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數學課大家都不陌生,可你在博物館裡上過數學課嗎?上週末,50名小朋友在培飛思維數學上海地區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上海公安博物館。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提升孩子的參與感,培飛還特別為每一個孩子準備了適合活動主題的小警服。換裝列隊完畢後,培飛的老師帶著孩子認識了國家歷屆主席和領導人,普及了基本的政治常識;還帶著孩子們參觀了槍支,並引導孩子按照自己的邏輯為它們進行分類;在介紹公安警銜知識的過程中,培飛的老師告訴孩子警銜等級劃分的特點,並引導他們自己點數並總結劃分的規律等等。此外,還有警局歷史的介紹、各個國家巡捕的認識、監獄、看守所、道路交通標誌的識別……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 老師帶著孩子們進行活動—

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瞪大了眼睛,仔細聽著老師的講解並認真思考老師拋出的一個個問題,生怕錯過了細枝末節。可以看得出,孩子們對於博物館中的展品,興趣是非常濃厚的,每到了一個場館,他們的小眼睛裡都閃爍著驚異的光。

這也是培飛要在本次課程中安排參觀的意義所在——這既是一次和數學思維關係密切的參觀,也是一次難得的啟發孩子好奇心的過程。

培飛的老師講解的目的,並不是要求孩子們記住這些隨處可以查到的細碎的知識點,而是要通過老師安排、設計、講解,激發出孩子的靈感和探索慾望,讓孩子回到家後,可能會因為對於某一樣東西的興趣開始翻閱大量的書籍、自己查找資料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拓展。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 老師為孩子們講解相關知識—

除了參觀之外,培飛思維數學上海地區組織此次活動的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把數學課程融入進去。通過活動前期考察,培飛的老師利用場館內現成的展品、物料進行了課程內容的設計。

利用公安博物館的臂章牆策劃的分類、對應的數學遊戲:

在這個遊戲中,每一個小警察都會獲得一個任務信封,每一個信封中內含兩枚臂章模型。小警察的任務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短暫的觀察、比較,快速形成對於手上模型的認識,包括形狀、顏色、圖案等等。然後,在臂章牆上把對應的臂章找出來並兌換獎品。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 尋找臂章遊戲 —

通過這個遊戲,除了能夠充分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觀察能力外,還能夠讓孩子在有限時間內快速建立對某一事物的認知,並在同類物品中加以區分。孩子們玩得開心的同時,也在競技遊戲的快樂中,發現了數學的魅力。

交通標誌12宮格競猜遊戲

在“交通標誌12宮格競猜”的遊戲環節中,培飛的老師組織小朋友們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交通標誌認識和學習。而在此之前留了懸念,並沒有告知孩子們即將進行的遊戲,而是帶著孩子先了解了常見的交通標誌。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 交通標誌12宮格道具 —

接著,遊戲開始了。孩子們興奮異常,爭先恐後地簇擁在遊戲道具前面。在老師的有序組織下,小朋友們紛紛舉手踴躍發言,努力地猜測標誌的含義。

有些常見的標誌小朋友們回答得很準確,但是令人可喜的是,那些不常見的標誌,小朋友們也能夠通過圖畫的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甚至有些連工作人員都叫不準的標誌,孩子們卻猜得出來。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 交通標誌12宮格競猜 —

“那個是禁止按喇叭!”

“那個是大人必須牽著小朋友過馬路”

“不能拐彎!”

.......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猜對的,於是大家就為他鼓起掌來;也有的孩子猜錯,逗得現場的家長哈哈大笑。活動現場充滿歡聲笑語,連場館內的保安叔叔都忍不住過來圍觀。遊戲結束了,大家都還意猶未盡。

邏輯推理偵探遊戲

這個遊戲並不是圍繞某一個數學知識點而孤立存在的遊戲,在遊戲的設定中,從演員、道具、物料、活動腳本......所有的細節由培飛設計的情節來貫穿。目的就是讓孩子忘記這是一堂數學課程,而是全情沉浸在遊戲之中,通過操作、觀察、傾聽、分析、邏輯推演等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頭腦風暴,鍛鍊思維邏輯。

整個遊戲以博物館勳章失竊為起點,將孩子們帶入情節。

活動開始,為每個孩子派發了白手套和證物袋,讓他們親自動手收集現場遺落的證據。孩子們真的進入了警察的角色,一絲不苟地在現場收集證物,連角落裡面的細微之處都不肯放過。

在提審犯人的環節,“小警察們”更是一個個豎起小耳朵,生怕錯過了罪犯們供詞中的細節。通過親自動手收集線索、觀察比較證據、傾聽分析供詞等等環節,孩子們能夠從一些列物證、供詞中發現關聯、理清案件的脈絡,提取關鍵信息,並通過邏輯推演的方式判斷出真正的“案犯”。

孩子們通過分析比較,快速地通過“糖果種類不同”從而發現了“女大學生”供詞中的邏輯漏洞;更有細心的孩子甚至發現了我們從活動一開始就埋藏好的暗線——“五樓不開放”——從而驗證了“女大學生”供詞中的謊言。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 小警察們提審犯人 —

最厲害的是,有一位小朋友,居然能夠按照“經過驗證,女大學生在說謊,而糖果小販卻為女大學生作證,所以糖果小販也在說謊”的邏輯鏈條,完美找出了不易發現的糖果小販這個潛藏的“案犯”。

遊戲最後的環節,是由孩子們將案犯押進監獄,這時候不免有孩子們“入戲太深”。由於案犯之一“女大學生”的扮演者,是我們的一位女老師,孩子們不由得心生同情。

在押解的途中,孩子們語重心長地對“女大學生”說:“你說你,為什麼要跟著糖果小販一起犯罪呢?你在監獄裡面要好好改造,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情了。”

這件事一直被扮演“女大學生“的老師津津樂道。活動結束後,她說:“當時我是真的很感動,孩子們的內心真是善良,真是一塵不染的乾淨。”

把數學課搬進博物館?培飛做到了!

快樂的時間總是很短暫,一上午的遊戲就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一次的參觀,全程由培飛的老師擔任解說員,培飛的老師並沒有像導遊一樣為孩子詳細介紹展品背後層層疊疊的知識點,而是選擇了一些有趣味性、代表性並且和思維數學課程知識結構關聯度較高的內容,孩子們在這裡完成了一次有針對性的學習參觀。不僅孩子們玩得開心,玩得有收穫,家長對這次活動也非常認可。

因為活動名額有限,很多小朋友錯過了此次活動,不過培飛的老師表示,未來還將繼續策劃更多高質量的戶外課堂活動,為孩子們呈現不一樣的精彩的數學思維課程,敬請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