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蘇GDP能否趕超廣東?

經典電影電視劇


謝邀!廣東、江蘇二省都是我國的經濟大省。有老大、老二之稱。江蘇經濟發展起步比廣東早。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去過蘇南的蘇州、無錫、張家港一帶,目睹了當地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情況。我帶大女兒出差此京時,我老大與同招待所的江蘇武進姑娘小夥玩得較好,我在與他們交談中體會了蘇南農村年輕一代人發展經濟的思想氛圍比我們江西老區不知要超前多少倍,他們想的做的全都是發展經濟。那時蘇錫常地區經濟發展確實走在全國前列。小平同志南巡後,深圳發速度帶動了全廣東的經濟發展。以前我也去過廣東多地,感覺當地人口文化素質較差,隨著全國人材的湧進,廣東人的素質極大提高,高新產業崛起,出現了一批國際品牌。廣東後來居上趕在江蘇的前面。在經濟發展初起,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主導地位,廣東看準了經濟轉型,看到了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群的前景,廣東實施騰籠換鳥策略(灣區中心城市遷出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一批高科技產業)。到2015年江蘇與廣東GDP差距縮到最小,大有趕上廣東之勢。隨著廣東經濟轉型成功,江蘇的差距又拉大了。我想本題江蘇能否趕超廣東,我的答案是不可能!而且差距還將拉得更大。因為廣東產業轉型成功,國際大品牌增多,人材更集中,這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經濟無法比擬的。而江蘇周邊的上海、浙江經濟發展也很快,人材吸引力很大,上海灣區建設一旦實施還有可能會分掉一部分江蘇的優勢。一增一分我認為江蘇不但不能趕超廣東,還有可能差距會越拉越大!


wu吳金泉


別說2018年,就是2022年之前,江蘇GDP超過廣東的概率很小,微乎其微。2017年,粵蘇GDP分別是8.99萬億和8.59萬億,增速分別是7.5%和7.2%。廣東領先江蘇4000億,增速領先0.3個百分點。

江蘇和廣東差距最小的一年是2015年——差距不到2700億元。但從2016年開始,得益於2008年提出的騰籠換鳥戰略效果顯現,廣東突然發力,增速較江蘇明顯更快。2016和2017年差距分別是3400億和4000億——兩省的GDP差距越來越大!

在看開兩省頭部城市。2016年,深圳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躋身全國經濟第三城,2017年,深圳GDP高達2.2萬億;深圳閃耀的同時,廣州仍然難掩光芒,2017年全年GDP2.15萬億。相比之下,江蘇的頭部城市蘇州、南京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還是全年經濟亮點都不是一個量級。

再比較兩省財力。2017年,廣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13萬億元,相比上年增長9%,而江蘇這一數據只有8172億,增速只有4.6%。雙方差距達3000億。

兩省明星企業比較。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數量,廣東11家,江蘇4家;在A股和港股IPO的新上市公司,廣東113家,江蘇68家;2017年,廣東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14萬億,而江蘇只有4萬億。

在比較A股上市公司市值,截止2018年2月6日,江蘇市值最高的恆瑞醫藥為1950億,廣東省最高的中國平安市值高達1.3萬億,前者不足後者一個零頭。

廣東為什麼這麼強?

原因有兩個:

第一,廣東在全國主動率先進行艱難的經濟轉型,同時率先擁抱數字經濟、創新經濟;

第二,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年裡形成的文化、政策、制度底蘊的厚積薄發,使其面對多變的經濟情勢時,總是遊刃有餘,這是更重要的原因。

2008年,廣東就開始實施雙轉移戰略,也就是媒體俗稱的騰籠換鳥戰略。雙轉移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把落後產能、產業逐步淘汰,培育和引進新興產業。

