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AI的終極形態是情感識別嗎?

安防+AI的终极形态是情感识别吗?

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政策聚焦的新興產業。《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詳細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個省市,根據各地實際發展情況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和措施。業內認為,中央層面對人工智能發展高度重視,已陸續出臺一系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隨著各地更為具體的措施亮相,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並正在形成良好的央地聯動效應。這不僅有助於中央層面的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快速落地,還能促進產業加速應用,更快和汽車、醫療、物流、製造業等關鍵產業融合。

出於對產業的高度重視,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政策佈局較早。2015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並將人工智能列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6年3月,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當年公佈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智能硬件行業創新發展行動(2015—2018)》《“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多份產業指導文件,均對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做出詳細安排;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10月,人工智能被寫入十九大報告,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當年7月和11月,國務院相繼公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在進一步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做出規劃的同時,提出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和已有各類產業融合。

隨著中央層面產業政策不斷出爐,各地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日益重視。從2016年開始,上海、北京、浙江、廣東等地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陸續出臺了地方性產業政策和措施。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等20個省份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政策。例如,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創新專項支持實施細則》,天津市出臺了《天津市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項行動計劃》,江西省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智能製造發展的若干措施》。此外,天津、上海、貴州等地還提出,要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如《貴州省“互聯網+”人工智能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2018年前完成投資5億元以上,《江西省關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智能製造發展的若干措施》則表示,將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產業發展。

業內認為,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並正在形成良好的央地聯動效應。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制定和出臺具體的產業政策,是我國推進產業發展的有力手段之一。

通過出臺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應用,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成型;另一方面,有助於產學研快速整合,形成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有利於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中央和地方的產業政策照顧到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發展方向、扶持措施、產業應用、產業風險等多個層面的問題,對人工智能產業未來健康有序發展大有裨益。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政策仍在不斷完善中,這將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活力,有助於人工智能產業在我國快速應用,並被社會接受,為未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成熟、壯大奠定基礎。

《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前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未來我國還將出臺多個細化措施,鼓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據悉,未來我國將出臺的人工智能措施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具體產業落地政策,包括出臺針對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發展,引導市場力量,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第二類是推進各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包括按照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佈局和框架,推進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引導現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基地,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開展研究,前瞻佈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第三類是制定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開展與人工智能應用相關的民事與刑事責任確認、隱私和產權保護、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問題研究,重點圍繞自動駕駛、服務機器人等應用基礎較好的細分領域,加快研究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法規,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