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發動機的壽命是中國的三倍多,原來有這個小竅門!

軍迷都知道,目前俄羅斯的AL-31航空發動機每使用300小時,就要進行一次大修,總壽命初期只有600小時,後期經過改進後,也只能“增壽”到1000多小時...而中國太行發動機,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經將大修時間延長到500小時左右一次,

發動機也因此“增壽”到2000多小時。看似進步挺大,但如果與美軍戰機的發動機使用壽命比起來,差的還真不是一點半點,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美空軍發動機的壽命是中國的三倍多,原來有這個小竅門!

中國航空發動機

我們都知道,目前美國航空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早已超過4000小時,同時正在向6000~8000小時邁進,如果按照這樣的時間算,美軍戰機的使用壽命幾乎與發動機是一致的。但反觀中俄戰機,服役期內還需要消耗3~4臺航空發動機才行,差距太大!其實,俄系發動機壽命之所以如此短暫,與其戰略要求有很大關係,俄軍認為戰機本就是消耗品,一次空戰就要有所損失,所以發動機壽命不需要太長...

美空軍發動機的壽命是中國的三倍多,原來有這個小竅門!

俄羅斯航空發動機

本質上,這也與前蘇聯航空工業基礎有關,他們沒有充足的資金和規模來研製耐用的發動機。而美國由於產能過剩,所以就有精力潛心研究如何給發動機“增壽”的技術。而中國國產航空發動機初期走的是俄系路線,自然“壽命”也長不到哪裡去,那應該怎麼辦呢?說到底還是要借鑑美國發動機的研製技術和發展路線,中國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了美製發動機“增壽”的小竅門!

美空軍發動機的壽命是中國的三倍多,原來有這個小竅門!

美國航空發動機

原來,中俄研製的航空發動機質量和美系的基本沒什麼差別,使用到一定時間,該壞的都要壞,該換的都要換,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比如俄系航空發動機,設計時很少考慮到快速維修和更換附件的問題,基本都是一個整體,所以每次出現故障,都需要返廠拆開修理,這也是每使用幾百小時就要大修的原因,試想,這樣拆拆修修的發動機不僅維護繁瑣,而且壽命能高嗎?

美空軍發動機的壽命是中國的三倍多,原來有這個小竅門!

美軍檢測戰機發動機

反觀中國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初期設計也是如此,每隔500小時就要拆開檢查大修一次,該換的換上,該修的修一修,就相當於重新翻新了一次,以保證撐到下一次大修...再看人家美系航空發動機,人家出現故障後,馬上通過檢測就能分析出是哪個位置和部件出現問題,然後一個工程師過來擰擰拆拆很快就能更換或修復,根本沒有什麼大修的問題,而且很多替換的部件都可以用舊的...

美空軍發動機的壽命是中國的三倍多,原來有這個小竅門!

中國戰機發動機噴口

通過以上看出問題了嗎?中俄系航空發動機採用的都是整體單元化設計,一旦出現問題,就要換下一大塊,廠外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零件可替換。就算要換小零件,因為精細度不夠,所以也經常會出現問題,最終還要返廠大修。而美國就不同了,他們雖然也是單元化設計,但廠外可調換部件較多,維護方面有一些小竅門,可以勤換勤修...最後就不用說了,人家的發動機壽命肯定比大修的要高很多,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