今天深圳的騰訊、大疆、華為,東莞的OPPO、vivo,順德的美的、格力,都成為了行業巨頭。


紅谷新視界


謝謝悟空,先亮答案,“不太可能”。anyway,接下來是一個不再以GDP論英雄的時代,超過與超過都不再是地方大員關注的焦點。

前幾天有條新聞,說未來三年有三大攻堅戰,首當其中的是防範風險攻堅戰,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範金融風險,包括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風險,金融與房地產的風險等等;第二大攻堅戰是精準脫貧攻堅戰,這個問題是這兩年的熱門話題,也是很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每月給貧困戶發點補助很簡單,持續性的資金從哪裡來,國家更想實現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這樣問題就來了,很多貧困人口年齡大文化程度低,一沒體力二沒腦力,教他學習一些技術談何容易;第三大攻堅戰是生態環境攻堅戰,就是要逐步實現綠水青山,把高汙染高排放高能耗的產業逐步淘汰,這樣做不僅是減少了財政收入,還會減少大量工作崗位,在全球經濟仍然不夠景氣的情況下,就業的崗位會越發緊張,哪裡有很多基礎性的崗位給貧困人口做呢?

在這樣的精神指揮下,很多地方大員估計會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要打好這三大攻堅戰,一方面也確實需要一些財力才能做好扶貧工作,淘汰了那麼多對環境有傷害的產業,而新的增長動力又沒有培養出來,局面就會比較尷尬,所以大家看到的天津濱海新區大幅度調低GDP數據的事就出現了。

從2016年和2017年的數據看,江蘇很多地市也在大幅度調低財政收入數據,在此背景下,想超過廣東可能性不大。


富凱財經


江蘇今年超過廣東不現實。原因有二:

一、廣東經濟轉型基本上已經成功了!前幾年江蘇追上來是因為廣東處於轉型陣痛期。現在轉型成功,追起來就困難了!

二、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磅,讓港澳粵三地更加合理的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香港是世界自由經濟港,澳門服務業即第三產業有很大優勢。這個地區形成了一國兩制的經濟格局。長三角都不具備一國兩制的條件。開放程度沒有這麼大。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定下的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讓廣東經濟再一次騰飛。

綜上所述:江蘇不但不能超過,很有可能與廣東的差距加大。江蘇雖然經濟發展很快也很平衡,但是世界級的知名企業還是不多,蘇州經濟算是很棒了。如果能培養出國際知名企業,以後追上廣東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企業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的,所以當前江蘇仍然還得當幾年二哥。


狼跡天涯23084023


我搜集了從2000到2017年兩省的GDP對比數據,根據數據的變化,來看看2018年江蘇是否可以超越廣東。

1、從2000年到2008年兩省的差距是在拉大,得益於廣東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後力。

2、2009年開始到2015年,兩省的差距逐年縮小,江蘇隱隱有超越廣東的勢頭,長三角的崛起,廣東的轉型。

3、2016年開始差距又逐漸拉開,由2014年最小的2704億元,到2017年的3949億元,差距又隱隱有拉大的趨勢。

4、廣東的經濟活力和實力得益於深圳和廣州,以及臨近港澳地區(影響力不像以前那麼大了),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外移,向更高附加值的產業轉移。

5、江蘇的經濟得益於蘇錫常地區的“蘇南模式”,和蘇北近年來的大力發展,國內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工商製造業發達。

6、從表中來看最近江蘇超越廣東有點難,2018年估計不會超越。


小小羅羅蛛


江蘇GDP在1988年以前,曾穩坐中國經濟龍頭老大六年,在1988年後被廣東超越,主要因素是改革開放後深圳經濟的快速崛起,江蘇狂追廣東至今29年,經濟總量差距逐漸縮小,但廣東仍然保持第一的位置。


從2012年開始,江蘇就保持3000億的差距緊跟著奔跑,蘇粵GDP競賽,雖然江蘇依舊惜敗,屈居第二,但兩省間差距較小,2014年縮小至2600億元。2017年又擴大至4000億,用廣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曾志權的話說,“追兵已經‘咬’到屁股了。”

雖然江蘇與廣東GDP差距不大,但是想在2018年趕超廣東,我認為難度非常大,主要因素還是深圳,2017年深圳GDP首次超過廣州,甚至香港和新加坡,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深圳經濟總和已經達到4.3萬億,增速也較為強勁;而江蘇最強的蘇州南京經濟總和為2.9萬億,兩省的經濟增速相當,按經濟增速*經濟總量算的話,2018年江蘇無法超越廣東,除非廣東增速慢於江蘇,眼下看來可能性小,大家認為呢?歡迎評論留言討論,謝謝!


