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編者按

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林惠琴校長眼中,人品更重於學習成績,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跟同學友好相處的學生,就是一個好學生、好孩子。她坦言:作為農村學校,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將來都能上大學,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和成長環境因素的制約,但只要你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將來走上社會,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自食其力,會勞作,懂得用一份工作來保證一家人的生活,然後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一個這樣有益於社會的人就可以了。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辦學思想,最近5年來,在國家均衡教育大政方針下,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在其辦學過程中,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論,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辦學理念下,學校以“求真務實、和諧共勉”為校風,以“熱愛學生、嚴謹篤學、超越自我”為教風,以“多讀、好問、善思、樂學”為學風,尊重學生的差異,緊緊圍繞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一切著眼於全體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打好他們文化知識基礎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職業技能的培養和鍛鍊,通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與孩子們在一起,校長林惠琴是最開心的)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教育?首先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學校綠色實踐教育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農事,掌握更多的農業技巧、技能,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基礎


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原為海南農墾八一總場60年代初開辦的學校,2009年農墾教育改革後移交儋州市政府管理。在其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得到農墾總局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學校由小變大,蓬勃發展,除了中心小學本部,現管轄12所完小、兩個教學點,學生5000多人,學校義務教育覆蓋面為39個村委會及八一總場農、工商等12個企事業單位,覆蓋面積約40萬畝,人口約5.83萬人。


作為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現任校長,在學校移交地方政府前,林惠琴曾多年擔任八一總場教研科教研室主任,一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移交之後,是分管教學的副校長,2013年四月份開始負責整個學校,2014年正式任命為校長,她自言,在校長的位置時間不長,經驗不足,但是憑藉著過去農墾人的一股子拼勁兒,既然上級領導叫她擔任校長,就要在這個崗位上帶領大家,把本職工作幹好。


由於長期與現在的學校工作生活在一起,對於八一中心小學的家底,林惠琴是非常瞭解的,與地方農村其他學校相比較,老師整體素質還是不錯的,雖然很多老師不是科班出身,但是經過各方面的培訓、繼續教育,老師的最低學歷基本上達到大專。除此之外,老師責任心也強,隊伍比較好帶,由於長期受農墾軍工嚴明的組織紀律和工作作風的影響、傳承,只要是有工作上的事情,一聲令下,大家想方設法去完成。所以作為校長,她感覺自己非常慶幸,整個教師隊伍正因為有這種作風的傳承,他們在教學工作上大都比較自覺、積極,因此隊伍帶起來也比較輕鬆。


但是與整個教師隊伍比較,學校整個生源結構和素質,卻讓作為校長的林惠琴不能省心,過去學生主要是農墾老軍工的子女,經歷墾一代、墾二代,尤其移交儋州市地方政府後,除了少部分是附近農場機關和事業單位領導的子女,這部分學生由於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家庭教育較嚴,素質相對較高,學校大部分學生來自屬地周邊農村和農場周邊務工子女。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家長大都生活辛苦,為了溫飽和生計問題,早出晚歸,對於孩子的關注度不夠,孩子入學時,整體素質偏低,養成教育缺失,行為習慣差,但是他們大多數比較純樸,對農事比較上心,動手能力強。


“這些學生在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之後,除了少部分到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大部分會走上社會務工、務農,如果不在這國家法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內完成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他們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可能誤入歧途,成為社會的負擔。”校長林惠琴明確地指出。事實上,林惠琴這樣的擔心是有充分理由的,由於長期以來,學校周邊社會治安環境比較複雜,經常發生偷盜事件,又加之個別村子是儋州市有名的電信網絡詐騙村,社會風氣不好,如果學生在學校不好好教育和引導,一旦走上社會,就完全有可能誤入歧途。


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教育?林惠琴和學校領導班子一直在深思和探索。林惠琴坦言,很幸運在2015年被市教育局派到北京師範大學學習,在學習期間有幸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校長。從他們身上,領略到了許多成功的辦學經驗和方法,其中一些做法讓林惠琴感觸很深,很多學校都是學生知識與技能一起抓,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適合八一中心小學。


