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補貼萬元,大多數農民依然堅持土葬,這是爲何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喪葬文化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土葬和火葬是我們最常見的兩種方式。而在農村,人死後葬於土中,被廣大農民朋友認為是使靈魂得到安息最好辦法。土葬同樣也符合農民的生活習俗,以及“有地則生,無地則死”的傳統觀念,所以土葬千百年來一直是農村的主要葬法。

即使補貼萬元,大多數農民依然堅持土葬,這是為何

農村的土葬佔用了大量耕地,為了保住我國的耕地紅線,節約土地資源,國家在1997年就開始在全國推行火葬,農村為了推行火葬,對於優先選擇用火葬安葬逝者的農民還可以領取一定的補貼,最高每戶10000元,但是即便是這樣高的補貼力度,農民依然不買賬,如今土葬依然是農村最重要的喪葬方式,採用火葬的更是寥寥無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傳統習俗難以改變

即使補貼萬元,大多數農民依然堅持土葬,這是為何

俗話說得好,入土為安,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流傳幾千年了,人去世後是要土葬的方式安葬逝者,這種觀念在農村老一輩中更加突出。老人們生前都會要求子女在老人過世後將其土葬,咱們農村人都講究死者為大,如果不按照老人的遺囑去做,就會視為是不孝,還會遭受到鄰里的白眼和閒話。試想,誰會願意背上一個不孝的罵名呢?

第二:農村喪葬習俗和忌諱多

即使補貼萬元,大多數農民依然堅持土葬,這是為何

在我國農村,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喪葬習俗和忌諱,農村人一般都比較相信這方面的事,所以也不敢違背祖一輩傳下來的的規矩,晚輩們在選擇葬禮儀式時都是要老一輩的要求來辦,不會輕易去改變傳統的方式。

第三:在農村,土葬比火葬更方便,更貼近農村生活

即使補貼萬元,大多數農民依然堅持土葬,這是為何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都是沒有火葬場的,一般要拉到縣城才有,如果去世的人要火葬是非常麻煩的,相比較而言,土葬比火葬更加方便。人去世後大多都不想讓先人顛簸,安安生生的安頓,做後人的也比較安心。而且大家都知道,農村喪葬儀式也有固定的流程,親朋好友,村民都會前來弔孝。所以在農村土葬比火葬更具有意義。


第四:火葬花費較多

即使補貼萬元,大多數農民依然堅持土葬,這是為何

先不談農村火葬麻煩,但這火葬費用倒是不少,將過世者拉到火葬場,沒幾百塊錢是沒人會去做的,而且在火葬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停屍費、化妝費、火葬費等費用,有些地方收費奇高不說,而且甚至還有很多隱形消費,導致喪葬費用大幅度增高,不僅折騰還多花錢,農民肯定不願意。


國家推行火葬是為了保護耕地不受破壞,而農村土葬早已深入人心,國家要想在農村推行火葬僅僅依靠補貼是不行的,還要改變人們的觀念,監督火葬的費用,農村設立專門的場地等,農民才有可能會慢慢接受!農村火葬和土葬就是兩種文化習俗的碰撞,親愛的讀者,你支持哪種呢?

更多農村見聞,農業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農耕情懷”,為您講述咱農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