隨。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婚後的潘素精心研究張伯駒家中的名師字畫,張伯駒也帶她遊歷名山大川,在大自然中尋找創作靈感。

在後來的歲月裡,人世間無數悲歡榮辱,如暴風驟雨向張伯駒襲來,潘素始終陪伴在他身邊,一步也沒有離去。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會便已許平生。幸福的婚姻,是相互扶持,彼此成全。

散盡家財,只為守護國之珍寶

張伯駒的一生只愛一人一物:一個是潘素,一個是收藏。

原本收藏只是他的愛好,可是當聽說大批的國寶流失海外的時候,他暗暗地下了一個決定:要用一生去挽救這些丟失的靈魂。

他知道這是要窮盡一生去完成的使命,也是一條不歸路。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陸機《平復帖》

他從溥儒手中4萬大洋收回《平復帖》,使得這件重量級國寶沒有流失英國。

要知道《平復帖》可是晉文人陸機的真跡,有1700年曆史,也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手跡,素有“中華第一帖”之譽。

它一旦流失,必成千古之恨。

後來,日本人找到他願以20萬求購,如果真是這樣,他翻手就可以白得16萬。

但張伯駒斷然拒絕,說:「黃金易得,絕品難求。」

這是一個文人的信仰,也是一箇中國人不可逾越的底線。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後來他又陸續收購了李白真跡、杜牧手卷、黃庭堅書法等十多卷珍品。並且變賣了北京和天津好幾處的房產。

可能正是他的一腔熱血,妨礙了許多不法之人的利益。

1941年6月6日,他出門辦事,被幾名壯漢持槍綁架,下落不明。

得知消息的潘素四處打聽,終於綁匪提出了200萬的贖金要求。可是哪有那麼多錢呢,潘素想到了變賣古董字畫。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後來潘素再見到張伯駒的時候,雖然他已經憔悴不堪,可是依舊義正言辭地說:「寧死魔窟,也不得變賣!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緊,我珍藏的那批字畫,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護好!」

潘素哪能讓他死呢,她經過多方斡旋,終於答應以20根金條作為贖金。

張伯駒得救了,看到完好無損的張伯駒,潘素哭了,張伯駒也眼眶溼潤她說:我死了沒什麼,它們才是我的命!

這是一種信念,從來不曾改變。

1946年,他變賣了北京弓弦衚衕的宅子,以240兩黃金買下了《遊春圖》,後世有人曾估量過宅子的價錢:光拆遷,就得一個多億。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隋 展子虔《遊春圖》

張伯駒窮盡家產,保存了中國一批名畫字帖,經張伯駒之手收藏的中國曆代頂級書畫名跡,僅在冊收錄的就有118件之多。

他的前半生,為尋一件國寶不惜傾家蕩產,可他從未後悔,可誰能想到,他後半生卻將畢生收藏分文不取地捐獻給了國家。

1956年,他決定將平生所藏,盡數捐獻國家。

張伯駒一個人的捐獻,撐起了故宮的半壁江山。

他說:這些文物,首先屬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花多少代價留下來,都值得!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3.他才應該是國家精神應有的模樣

然而,一年之後,他卻被扣上了八頂帽子。這帽子,一扣就是22年。

後來,從北京到吉林,輾轉幾年又回到北京。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曾經自己後海的豪華宅院如今已經擠滿了人,他們只能蝸居在不到10平米的房間內。

平反後,房子才全部退還給他們。

他女兒曾問他:「父親,你從來沒有後悔過嗎?」

他跟女兒說:「後悔什麼?我一輩子收藏書畫,都有看走眼的時候,別人看走眼給我扣幾頂帽子,算什麼呢?」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一生為國守護國之精粹,富了國家,卻窮了自己。

一生跌宕起伏,散盡家財,依舊以德報怨,堪稱國士。

相比於半個故宮的珍品,他的生命氣息與光澤,才是永恆之物。

他的外孫後來自述說:我的外公一生中見過許許多多昂貴之物,但他這一生,比他捐獻的寶物更生動。

娶小17歲妻子,用數十億收藏,捐了半個故宮,他是真正的國家精神

1982年春天,張伯駒感冒住院,因為感染肺炎去世。

經濟學家千家駒在追悼會上說:哪有那麼多永垂不朽,在我看來,真正不朽者,只有張伯駒一個!

主持人竇文濤說:張伯駒沒有死,你永遠滅不了他!就算咱們都死光了,千秋萬世,也有張伯駒的名字!

張伯駒去世後36年的今天,「國家精神」再一次成為了熱門的話題。

有人曾問:一個戲子身上有什麼國家精神?憑什麼拿得起國家精神獎?

國家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魂。國之魂者,立國之本。

在我看來,張伯駒就是國家精神應有的模樣。

用你的語言,說說國家精神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