於是,從北京回來之後,林惠琴與校領導班子反覆磋商,學校成功開發出“田園課程”又稱《植物栽培》,把課堂搬到田園,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體驗,讓學生學習到知識,改變以往呆板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預習—展示—反饋”綠色課堂教學模式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表演、表現、表達,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學校綠色實踐教育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在啟迪學生智慧的同時,達到課程生活化,生活課程化,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農事,掌握更多的農業技巧、技能,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基礎。


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是學校的根本。如何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國家合格公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具備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在整個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上,八一中心小學始終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小學是學習生涯的起點,又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要為生命奠基,首先就是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必須全面的發展。”這是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領導班子的共識。什麼是適合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教育,學校在對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更注重在以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為內核的學生素質教育上下功夫。


校長林惠琴認為,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是學校的根本。如何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國家合格公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具備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而事實上,孩子們的家長也是這樣想的,他們不奢求孩子將來成什麼明星、科學家、老闆、企業家,這些比較遠大的目標不現實,最實在的,就是孩子們用學到的知識,能夠謀到一份職業,學習與生活技能並存,同時最關鍵的要學會做人。因此在整個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上,八一中心小學始終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靈魂。


在德育工作上,八一中心小學不是空洞的說教,在完善學校德育工作制度,建立一支師德高尚、工作勤奮、治教有方的德育工作隊伍的同時,以學生養成教育為整個學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並將德育的舞臺延展至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


在八一中心小學,為培養孩子愛國主義情懷,週一的升國旗活動可謂雷打不動,週四、週五學生做完早操後,是學校的每日晨會,學生集體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由一個老師帶讀,然後老師講解裡面的意思,要求學生必須記熟和理解其中裡面內容的兩句,然後循序漸進,直至每個學生能夠熟記《弟子規》。熟記當然不是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真正能夠懂得和理解一些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在此基礎上,學校開發了一套以“仁義禮智信”為內核的《“五常”》國學教育方面的校本課程,通過對教材循環使用,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能夠真正明白其內涵,比如,這個學期這個班學“禮”、下個學期另一個班學“仁”,而在傳授的過程當中,教學的老師把“仁義禮智信”從古今歷史人物和事件結合起來,詮釋古代對“禮”是這麼理解的,是怎麼行的,然後過渡到現在,一些道德典範的名人,他們的言行又是怎麼做的。再結合多媒體,老師帶學生身體力行,在課程當中要給學生示範,告訴他們見到老師要敬禮,這個禮是怎麼敬法,手是怎麼握的……這樣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學生學起來不枯燥,通俗易懂,真正讓“五常”內化於心,做到知行合一。


班會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怎樣組織和召開主題班會,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育作用呢?在八一中心小學,主題班會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為了把主題班會開好,學校要求每一個主題班會都有鮮明的主題,而這個主題重點體現在一個字上。德育處會事先定好一個字,讓班主任圍繞這個字來開展主題班會。比如,剛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還沒有從假期裡面走出來,所以在集會、課間的時候肆意地瘋跑,四處丟紙屑,這個時候學校的主題班會就是安靜的“靜”和乾淨的“淨”上,一方面,通過主題班會的討論,就是要教學生走在樓道保持安靜,不追趕打鬧,不影響別人學習、老師辦公。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面對校園的紙屑、雜物,只要你伸一伸手,彎一彎腰就乾淨了……這些都是最小細節上的教化,讓學生先知道一些道理,然後要怎麼做。


“其實我們最頭疼的是什麼?夏天熱的時候,農村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光著腳丫子,因為涼快,所以他們喜歡。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求孩子穿鞋,做一個文明的人,不能隨意脫鞋,但是這又不符合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有時候很矛盾,對孩子們的教育還真不能千篇一律,完全泯滅孩子愛玩的天性,我們允許孩子們在體育活動時可以適當脫鞋,這樣更適合孩子們自由發揮,但是在課堂內必須穿鞋。”校長林惠琴略帶微笑地言道。


漢字和書畫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和根基,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從各種興趣班的成立,再到“一校一品”建設的特色項目“花樣跳繩”,還有“墨香”、“書香”……在素質教育上,八一中心小學可謂異彩紛呈


