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溯源,真的靠譜嗎?

前段時間專員跟大家聊了很多區塊鏈落地的應用,可能現階段的落地應用還是曲線在聯盟鏈的領域比較多,供應鏈也好,跨境金融也好,電子存證也好,普遍都是在聯盟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為什麼這樣呢?

其實很好理解,首先就像專員之前說過的問題,

公鏈的效率問題還沒完全解決,這些落地場景需要區塊鏈底層平臺能夠提供較高的TPS以及較高的穩定性;

其次,在國內的監管問題,公鏈向全體大眾都是開放的,國家政府很難監管,並且伴隨著公鏈的Token問題也是國家比較敏感的地方;

還有,公鏈上的Gas問題也是比較大的存在問題之一,假如說執行一個業務請求需要幾十人民幣,也是不利於業務的推廣的;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問題,企業無法把控公鏈底層平臺,一旦公鏈出現問題,很有可能造成鏈上應用的停滯,這樣的話對於企業來說是不想看到的情況。

因此,專員在聊落地場景的時候,大多數都會在聯盟鏈方面去尋求一些場景,雖說專員一直相信公鏈才是未來,但是不得不說現階段,聯盟鏈其實也是一種向現實妥協的方向。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聯盟鏈說到底還是巨頭之間的遊戲,只是說造就了一種多中心的可能性,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

題外話

專員一直覺得聯盟鏈體現了我們偉大祖國“中庸之道”的智慧,在私鏈和公鏈折中出現的那麼一個產物,並且這個產物也是比較符合國情的一種產物。但是,專員覺得,雖說聯盟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了某些困境,但是還是有侷限性存在,專員也是希望公鏈能有更好的發展,能有更多的業務來移植到公鏈上。

話不多說,專員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講一下另外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落地場景:

1

區塊鏈溯源

其實早在上半年,京東就組建了一個“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京東想通過與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設備製造商等機構合作,將信息進行整合,實現跨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並精細到一物一碼(或一批一碼)的全流程正品追溯,大大提升用戶信任體驗。比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科爾沁牛肉實現全流程溯源。

專員今天以京東區塊鏈溯源平臺為例來聊一下區塊鏈溯源的一些東西,在整個溯源平臺上,每件商品都是有唯一的一個區塊鏈鏈碼的ID存在,區塊鏈平臺會對它進行簽名認證,一件商品從原料開始到最後放上貨架售賣,所有的流程都會記錄在區塊鏈上,如下圖所示。最主要是的,整個聯盟鏈中會有許多家機構接入,包括部分監管機構,分析機構等等,這樣就意味著,所有的商家甚至說京東也無法肆意的修改商品信息,所有在鏈上的信息都是公開透明度且無法篡改的,當然不排除某些機構勾結造成信息篡改的可能性存在,這個代價也是有點大的。

專員也一直相信一個理論,區塊鏈不是說是完全沒發篡改的,因為他是存在被攻擊的可能性的,但是區塊鏈出現的原因也就是說讓作惡者作惡的代價直線上升以至於他作惡的獲利抵不上他付出的代價而已。

區塊鏈溯源,真的靠譜嗎?

2

與傳統的溯源想比

與傳統的溯源想比,專員覺得,區塊鏈溯源其實就是解決一部分的信任問題,大家都知道區塊鏈本來就是一個提供信任的基礎設施,傳統的中心記賬的模式,數據只存在中央服務器中,對於擁有中央服務器的機構擁有著絕對的權利,並且可以修改對他自己有利的信息,但是在區塊鏈溯源中,公開賬本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唯一的區塊鏈鏈碼ID相當於某些商品在互聯網世界的唯一標識,而且實現了基於這個身份流轉的所有的追蹤和記錄。

另外,區塊鏈其實只能說是一種技術手段,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區塊鏈也好,傳統的集中式應用也好,如果保證信息上鍊的準確性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個其實就是需要某些規則以及法律的約束來保證信息正確的上鍊了。

文末

綜上,其實不是說運用區塊鏈來進行溯源就能一定保證信息安全以及真實性的問題,其實說區塊鏈保證上鍊數據的不可篡改以及公開透明的特性,對於源頭的數據其實也是不能保證的。因此專員覺得,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工具,在溯源的問題上能夠解決一定程度上的業務痛點。區塊鏈溯源靠譜嗎?專員覺得,還是靠譜的,只不過,還是需要一些輔助手段去保住完善而已。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評論區與專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