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視頻: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素衣本色地眷戀演出

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非新聞體報道)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西鹹傳媒網(雷小河、梁宏選)2018年7月14日上午,探尋咸陽歷史蹤跡,傳承優秀文化活動小組成員,許衙評、張根勞、郝潔、梁宏選、雷小河、筱曼、姜蘭芳、李雙林、鍾憲政、趙志願、白錦忠、董學武、何瓊、李瀟冰等一行14人(排名隨機),來到現屬秦漢新城正陽街道辦事處張旗寨村(原稱掌旗寨村),與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秦漢戰鼓零距離接觸。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本次活探尋活動在探尋組成員及所有秦漢戰鼓人心中更具有即將離別故土的儀式感,因為千年掌旗寨村即將面臨搬遷,故土難離,人同此理,情同此心。眷戀繞心頭,只是都不說。活動分兩大塊進行。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一,在該村村委會所在地的秦漢戰鼓傳習基地舉行簡單的活動開始儀式及秦漢戰鼓的素衣本色表演。

二,在秦漢戰鼓現今的傳承人黃建民家庭傳承實訓地座談研討。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秦漢戰鼓當時的表演是雄壯激昂而歡騰的,心頭卻掠過陣陣蒼涼,因為知道他們將面臨搬遷。

座談研討當時的場面是熱烈激情而誠懇的,心裡卻是嚴肅認真的,因為知道他們將面臨搬遷。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秦漢戰鼓源自於大秦時期大軍征戰鼓舞士氣的一種軍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掌旗寨村相傳為秦代軍隊屯兵之處,鼓樂被掌旗官流傳下來,由當地群眾演繹至今。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現今秦漢戰鼓表演時,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身著秦時服飾,主鼓數面,副鼓相助,主鼓後面樹立“秦”旗,配以百面鑼鐒,長號,大刀,馬鈴,模仿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情景。整個鼓樂氣勢恢弘,磅礴壯烈,聲震長空,威武霸氣。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秦漢戰鼓沿襲至今兩千多年,被後人整理出完美的樂譜,具有陣容,聲勢,配樂,服飾等多方面的演出效果,其觀賞性,表演性和藝術性雄霸一方,被列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現任秦漢戰鼓傳承人黃建民,他是陝西省唯一以個人名義成功申報非遺項目的人士,傾注後半生心血於秦漢戰鼓,欠債借錢支撐隊伍壯大。一度被譽為“鼓瘋子”,以他為原型的同名影視劇《鼓瘋子》正在籌拍中。中國現代考古學家石興邦為其對秦漢戰鼓的痴情感動,說從沒見過這麼爭(!)的人,並贈送題字:“祖龍戰鼓,國之瑰寶。”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黃建民對秦漢戰鼓具有宗教般的摯誠與熱情。

目前,秦漢戰鼓已經成為咸陽市、西鹹新區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各種大型活動的壓軸表演項目。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對秦漢戰鼓的瞭解還可從探尋組部分成員的古風詩詞中管窺――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1,趙志願古風一首·秦漢戰鼓贊:

秦漢戰鼓千百年,始祖軒轅史真傳,

野獸菱皮造大鼓,鼓聲悠揚不平凡。

嚴陣以待護皇權,征戰蠻尤叛逆攔,

威武雄壯慢三火,震天欲聾鬥敵頑。

(後文略去)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2,董學武古風一首·贊黃建民先生

掌旗寨村黃建民,秦漢戰鼓三秦魄。

譽冠關中闖神州,勢向海外大進軍。

始皇橫掃定寰宇,天下統一史冊存。

歷史一夜千古在,薪火相傳後來人。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3,張根勞古風一首·秦漢戰鼓錘法贊

村莊悠久掌旗寨,戰鼓秦人威力凡。

鐵臂敲擊強華夏,千年古韻響雲天。

追星棰勇英無比,捨命楞娃鬥匪頑。

攬月棰艱不可擋,保家衛土猛衝前。

(後文略去)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而探尋組成員除過知名媒體人外,專家學者,高校教師,作家律師,不一而足。

董學武,一部《老咸陽》,光聽書名就有沉甸甸的歷史感,當咸陽市政協委員10年,現已建成的咸陽古渡廊橋,僅僅是他當年眾多的提案之一。

鍾憲政,一位物理教師,寫成了106萬字的長篇小說《南河鎮》,繪就表現近代大陝西的歷史長卷。

姜蘭芳,秦都區一位農村婦女作家,長篇小說《婚殤》與《農家院裡的爬山虎》及《姜蘭芳散文集》等的出版,已非一般人力所能及。

他們見面互贈作品,就像咸陽一帶農村人正月走親戚提著紅星軟香酥,相互贈送。

我們與秦漢戰鼓在傳承基地零距離

本文參考陝西市政網、中華神州風采網及探尋組梁宏選律師等成員圖文,一併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