眾所周知,每位學生都有體藝方面的潛能和愛好,這些都是他們潛在的素質,如果好好挖掘,好好培養每個學生的特長,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很好途徑,能夠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學校十分注重對學生各種潛能愛好的發現培養,學校目前舞蹈、合唱,田園培植、足球班、書法、繪畫等為主的九個興趣班,全校每位學生都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這些活動。而在近年,在學校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只有充分利用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資源和活動形式,開展符合自己校情的“特色體育活動”,才能收到更好的體育教學效果,讓孩子們身體素質提升,學校以“花樣跳繩”這一活動的開展,作為學校“一校一品”建設的特色項目,從一到六年級把“花樣跳繩”作為學校特色課程來開發,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和根基,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寫字教學可以陶冶情感,培養審美能力和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理解,既有利於寫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於增進孩子們的學識修養。為此,八一中心小學在2016便成立了書法興趣班,並深入挖掘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成長的舞臺,讓學生在寫字中體會成功的愉悅。同時,學校領導也為學生的寫字教學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如對學生的課桌進行調整、配備多媒體教室、設備,學生的作品在校園展示等。書法興趣班開班兩年多以來,墨香滿校園,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也讓學生學會了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展示美。


我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人精神的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在素質教育上,八一中心小學除了“墨香”還有“書香”,學校正是以書香校園文化建設為重要抓手,開展讀書活動,全力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水平,為構建屬於自身特色的素質教育立交橋增添亮色。在書香校園文化建設上,雖然學校是鄉村學校,但起點也不低,學校把打造書香校園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與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起來。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善行”、“孝心”、“禮儀”、“誠信”等為內核的鑄就“中華魂”專項讀書活動。為把讀書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學校設立3處圖書角,並經常舉辦讀書活動,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全日開放,並定期更換圖書,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學校還經常開展學雷鋒有獎徵文、演講競賽活動。


一首詩,傳承千年文化,一篇文,照亮成長之路。經典美文,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偉大的精神財富。2017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為了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倡導閱讀經典,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提高全市中小學生普通話和朗誦水平,儋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和市教育局,在儋州市圖書館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此次活動中,八一中心小學選派了五個節目參加比賽。經過精心編排,比賽中,學校參賽學生吟誦與演繹,將古典詩詞與音樂、舞蹈融為一體,孩子們特別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表演,讓在座的所有人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本次活動,同時讓同學們在誦讀中領悟了經典美文的魅力,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優秀文化的情感和對讀書的熱情。


要給學生一碗水,必須自己先有一桶水。在素質教育上,老師們不僅是傳道者,是學生道德效仿的楷模,同時也是學問上的釋惑者,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學校構建高效課堂、保證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毋庸置疑,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教育永恆的主題。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從校長林惠琴,再到書記莫燕梅、林菊副校長——有一個共識:學生的文化素質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只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教育公平,在既定的辦學理念下,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而這一切,最關鍵的因素,學校必須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畢竟學校所做的工作,真正去執行的就是老師,唯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在八一中心小學,教師平均年齡四十八,老齡化比較嚴重,這幾年學校退休的老師比較多,市裡面給學校新增了四十多個年輕的老師。對新來的老師,學校首先有一個入職的宣誓活動,從心理上讓其知道,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就必須遵守自己的選擇,這個是入職教育。然後,學校還把過去農場的發展史、軍工歷史,以及一些優良傳統和作風,一一灌輸給老師,要讓他們知道學校的管理是從部隊延伸過來的,你既然是八一中心小學的人,你就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用制度約束老師的行為,然後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校還會對所有的老師進行一個評估,對工作突出的表揚,不太理想的,校領導就進行約談,溝通交流……這些舉措,學校就是要努力營造樹師德、鑄師魂、正師風的良好氛圍,引導和激勵老師們自覺加強思想建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和表率。因為這是教書育人的根本。


“要給學生一碗水,必須自己先有一桶水。在素質教育上,老師們不僅是傳道者,是學生道德效仿的楷模,同時也是學問上的釋惑者,在教學上,必須具備厚實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肩負起學生素質教育的重任。”在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校長林惠琴經常這樣對老師說。


