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家有希望在二十年後成爲超級大國?

娛樂測試


鼎盛視訊 (以獨特的視角解讀熱點要聞,傳播正能量。)來解答。

有哪些國家有希望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首先,我們理解什麼是超級大國?

超級大國指極端強大的國家,特指當世界在政治上劃分為支配國和被支配國的時代的一個或極少幾個支配國家。

超級大國的特點是其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並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有能力直接或者間接對別國進行政治或者經濟進行干預甚至動用武力而達到其利益最大化,謀求世界霸權。

(壹)

現成的世界超級大國——美國

雖然特朗普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承認美國在衰落的政治領袖。他認為自己能夠扭轉美國的衰落趨勢,能夠使“美國重新偉大”。但事實會證明他沒有那個能力!美國在世界的卓越地位依賴於五個核心力量來源,即鄰居、盟友、市場、價值觀和軍事力量。而特朗普式信條正在削弱除了軍事力量之外的所有力量來源。特朗普的一系列動作無不看得出他在不斷加強自身的軍事、經濟力量。即便在政治領導力和經濟領域不斷感受到來自東方大國的壓力,但是依靠強大的美軍在這一二十年內還是無法有什麼國家可以撼動他的超級大國的位置。我們不要指望美國會像蘇聯那樣突然倒下,在美國的制度環境下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國出現岔子的話只會像大英帝國一樣慢慢消沉。

(貳)

唯一一個潛在的世界超級大國——中國

中國自改革開放40年來,在經濟、政治、軍事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國際領導能力正在日益凸顯。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無需到2050年中國已然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中國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玩政治其他國家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在未來短短的十幾年內在政治影響力方面,首先超越美國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他方面可能還需要時間,但是維持超級大國的席位已經足夠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超級大國將會摒棄傳統超級大國為謀求世界霸權的目的,而是建立一個全新的“命運共同體”追求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政治生態。

(叄)

很多人都非常看好印度,但是要成為世界性的超級大國印度還是有待努力的,俄羅斯想重現蘇聯輝煌那也是想想罷了!歐盟具有超級大國特性的國家集團,但是它不是一個國家。在不久的未來裡世界將會出現一個G3世界,事實上應該是G2.5世界,因為英國已經退出歐盟了。印度、俄羅斯等毋庸置疑的成為地區性超級大國!

當然啦,這裡討論的是地球上的超級大國,如果是討論宇宙超級大國,那就非大韓民國莫屬了!不可爭辯、毫無疑問的。

謝謝!


鼎盛視訊


答案是:中國、美國、俄羅斯,也許還可以再加上巴西。

印度的可能性不大,它也許得在四十年後才能列入。


美國現在已經是,未來肯定依然還是這個地球上的超級大國,只不過未必是頭號了。

中國五年之內就會是一個沒有爭議的超級大國,而且二十年內有望成為頭號超級大國。

超級大國必須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必須具有足夠大的體量,也即首先它得是一個大國。

小體量的強國,影響力終究有限,經濟再怎麼發達,也不可能是超級大國。

因此歐盟中的國家都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當然,歐盟若統一成為一個國家,那就絕對是一個超級大國了。二十年之內,歐盟有沒有可能走向政治統一呢?我們不能排除,但感覺可能性還是不太大。

除了美國、中國以外,俄羅斯二十年之內重新成為超級大國也不會有太大懸念。

此外巴西也有較大可能性。而印度在四十年內有可能,二十年內可能性不大。這兩個國家由於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政治影響力上與中、美、俄相比會比較吃虧。如果成為超級大國,也是超級大國中的第二梯隊國家。

