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槍”難求!紅外測溫需求延續到明年,對標ETC?

近期供不應求的除了口罩,又加上了額溫槍,一時間上市公司紛紛表示在積極擴產,同時也有分析認為行業可對標ETC投資邏輯。

額溫槍銷售火爆

不少媒體近期報道,目前額溫槍的價格飛漲,市場上供不應求。又經營醫藥器械經的人士對媒體介紹,“以前額溫槍賣幾十元一把,好一點的一百多元。有時做活動還買一送一。現在則是一天一個價,價格漲到四五百元,而且基本上沒貨。”

一“枪”难求!红外测温需求延续到明年,对标ETC?

同時有渠道商對媒體透露,目前額溫槍的價格一天一個價格,價格變動幅度非常快,額溫槍是現貨還是期貨、國產還是進口,以及多長時間的期貨,價格都會不同。

據報道,臺灣也出現了額溫槍不足、價格飆漲的情況。儘管有網友紛紛提供不少購買渠道,但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價格都要翻倍,一支原本1000-2000新臺幣的額溫槍,現在甚至有人賣到5000新臺幣。

一“槍”難求的同時,倒賣亂象頻出,出現了倒賣產品的“莊家”“倒爺”。據媒體報道,有額溫槍口罩信息交流QQ群裡,每天都有為數眾多的“中介”進群、退群。群主是群信息管理者,同時也是額溫槍倒賣的“中介”。

缺口有多大?

紅外體溫檢測儀作為構築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在公共場所的需求巨大。2020年1月30日,國務院發文宣稱:體溫檢測是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紅外體溫檢測儀在公眾場所對疑似患者甄別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裝備。有業內人士分析,全國去年額溫槍的產量大概在1500萬臺左右,疫情導致額溫槍的需求量劇增,大概會有2000萬臺的需求。而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初步判斷全球額溫槍的缺口大約在3000萬臺至8000萬臺左右。

在全國總動員背景之下,紅外測溫儀的需求立刻大增。此前在2月2日的工信部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指出,截至當日測溫儀企業復工率已達到50%左右,國內共收到各地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大約2萬臺,手持式測溫儀需求30餘萬臺。他預計,全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6萬臺,手持式測溫儀55萬臺。

此外隨著企業復產復工,民用需求也在崛起。不少地區提出要求,企業復產復工需要做到設施物資到位,要求購置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等疫情防控物資,在入口處使用快速體溫探測儀。

在疫情尚未消滅、復產復工在即的矛盾下,紅外測溫儀構築的疫情第一道防線,將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不限於公共需求,還包括中大型企業、寫字樓、商場等諸多應用場景。目前據產業鏈調研,紅外產品上市公司已經陸續接收到來自民間公司因復產復工帶來的採購需求。

有機構分析認為,公共需求向民用需求的蔓延,是紅外測溫儀需求爆發的重要導火索。分別按照單價12萬元/臺、200元/臺的單價測算,工信部預計的紅外體溫檢測儀市場需求達到73.1億元。假設按照市級別需求規模的 50%進行測算,則如果疫情篩查工作下沉到縣鄉還將帶來36.6億元的市場規模。

可對標ETC投資邏輯?

2019年,在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大背景下,ETC行業的車端和路端業務都迎來了大幅增長,產業鏈公司業績迎來大爆發,不少標的公司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都翻了好幾倍。國盛證券分析認為,此次疫情帶動紅外測溫儀需求可類比於ETC建設。相對於ETC政策驅動下的市場需求,紅外測溫儀在此次疫情防控背景下,剛需特徵更為明顯。在以往國內民用紅外產品需求尚未釋放的背景下,此次顯著增加的紅外測溫儀100多億元的需求,將直接帶給我國紅外產品上市公司更大的業績彈性。

在需求爆發的時候,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對外表示正在積極擴大生產:

根據高德紅外的微信公眾號,公司在推出3-4中型號來應對疫情防控,同時爆出24小時輪班生產製度,並新增15000套生產計劃,以每天1000套的速度進行生產。

上市公司魚躍醫療表示,在加班加點的工作下,該公司的額溫槍產品在近10天產量已達到了過去3年的產量,同時在加速推進新產線的落地。

與此同時,大立科技表示截至2月2日,公司總計有超千餘套設備部署至武漢、湖北其他地區、北京等地區的機場、火車站、海關等人員密集場所。2月28日公司在互動易披露,公司的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設備日產能已達300臺,公司仍具有提升產能的空間。

需求將貫穿至2021年

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在2019年之前,國內手持紅外體溫計的產量一直在20萬把至30萬把,整體市場規模並不大。然而目前額溫槍訂單突然劇增,出現“一槍難求”的局面。

東興證券認為,此次疫情對於測溫的需求並不是短期脈衝式的。隨著疫情被政府強有力的控制,未來勢必會帶來開工率的提高和社會活動增加,但大家的防範措施和意識是不會減弱的。由於我國人口和城市眾多,我們判斷後續國內對於各類測溫儀,特別是自動大型設備的需求會貫穿全年,甚至會到2021年。

中泰證券認為,通過與我國幾家主流紅外設備生產企業的調研,受疫情影響,紅外測溫產品訂單較多,且沒有出現政府壓價行為,目前產業鏈瓶頸在於中上游零部件受疫情管制及春節復工延長影響,產能相對緊張。正常時期,產業鏈中上游部件生產週期約為3-6周,考慮到目前國家已高度重視疫情工作,預計產能緩解將快於正常週期。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一“枪”难求!红外测温需求延续到明年,对标ET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