因此,學校在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同時,一刻也沒有放鬆對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學校關愛老師的成長,總是積極為老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為載體,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互幫互學,讓老、中、輕教師攜手結對,優勢互補。通過採取“請進來教”、“送出去學”的辦法,選派骨幹教師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習其先進的教學理念,讓這些骨幹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教研的“領頭羊”。


在教學科研上,校長林惠琴感受最深,她指出,教研確實能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教研的每一個課題都是從班級教學的實踐中來,每一個在教研中成長的老師,通過所教課題的深入思考和研討,形成論文,自身教學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


正是嚐到了教研的甜頭,學校鼓勵教師去做課題,你不一定做大課題,但是你可以做小課題,所以去年就申報了八個課題,整個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佔了一半。而這些課題都是老師自發完成的,不是學校推著他們在走,所以老師成長得特別快,他們也有成就感,覺得這麼做,收穫很多,所以老師很樂意申報課題。


如今的八一中心小學,老師愛崗敬業,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六年級老師特別拼,學校先後湧現了以連佳洪等為代表的優秀老師。也正是有著這樣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學校構建高效課堂、保證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辦學理念,緊緊扛起素質教育這面大旗,走文化興校發展之路,積極構建綠色生態校園,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一定能找到最佳的位置


春風化雨花千樹,細語潤心育英才。


走進今天的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到處聽到的是孩子們朗朗的書聲,快樂的笑聲,嘹亮的歌聲和溫馨的問候聲。一些經常與學校接觸的家長們說,與入學前相比,幾年下來,現在他們孩子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得比以前更有禮貌了,而且懂得感恩,有好的行為習慣,回到家還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而事實上,正是由於有一支高素質、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在整個儋州市農村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有相當部分學生被省市重點中學錄取。而在省市區組織的文藝、書法、體育比賽中,也有孩子們的上佳表現。


由於教學業績的不斷攀升,最近幾年來,如今的八一中心小學可謂聲名在外,已經成為當地孩子們心嚮往之的學校,一些周邊市縣的家長擠破頭,想方設法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這裡就讀。對於學校這樣的成績,儋州市教育局局長李海文在視察學校工作時說:“家長們的需求就是對學校最好的肯定!”而實際上,每到開學季,作為校長林惠琴都是要回避的,不然門口堵滿了人,他們就衝著學校老師責任心強,教學質量高,託人說情都要把孩子送進來。


“實現教育公平就意味著我們的教育不能只培養少數精英,每一位孩子都應享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因為孩子是一個不斷髮展、很鮮活也很美好的生命個體,你不知道二十年後他們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所以作為我們學校和老師就是在他們成長週期一個關鍵的節點上,竭我們所能,公平地善待他們,用欣賞、讚美的眼光,期待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這幾年來,最自豪和最滿意的地方,應該是孩子們整體素質的提升,特別是他們行為習慣的改變。每年,目送他們健健康康、朝氣勃勃走出校門,走向更為寬廣的世界,自己感到非常開心。”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校長林惠琴如是說。


2018年5月21日下午,儋州市教育局局長李海文一行兩人在百忙中來到八一中心小學調研指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在八一中心校校長林惠琴的陪同下,深入查看了學校操場建設、教學環境建設、校園風貌打造和班級文化建設等,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合理的建議。最後,李局長對班子集體寄予厚望,希望學校班子鼓足幹勁,克服困難,能在這段短促的時間內做好一切工作,以優雅的環境,乾淨的校園、縝密的數字、完善的功能室來迎接省教育均衡發展檢查工作。


在民族偉大復興、追尋美麗“中國夢”的當下,今天的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風華正茂,成績面前,從校長林惠琴,到書記莫燕梅、林菊副校長,再到全校教職員工,他們沒有忘記教育的初心,沒有忘記肩上承擔的責任,他們堅信有著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繼續按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辦學理念,緊緊扛起素質教育這面大旗,走文化興校發展之路,積極構建綠色生態校園,在屬於自己的天空,就一定能找到最佳的位置。為於斯,不只是林惠琴校長,還有學校全體教職員工,他們永遠在前行的路上……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撰文:李守榮、賀小逵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海南聲屏報》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專題報道|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學興教育學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