其他候選國家就沒有了。

美國與歐盟在此就不分析了。接下來分析一下其他國家的情況。


一、中國

中國目前的影響力都是全方位而且是全球性的,除了人均收入尚受詬病以外,其他地方已經與美國一樣具有超級大國的各種特徵了。

而且中國的零售總額已經趕超美國,這意味著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開始超過美國。

此外,中國的扶貧攻堅效果卓著,消滅貧困與社會公平的力量將會史無前例,這恐怕甚至是西方大國都難以比擬的。

雖然如此,有些人還是會強調中國的人均GDP不足的問題。

但即使我們承認這是一個超級大國的缺陷,但在十年左右,中國的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工業化、智能化的發達經濟體是不會有任何懸念的

中國2017年的人均GDP為8800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在8790美元左右,兩者接近。大約在2022年,中國就將跨過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人均國民收入1.2萬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其實中國在五年之內,一定會成為一個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二、俄羅斯

俄羅斯想成為超級大國,短板其實與中國一樣也只有一項:經濟水平。

俄羅斯目前的人均GDP在8000多美元。只要俄羅斯能順利解決這一項,恢復成為發達經濟體(蘇聯其實曾經是發達經濟體,只是掉了下來),俄羅斯就會重新成為超級大國

於是俄羅斯要解決的問題是持續的經濟增長,前幾年俄羅斯受金融危機及西方經濟制裁影響,出現了負增長。但好消息是,2017年俄羅斯已經開始恢復增長,增長率近1%。目前俄羅斯在經濟上,遇上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最大的戰略機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因此,俄羅斯在二十年內重新成為一個發達經濟體,其實根本不是一個難題。

這二十年內,俄羅斯只要有個五六年左右的時間有3%的增長,不要再出現負增長的狀態,就基本上會穩穩成為一個發達經濟體。

俄羅斯成為發達國家後,你能說它不是一個超級大國嗎?當然,它的位置總體而言還是會在中美之後,不大可能超越。


三、印度

印度二十年之內會成為超級大國嗎?我對此是感到悲觀的。

事實上,印度現在其實還在工業化階段的早期。而且人均GDP其實也才到1700多美元左右。

像中國已經基本可以說能穩穩突破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而俄羅斯與巴西則可以說是掉進去又爬了出來。而印度迄今為止還是一個低收入國家。

什麼是工業化?我們簡單來講,製造業必須發展起來。不管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印度至少得大規模發展出一些項目來。但遺憾的是,印度目前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沒有任何強項。

印度的軟件產業是大規模集中在低端的代工,碼農多的是所謂的“軟件藍領”,跟實際的軟件產業的發達幾乎沒有太大關係。在軟件行業,與一般媒體宣傳的認知其實完全不同的是,印度的軟件業其實遠遠不如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日本、韓國、以色列等等一大堆還可以再繼續列出來的國家和地區。

而且印度的政治、社會問題很多,幾乎每一個都比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嚴重得多。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水準,我們再怎麼高估,按照部分學者的看法,相當於2004年左右中國的水平。真有那麼高的水平嗎?就當作是有,我們會發現,印度目前已經頗為注水的經濟增長率也遠遠不如當時中國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花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達到當今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你相信嗎?這恐怕是一個天方夜譚。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印度也許會有後發優勢,也就是全球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化時代的經濟增長,能使印度享有一種超級的科技紅利,使得其增長質量與水準有可能可以突然“彎道超車”。

但是,以印度目前的政治經濟結構來看,恐怕將來掉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幾率大於“彎道超車”的幾率。

但我們就印度一切都發揮正常而言,它要達到中國目前的水準,恐怕也至少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印度能夠保持政治穩定與持續的經濟增長,也大致還需要四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成為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那時候就真的得把印度視為“超級大國”了。


四、巴西

相比於印度,巴西才是二十年之內成為超級大國的優質候選人。巴西有比較良好的工業基礎,是工業化進程已經走了一大半的國家;也是科技水準比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從綜合能力來講,巴西其實遠超印度。

