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鏈技術(一)

專員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跟大家提到過Blockchain Layer1和Layer2的技術的區分,在之前的介紹中,專員主要是針對Blockchain Layer1的技術來跟大家來講解了區塊鏈的相關技術,比如說共識協議,密碼學算法,p2p網絡技術以及虛擬機的相關技術等等,當然也有簡單地提到過鏈下交易這種Layer2的技術。今天專員主要想跟大家來簡單的聊一下另外一個Layer2層面的技術,就是跨鏈技術。

跨鏈技術(一)

首先專員先跟大家聊一下現在區塊鏈市場的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各種項目各種公鏈在市面上應該有成百上千中,區塊鏈雖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希望打造一個公開透明且不接篡改的全民賬本,但是大家也知道這些特性也僅限在自己的那條公鏈裡面,每條公鏈都有他自己的“價值柵欄”。所有的價值傳輸只能侷限在自己這條鏈的內部,無法進行跨鏈的價值傳輸。

但是專員一直覺得,區塊鏈在未來的10年20年甚至30年內都沒辦法達到,“一鏈平天下”的目標,更加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多數的公有鏈會有可能四面,但是對於幾條十分有競爭力的公鏈,比如比特幣,以太坊,EOS等等,都會並存。這個時候,如果想要在這些鏈之前進行價值轉移就得涉及到今天專員要跟大家講的“跨鏈”技術了。

1

跨鏈技術

跨鏈技術,其實目的

就是為了解決區塊鏈鏈內價值孤島的問題而誕生的,跨鏈技術能夠成為連接各區塊鏈的橋樑,幫助各區塊鏈間區塊鏈之間的原子交易、資產轉換、區塊鏈信息互通等。

專員還是按照慣例舉個例子來跟大家講解這件事情,專員今天就拿日常生活中的貨幣兌換來說這件事情,比如說,專員去了美國,到了之後卻發現忘記兌換美元了,身上只帶了人民幣,這時候想要找個人跟我兌換一下美元,美元和人民幣都是兩個獨立的貨幣,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願意跟專員兌換美元,專員給他了660元人民幣,他給了專員100美金,就這樣完成了價值的互換。

我們將美元和人民類比成兩個賬本,分別是美元賬本和人民幣賬本。

轉賬前:

專員 美國群眾A 總計

人民幣賬本 660 0 660

美元賬本 0 100 100

轉賬後:

專員 美國群眾A 總計

人民幣賬本 0 660 660

美元賬本 100 0 100

總上面的兩個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在進行換匯的時候,儘管我們各自的賬本發生了改變,但是總體的賬本沒有發生改變,只是說不同的持有人之間將貨幣進行兌換而已。

因此,假如,我們將美元當做比特幣,將人民幣當做以太坊,最簡單的跨鏈交易其實就是幫助比特幣與以太坊之間能夠進行價值的傳遞。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是說在線下我們面對面的時候,可以通過線下的事實確認來進行貨幣的兌換,可以做到基本沒有風險,但是一旦涉及線上的交易,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交易的一方已經把比特幣打給對手方的時候,對手方卻沒有將以太坊打回給我,這樣的話就出現了跨鏈欺騙的問題了,而且由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的特性,導致了這筆交易無法回滾,並且無法找到一個機構能夠幫助處理這件事情,很容易造成財產的損失。

因此,跨鏈的技術其實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其實就是通過代碼,有些解決方案可能嘗試通過智能合約來制定相應的規則,來保證交易能夠安全的執行,交易雙方都無法進行作惡。

據專員瞭解傳統的技術有:

1. 公證人機制。

2. 側鏈/中繼機制。

3. 哈希鎖定機制。

4. 分佈式私鑰的機制。

具體的比較如下圖所示:

跨鏈技術(一)

其實,專員覺得,每種機制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專員再下一篇文章中也會詳細的跟大家來講述這些技術的差別以及原理。

文末

現階段,已經有比較不少的涉及到跨鏈技術的項目已經有在開發,或者說已經正在上線運行了,比如說RSK,POA網橋等等,專員有機會也會來一個這些項目簡單的技術介紹。並且,專員想跟大家說,專員很看好跨鏈技術,專員覺得跨鏈不僅能夠解決價值跨鏈傳輸的問題,並且可能幫助主鏈減輕一部分的壓力,有的時候會覺得很像現在互聯網的這種分層計算提交的模式,專員也會不斷的研究它,希望能跟大家有更好的技術介紹。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評論區與專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