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曬出改革「成績單」

7月30日,《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將實施。這是自貿試驗區改革的又一大進展。

日前,各大自貿試驗區陸續曬出“成績單”,顯示改革仍在提速。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自貿試驗區組成了“1+3+7”的雁陣格局,各項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自貿試驗區的“虹吸效應”也在逐步變為“外溢效應”。

改革創新創佳績

155項改革試驗任務全面啟動,截至6月底新增註冊企業超過3.9萬家,外資企業超過320家,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過2000列……這是記者日前從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管委會拿到的“成績單”。

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管委會相關人士說,自貿試驗區吸引投資的增加主要得益於制度改革。根據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自貿試驗區成都區域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重點推進97項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實現85%審批事項“僅跑一次”,90%以上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已經過去一年多,不少自貿試驗區曬出了“成績單”。重慶自貿試驗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5290家,佔全市的8.2%;註冊資本總額601.59億元人民幣,佔全市的17.1%;新增註冊外資企業73家,註冊資本6.59億美元。湖北自貿試驗區發佈的數據顯示,該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5164家,外商投資企業39家;合同外資9.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2億美元,佔全省總額的12%。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區域來看,自貿試驗區以改革帶動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制度高地,對吸引外資和推動開放有著重要的拉動作用。從全國來看,通過探索嘗試,自貿試驗區所積累的各方面改革經驗將向全國複製推廣,最終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

試驗仍在加速跑

日前,遼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了《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草案)》,規定了改革創新的容錯機制,為鼓勵自貿試驗區先試先行、大膽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對此,遼寧省商務廳廳長宋彥麟表示,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出臺的目的在於確保重大決策於法有據,為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3年首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掛牌以來,三批共11個自貿試驗區都在採取行動,深入探索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其中,作為領頭羊的上海自貿試驗區近期推出了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3.0版本,辦結時間至少可縮短14個工作日,為海外人才“落戶”上海提供了更大便利。

日前,山東省政府專門印發文件,將改革試點經驗複製推廣作為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舉措。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改革的深入以及改革經驗加速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對周邊乃至全國的帶動效應越發明顯。

王軍認為,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深入推進,需要形成更加有效的協同,讓自貿試驗區改革收穫更多成果,並且將成果輻射到全國更多地方,將中國打造成為全球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