事實上,中國許多大企業相比於印度遠遠更愛投資巴西。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巴西目前人均GDP還略高於中國,當然,估計今年就會被中國超過了。所以,顯然巴西的短板是經濟增長。巴西的GDP其實曾經跟俄羅斯一樣也是掉下來的,曾經比較接近過發達經濟體的狀態。只不過,經濟增長不穩定,導致萎縮了。

但好消息是巴西目前趕上了中國的列車,想一想光礦產與農產品,中國每年就給巴西消化了多少。所以,就目前看來,巴西有能力在總體上維持經濟增長。因此,“一帶一路”其實也是巴西所遇上的史無前例的經濟機遇。

只要巴西能維持目前的經濟增長,保持政治穩定(目前已經差不多算是最亂了,再亂也亂不到哪去了),哪怕是用烏龜一般的速度慢慢爬,在大概率上,巴西在十五年之內也會成為發達經濟體。但是巴西要注重改造經濟結構,要使得其經濟體抗打擊的能力更強一些。

以巴西這樣的大國,一躍而成為發達經濟體,我們也必須尊重它是一個“超級大國”。


後記:

印度真正要加速並保持自己的穩定發展,其實得抓住一個經濟上的戰略機遇,這就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沒有“一帶一路”倡議,說白了,其實俄羅斯與巴西兩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也都不大,因為無法有足夠穩定與持續的經濟增長動能。

如果印度始終堅持不願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其實從未來看,將會是其立國以來所錯過的最重要的一大戰略機遇。


建章看世界


不是是個國家都可以成為超級大國,能夠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之苛刻,不是一般國家所能達到的,在我看來,大英帝國已雄風不再,離超級大國的目標是越來越遠,昔日海上第一霸主西班牙現在已是愈加頹廢,能夠在二十年後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恰恰不在這些傳統的西方強國,而是新興市場中的那些發展中國家。



一:美國,現在就是超級大國,美國至少在這50年之內,世界第一強國的頭銜是不會變的,美國的各項指數都排在世界前列,GDP,綜合國力,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是世界第一,在短時間內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還難以撼動美國的地位,二十年後美國將毫無疑問的還是世界超級大國。



二:中國,中國現在是準超級大國,離超級大國一步之遙,中國的GDP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在二十年後GDP十有八九會超過美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僅次於美國,中國GDP年增長率常年排在世界前列,綜合國力快速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20年後將毫無疑問的是超級大國。



三:印度,“金磚四國”中印度的發展速度僅次於中國,印度最遲在2020年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在人口紅利還沒過去的今天,印度超過6億的年輕人口將推動印度經濟快速增長,印度繼去年GDP超過英國躍升至世界第五後,印度有望在2030年前後躍升至世界前三,將日本,德國甩在後面,印度成為超級大國只是時間問題。



四:俄羅斯,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是公認的世界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蘇聯的唯一代言人,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解體了,但俄羅斯繼承的是蘇聯最大的國土面積,歐洲最多的人口,儘管俄羅斯GDP總量一般,但國際影響力,軍事實力和遼闊的幅員及超過1.4億的人口都證明,俄羅斯,依然是世界公認的超級大國。

準超級大國:德國,印度尼西亞,日本,法國,英國,巴西,也許我的想法有些偏執,好像就是以GDP論英雄,但裡面也出現了巴西,印尼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知不覺中印尼的人口超過了2.3億,GDP突破了一萬億美元,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對準中國,印度的今天,誰又能看到印尼這個東南亞國家正在悄然崛起,而傳統大國德國,法國等,在這三十年裡都還能保住準超級大國的榮譽,但一切皆有可能,未來是屬於印尼,巴西,尼日利亞這些新興發展中國家的。


