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浪尖」的長絲織造市場 下半年還會「一布難求」嗎?

站在“風口浪尖”的長絲織造市場 下半年還會“一布難求”嗎?

【棉紗圈——市場情報局】今年以來,不管是從環保整治力度、還是產品暢銷程度、亦或是行業定價影響,長絲織造市場無疑成為了紡織行業的聚光燈。

從產品暢銷程度來說,今年上半年市場整體行情較好,前期企業反映是有訂單,但是拿不到貨,特別是之前的常規品種,春亞紡和滌塔夫等都需要拿錢提貨。而產品量價得到提升的同時,企業的盈利空間明顯上升。以噴水織機為例,在去年行情還未大規模復甦的時候,其實一臺噴水織機每天生產的淨利潤是在50-60元左右,但是在今年3-4月份,機臺率一度上升到了120-150元/臺。

在市場景氣度回升,產品供不應求的催化下,也導致了織造市場去庫存較為理想。目前我們統計的盛澤地區織造庫存在26-27天,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6-7天。在3-4月份行情最好的時候,庫存下降到24天左右的歷史低位。很多布老闆囤了好幾年的處理布也都被搶空了,可想而知,市場的坯布庫存不多。同時隨著以上幾大因素的發酵,長絲織造市場的定價權也得到了很好的釋放。

站在“風口浪尖”的長絲織造市場 下半年還會“一布難求”嗎?

而從環保整治力度看,自5月下旬以來,雖然市場迎來了淡季,但為維護斷面水質,盛澤噴水織機實行“開三停一”政策,其餘長絲織造產業基地如長興、嘉興等地也經歷不同的限停產措施,限產措施使得供應收縮,就目前來看,市場供需情況依舊良好。

6月中旬及7月至今的情況:

染廠交期問題尤為嚴峻,市場產能受限,但織造需求驟增,供需失衡,從而導致染費價格上漲消息也比較多。面料的生產週期也無限制地延長。

據12日媒體消息稱,蘇北第一家染料企業迎來複產,後期其他停產染料企業也有望復產,在供應逐漸恢復下,炒作情緒也將走弱;而隨著近日染料企業復產後,印染龍頭企業航民股份在近期開始下調染費,可見印染企業其銷售壓力也在增大。

噴水織機總量的增減問題:

在江浙地區大量淘汰噴水織機的同時,從去年開始,就有大量的企業開始向蘇北、安徽、河南等地轉移。同等質量的坯布,去掉運輸成本,每米的價格大概比本地的坯布價格便宜0.17~0.27元/米左右,價格優勢還是很明顯。但外地織造企業一般都是生產一些中低端質量的坯布,而且接單多以大單為主,如果想要高質量、檔次高的還是要向本地坯布廠拿貨,而且當地保全工等技術類工人還是比較缺乏。

預計未來走勢:

如今的貿易壁壘再次形成,勢必導致今年的一些訂單再次迴流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而服裝訂單迴流至東南亞,據瞭解,近年來,全球性的紡織製造迴歸使得面料訂單的選擇不只侷限於中國,因此對下半年我國的紡織品服裝企業接單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而國內服裝企業的接單情況直接反映了面料產品的需求。面料市場得不到及時的訂單反饋,市場信心或將受挫。

站在“風口浪尖”的長絲織造市場 下半年還會“一布難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