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第一龍頭股,成長空間巨大,機構:持續看好

簡單談談,短期來看為什麼重點重視芯片板塊帶大盤突破,打開指數加速反彈格局的可能。

第一,短期板塊利好較多,明顯構成上漲催化劑。

【驚爆!十年磨一劍,國產儲存器里程碑項目終落地】16日週一,知情人士透露,國產存儲三大勢力之一的合肥長鑫正式投片,產品規格為8Gb LPDDR4,這是國產DRAM產業的一個里程碑,加上早前宣佈在3D NAND Flash取得進展的長江存儲,國內企業在國際主流存儲器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推動存儲國產化掀開了重要一頁。

合肥長鑫合作方兆易創新的創始人朱一明先生在昨晚宣佈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但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相關職業委員會職務。據知情人士透露,朱一明下一步赴合肥長鑫擔任重要職位,推動國產DRAM的發展。這進一步夯實了國內企業攻堅DRAM的決心。而這也是中國電子產業發展到今天必須要推進的一個領域。

【人民日報+決策層強調,自主創新重要性更加提升】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第一龍頭股,成長空間巨大,機構:持續看好

第二,芯片國產化的主要障礙仍然是核心設備。因此短期來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先鋒"仍然是自主創新概念關注的重點!

另外,淘牛邦注意到最新公佈的全球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排名,沒有一家是中國企業,儘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第一龍頭股,成長空間巨大,機構:持續看好

半導體設備核心裝備集中於日本、歐洲、美國、韓國四個地區。Gartner的數據顯示,列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全球晶圓製造設備商共計58家,其中,日本企業最多,達到21家,佔36%。其次是歐洲的13家、北美10家、韓國7家,中國大陸4家(上海盛美、上海中微、Mattson(亦莊國投收購)和北方華創,僅佔不到7%)。

目前,國產半導體設備處於局部有所突破,但整體較為落後的狀態。尤其與應用材料、ASML等相比,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的實力仍然偏弱,絕大部分企業無法達到國際上已經實現量產的10nm工藝,部分企業突破到28nm或14nm工藝,但在使用的穩定性上與國際巨頭差距較大,較難大批量進入量產線,也較難進入國際代工巨頭的生產線。

半導體設備行業2017年迎來騰飛,預計2018、2019年仍將維持高速增長,但這與中國企業無關,因為中國半導體設備工業落後: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第一龍頭股,成長空間巨大,機構:持續看好

第三,短期來看,芯片+軟件板塊已成為大盤放量主攻的龍頭概念。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第一龍頭股,成長空間巨大,機構:持續看好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第一龍頭股,成長空間巨大,機構:持續看好

近兩日大盤連續回調,但淘牛邦認為半導體,自主可控概念部分標的帶量衝擊前期高點,試圖創新高帶大盤節奏,因此短期節奏上還是值得重視!

從策略上來看,短期高度重視業績超預期的國產半導體設備股,例如:

長川科技中報預增30%~60%。受益於智能汽車、物聯網、AI、服務機器人等新興需求及全球產能轉移,中國芯片製造產能和晶圓廠數量正快速增長,為設備國產化提供"土壤",包括後道測試設備在內的領域可能較快兌現業績。長川科技發佈中報預告,預計2018H1實現歸母淨利潤0.22~0.27億元/+30%~60%。

業績顯著增長,得益於:1)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大增;2)臺灣地區等新市場拓展加快。

中期高度重視國產化突破在即的半導體設備標的,例如:

最核心的光刻機在上海微電子裝備公司有所突破,已經研製成功90nm設備;在刻蝕機方面,

北方華創以硅刻蝕機見長,在沉積設備方面,北方華創的PVD和LPCVD,以及瀋陽拓荊的PECVD,已通過主流晶圓代工廠驗證,實現了小批量的設備交付;天津華海清科和上海盛美的CMP設備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淘牛邦匯聚業內數百外知名講師,每天在線給大家解股,解盤,手裡有不知道如何操作的票,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像老師們詢問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