大國布衣


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一)擁有數量巨大的人口,至少過億,最好到10億級,因為規模龐大的人口意味著規模龐大的市場,可孕育超級企業航母參與國際競爭,(二)擁有廣闊的領土——至少排名前十,這既是縱深戰略需要,也是資源需求使然,畢竟廣闊的領土才有豐富的資源,油,煤炭,鐵礦,種植糧食等,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先天性養分。(三)擁有巨大的經濟規模——至少排名前八,GDP與跨國集團公司數量足夠多,因為在惡劣環境下,抗消耗能力強,不會風吹草動就瓦解了。(四)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至少排名前五,不僅數量領先,而且科技質量領先。這樣才能守住自己國家利益,晚清圓明園的結局腦補一下,說細了審核不過關。(五)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最好擁有常任理事國席位,或者龐大的盟友圈,(六)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文化實力,(七)上述幾項中至少有兩三項世界排名進前三,因為“頭部效應”會嚴重擠壓排名靠後的影響與作用力。

結合這些條件進行初步篩選,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一個整體的歐盟,巴西和日本符合條件。

日本人口高度老齡化在短期近二十年內是無解的,嚴重拖累日本的國際抱負,日本歷史包袱也未能解除,沒贏得主要受害國中韓朝的諒解,領土面積縱深嚴重短板,資源格外依賴外界。

巴西很有潛力,但二十年時間太短,不足以讓巴西目前的經濟總量,軍事地位,政治地位發生質的飛躍,但是會是一個為飛躍創造條件的很好的基礎積累。

印度,一個人口數量,領土面積,經濟發展狀況,軍事實力都符合超級大國的條件,只是現在是起步階段,完美的政治發展環境,二十年後,將會不折不扣的超級力量。

歐盟是所有國家聯合體中做得最好的,畢竟不是一個國家,凝聚力對比國家而言稍遜一籌,容易被分化,各個擊破。

俄羅斯,軍事科技美得一塌糊塗,經濟發展難有亮色,產業結構不合理制約經濟科技發展,人口規模也難說完美。但在軍事與政治超級強大支撐俄羅斯的超級大國地位,如果這二十年調整產業結構,埋頭髮展經濟,完美的符合超級大國條件。

中國,還不是超級大國,不過,以現有條件為基礎,按照既定部署發展二十年後,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中國國內問題一大堆,國際政治環境惡化,不可能像以前發展得那麼快,還有老齡化問題,臺灣問題,產業升級,貧富懸殊等等都會被西方無限放大,他們會揣著在雞蛋裡尋找狗骨頭的挑剔勁死死盯著中國一舉一動,不放過擾亂中國發展的任何一次幾機會。

美國,現任唯一超級大國,優勢不必說了,不說二十年,半個世紀後依然是超級大國都沒問題,美國並沒有衰落,依然很強,且是一騎絕塵的發展,把歐洲,日本甩的太遠,以至於顯得歐日相對衰落,另外,以前美國投資會提這樣那樣條件,由於只此一家,很多國家只得接受,而現在中國,印度,日本,德國等有資金投資這樣就給別人增加了多個選擇機會,相對而言,美國從“賣獨家”到多家競爭,優勢就有被削弱效果,不等於是美國衰弱。