香蕉音樂


我是江蘇人,我可以說;江蘇在2018年gdp肯定超不過廣東省,而且在以後也永遠超不過廣東省。因為,gdp多是人用勞動力創造出來的,下面用這二組數字比較就知道,廣東省總人口是1.09億,廣東省土地總面積是18萬平方公里,江蘇省總人口是7866萬,江蘇省總面積是10.26萬平方公里。江蘇現在gdp排名全國第二,已經是通過江蘇人民的努力,才會得到這麼好的名次。所以,江蘇省不用與任何省比,江蘇人民這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一切,為國家作出更大的功獻。


遠航39185811


首先,我不是廣東也不是江蘇的。兩個地方都去過,而且都生活一段時間。我認為,兩個省基本上是半斤八兩。至於能不能超廣東本身沒有多大意義。兩個省各有優勢,各有特點,經濟增長形式也是各有千秋。廣東地靠香港有先天優勢,深圳作為窗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國家財政扶持,政策支持,加上人才聚集。深圳外來人口占八成,可以說深圳發展是靠國家和外來人口帶動發展的,而深圳發展帶動周邊發展,廣東發展快是自然的。如果國家這麼支持,還發展不起來,那廣東成什麼了?豈不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因為廣東有了深圳,所以廣東人有驕傲的資本這正常。反觀江蘇,因為有上千年的經濟底蘊和深厚的文化,曾經引領中國經濟發展上千年,加上江蘇人勤勞,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一點一滴拼搏出來的,所以江蘇人也有牛逼的本錢。兩個省GDP相差不多,各有秋千。相對平均發達程度江蘇比廣東現代化水平高,因為廣東發展不均衡,貧困人口相比江蘇要高,如果廣東也來個東部支援西部就好了,這樣廣東就更牛逼了。江蘇如果蘇南蘇北一起飛,GDP超廣東也是指日可待。不管怎麼說,廣東也好,江蘇也罷,都是在中國,國強民富才是王道,口舌之爭有什麼意義?先摸摸自己兜裡多少錢。


六爺68488656336


2018年是不可能吧,除非廣東停下來等。否者,三五年內都不可能超過。因為廣東的轉型升級已經成功!

很多網友因此在網上吵成一片,展開地域黑,罵人,甚至人身功擊,這樣很不禮貌。我是廣東人,去過江蘇不少地方,南京,蘇州,常州確實發展的不錯,江蘇經濟整體發展比較均衡。廣東整體不均衡,粵東西北GDP相差不是一點半點,這是廣東的缺點。很多的網友就是拿這個來說事!

說廣東人口多面積大,無法比,我想說一句,戶籍人口和江蘇差不多。多的只是外來人口,但是三千萬外來人口一年下來要寄回家多少錢,你們算過沒有?我沒有算過,但肯定是一個不小的數據,

所以不要拿人口來說事。再說面積,廣東除了珠三角,其它百之七十都是山區,江蘇卻是百之百的平原,比較起來山區肯定難發展,所以也不要拿面積做藉口。承認差距才有發展;大家都知道新疆丶西藏丶內蒙古隨便一個都比廣東大好多倍,可是沒見他們超過廣東。再說提的問題是說能不能趕超廣東?那就是說GDP的總量,並不是說人均。


韶州兵馬制置使


目前的經濟總量蘇錫常寧和廣深都差不多,產業轉型也差不多,想超過廣東,需要看江蘇其他城市,這一點江蘇的其他城市比廣東好太多,2025年,江蘇將會有6座萬億城市,其他城市全部5000億以上,還是怪江蘇自己,蘇北一直是短板,只要去被髮展,那又是一個增長極,這一點廣東粵西粵北根本比不了,尤其連雲港那地方,區位那麼好,經濟倒數,還好目前開始重視,長遠看江蘇,江蘇的每個城市還是比較給力的,一個省拼不能只靠幾個城市,畢竟是省的對比而不是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