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父母對孩子付出了生命的全部,卻得不到孩子的尊敬

幾年前有一個一個青少年研究所對日本、美國和中國大陸學生進行“最受你尊敬的人是誰?”調查。日本學生心目中首先是父親,其次是母親。美國學生的排序稍有變化,首先是父親,第二是某位著名的運動員,第三位是母親。而中國的父母被無情地擠出了前三位,排在了十名之後,這一結果讓中國父母感到意外。

雖然這個調查結果只能代表了受調查人群的心裡排位,但是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父母的尷尬地位。可以說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最捨得為孩子付出的父母。甚至還有願意為孩子的個人慾望賣血,賣腎的。可卻換不來孩子的感恩。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付出了生命的全部,卻得不到孩子的尊敬

前不久 湖南衛視播出的真人秀《我家那小子》裡,演員朱雨辰媽媽的一番話讓彈幕糊滿屏。

朱雨辰媽媽的。一番“賢妻良母論”驚呆了網友,如“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

71歲的朱媽媽每天凌晨4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汁,堅持了十年;她家裡不請保潔工也能一塵不染,因為自己的作用可抵兩個菲傭。朱雨辰進組拍戲,她也會跟組做飯,即便是住五星級酒店也自帶電磁爐。

她坦言,自己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完全沒有自我,“我現在還能做,還能奉獻”。甚至也承認大女兒因為她對兒子的態度而恐婚。這種付出讓現場另外幾位“星媽”自愧不如。但也有媽媽認為,“你這樣做了,兒子女兒不可能接受得了。”

朱媽媽甚至直言。女人的角色就是犧牲者,這是很無奈的一件事情,但你得認命,認女人這種命。

可是朱媽媽的全心付出,既得不到自己孩子的認同,也得不到大眾的認同,這到底是怎麼了?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付出了生命的全部,卻得不到孩子的尊敬

上海有位加拿大名校碩士,48歲,回國6年,一直不肯出去工作,天天躲在家裡面,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娛樂。全靠八十多歲的老媽那3000多的退休金過日子。

而且這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還有尿毒症,每週要去醫院做透析。光是醫療費每個月要花去2000多,剩下1000還要養活自己和兒子。

老母親要求孩子出去工作,孩子就是不聽,賴在家裡,實在沒有辦法的老母親只能請求法律援助,希望通過法院宣判孩子給贍養費的方式逼自己的孩子出去工作,最後律師表示,就算是法院判決,他的孩子承擔贍養費,但是孩子依然不出去工作也,法院毫無辦法。

老母親的孩子已經48歲,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最後出國留學,一路走過來讀的都是名校,曾經也是媽媽的驕傲。是別人羨慕和學習的對象。

作為母親更是為這個孩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處理好了,處處以孩子為中心,作為兒子最後不僅沒有孝順父母,快50歲的人,還把自己的各種不順歸咎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讓人無限唏噓。

老母親把一生總結為一句話“都怪我,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付出了生命的全部,卻得不到孩子的尊敬

湖南也有一個類似的新聞。不過這個不是父母要狀告孩子,而是孩子要狀告父母。

一個29歲的男人,上學不成,整天無所事事,父親幫他找了很多份工作,沒有一份能呆的住一個月的,不是閒辛苦,就是閒錢少,要麼就是嫌棄領導不好。總之種種理由,最後宅在家裡,不出去工作,大夏天的,患糖尿病的父親出去搬磚,他就在家裡玩手機,最後父親實在無法忍受,就把他趕出了家門。

這個男子很是不服氣,認為自己的父母沒有起到養育的責任,於是氣惱地去找律師,想狀告父母不養之罪。

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很是無奈, 除了上輩子欠的孽債,實在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為什麼自己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結果。


為什麼父母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感動了天地,感動了自己,卻依舊沒有辦法獲得孩子的尊敬?

與孩子相處不僅僅是智商的問題,更多的是情商的問題,雖然我們無休止的對孩子付出,並不是想讓孩子以後回報我們,這本身就是單方面的問題是,只是希望我們的付出能被孩子認可,可就連這簡單的目的都無法得到。更不用說孩子對父母的怨恨。

一味的付出容易形成畸形的控制慾,最終只能培養出高智商的巨嬰,而不是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應當對誰好。親情友情愛情,都是相互的給予。 一個家庭的和諧發展,更需要由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