所以二十後超級大國的舞臺必有美國一席位,其他國家按幾率上排列:俄羅斯,其次是中國,然後是印度,再是歐盟。剩下的巴西日本則因自身缺陷,暫時不符合條件。

題外話,個人觀點上認為事件有兩面性,雖然優勢多數時候就是優勢,但有時優勢會成為致命的劣勢,經濟學上的“資源詛咒論”的存在原因,就是自然資源的優勢帶給人們不需升級科技不需奮鬥就可擁有好多人要流汗吃苦才能獲得的生活,不會去冒主動試錯的風險,不去嘗試改革創新,這樣會使自己對實際情況的反應變得遲鈍,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升級機會。優勢有多強,改革就有多難,因為首先要看到藏在優勢裡的危機,而這要否定自己,自己又是活在這些優勢上,改變起來很難。沙特,伊拉克等中東產油國,委內瑞拉,安哥拉,這些國家的科技幾乎一塌糊塗。諾基亞手機也曾有孤獨求敗的壟斷優勢,使其失去了對新科技正在發生的敏感性與危機感,以至於蘋果橫空出世的時候竟然驚訝的發問,“蘋果不是做電腦的麼?”我說這些只是因為好多人都沉浸在規模優勢裡沾沾自喜,利用規模優勢孕育出了BAT巨頭,以及小米,京東,滴滴等企業不假,但是,如果我們死守規模優勢,甚至嚴重依賴規模優勢,那我們與國際巨頭的國際競爭時會吃虧的。記得美國汽車廠商在美國內順風順水,利用規模輕鬆成為巨頭,日本汽車在美國把美國本土汽車衝擊的稀巴爛,這些傢伙一齊到總統那哭訴,底特律汽車廠商的淚水從白宮流到國會,然後汽車貿易戰,然後廣場協議 後來的故事大家知道了。

發了12回了,希望過關,要不乾脆告訴我哪些詞敏感,那些話不能發表!我真不知道怎麼修改!

歡迎留言討論!


稀爛話


最有希望成為超級大國的是中國。

首先中國以美元計價的GDP已經超過11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超過第三名日本的兩倍。而且,中國的經濟增速長期領跑主要經濟體,近年來開始被印度反超,但是對於一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人口多大14億的超大型經濟體,能夠維持6.5%左右的經濟增長,無論如何都屬於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了。

其次,中國的科技進步速度極快,近幾年的自然指數排名僅次於美國,且還在繼續提升,將成為中國技術進步和商業創新的強大推動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技術優勢會越來越突出。

再次,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市場規模仍有巨大潛力。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有9億人,比美歐日的人口總和都多。這些人看重什麼行業,湧入什麼行業,基本上其他國家就沒有任何機會了。特別是,在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背景下,中國在校大學生、碩博士研究生數量仍在增長,已經世界第一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將來還會增長,人才紅利必然取代人口紅利,成為國家崛起的關鍵。中國擁有14億人口,中產階級人口超過4億,比美國總人口都多,這些人具有的強大消費能力,是刺激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最後,中國已經是世界政治大國,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同時是世界五大合法的核大國之一,擁有合法的、齊備的核威懾力量,常規軍力規模、戰鬥力完全能夠保障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海面戰鬥力量、戰略空軍正在發展全球投射能力,將為超級大國地位奠定基石。

當然,中國要成為超級大國,還面臨突出的短板,一是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獨特、深奧,特別對東亞之外的地區而言,不易理解、不易傳播;二是中國特色的政黨文化、社會文化,塑造了今日中國的行事風格,對他國而言,也比較獨特,不易理解。未來中國應更多展現本國文化普世性的一面,少強調獨特性,應更多提供廣泛適用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表達觀點。


布萊克懷特


多個大國都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但是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20年的時間明顯不夠。

超級大國的唯一標標準是“體量”,但體量包含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資源儲藏量、經濟規模和經濟影響力、政治影響力、軍事實力和軍事影響力。目前世界範圍內,唯一的超級大國是美國,其上述指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如果推測未來20年的超級大國,可以參照其他潛力國家與美國當前的差距就可以看清楚了。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國土和戰略資產。但即便是曾經最有優勢的軍事實力也處於沒落中,唯一的資本只剩下核武器庫。俄羅斯正在致力於復興戰略,但是沒有錢是辦不了大事的。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和單一的能源出口支撐,都不足以支持其全面復興軍事戰略。

當然以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資源儲藏量基礎,如果經濟模式轉型成功還是有再次復興崛起可能的。但要實現這些,需要看外部安全環境是否許可、還要看能源出口戰略是否能為經濟轉型提供長期的支持。而即便上述條件都滿足,20年的發展期也是明顯不夠的。

日不落帝國早已沒落並淪為美國的附庸,歐洲大~陸的法國、德國,歷史證明他們都無法成為超級大國。但現在歐洲有一個重要的機遇,就是歐盟一體化(統一的歐盟)。上述戰略正在被積極推進中,如果能夠最終實現,那麼整個歐洲將補齊所有的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但這一戰略也正在被老美逐步遏制中,而且老美成功遊說英國脫歐已經贏了第一步。

沒有英國的歐盟並不能說沒有未來,法德意等國的歐盟一體化主導大國還在努力。但歷史上都是一盤散沙的歐洲,真要把他們聚攏到一起成為“國家式”的命運體,也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完成的戰略。整個進程必然會充滿挫折和障礙,而且有些障礙或許很難逾越。外部環境上,無論是他們的盟友美國還是地域競爭者俄羅斯,都不會希望統~一的歐盟成為超級大國。

中國被認為是最有潛力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但未來20年不足以在所有指標上都追平甚至超越美國。因此無法改變當前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政治和軍事格局。


高峰軍事觀察


二十年後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會有兩個,那就是中國和美國,其它國家都還不能和這兩國並列。因為英法日德等國註定只是二流強國,俄羅斯相對而言還是在衰落中,印度還在發展中想要成為超級大國最早也要在本世紀下半葉。下面我們來看這些國家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各種的原因。

一、美國

美國現在就是超級大國,而且相對中國而言它的力量在緩慢衰落中,可是對世界而言其依然是不落後於形勢。所以目前的美國並沒有明顯的衰落,只是中國的崛起造成了其在衰落的印象,在可見的未來美國依然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苦練內功的特朗普

二、中國

現在的中國正在快速崛起,世界上已經有許多人把中國當作超級大國來對待,只是我們自己還比較清醒的認識到我們還不是超級大國。如果說現在的中國被稱之為超級大國還勉為其難,可是按目前的發展形式中國在未來的二三十年鐵定會成為超級大國的,困擾中國的各種心臟病也將不復存在。不過未來中國的人口問題將嚴重困擾著中國,除非發生改變否則中國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問題將越來越嚴重,這將嚴重影響中國的超級大國地位。

三、俄羅斯

俄羅斯是前蘇聯的繼承者,目前俄羅斯暴打格魯吉亞、侵佔克里米亞、插手敘利亞戰爭,看起來不可一世。可是這都無法改變俄羅斯相對衰落的事實,目前的俄羅斯先是淪為油氣等資源出口國現在又淪為糧食出口國,連武器生產都開始有求於人了。所以雖然目前的俄羅斯和中國一樣是準超級大國,可是由於人口的不斷減少、工業體系的崩潰未來註定難以成為超級大國,如果沒有強人政治和核武器的支撐未來俄羅斯再次解體也不是不可能。


頻秀肌肉的普京

四、印度

印度一直都在做超級大國的迷夢,可是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印度是一個連武器都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小到槍支彈藥大到飛機大炮等都嚴重依賴進口,自己製造的大多也是組裝貨而且常常鬧笑話,如果印度要成為超級大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武器自給問題。 不過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紅利,註定了未來印度只要不分裂就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國家,而南非和巴西等國家都不足道。


法力無邊的莫迪

五、英法德日

英法德日曾經都是不可一世的世界強國,到處侵略別的國家,可是現在都有點日薄西山的味道。這四國由於人口和資源等各種限制因素已經無力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能在某些領域取的不錯的成績,因此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註定和超級大國無緣了。


執斧傳播開天名


應該是俄羅斯吧,現在提到俄羅斯,基本國內是一片嘲諷。什麼俄羅斯好窮,俄羅斯沒麵包,俄羅斯全靠賣資源,好像已經墜入深谷,再也爬不出來。

但是,不要忘記了,俄羅斯民族是一個韌勁十足的學生。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贏在起跑線上,以聰明見長的學生,而是一個善於後發先至的國家。

人類史數次大的變革,俄羅斯都沒有趕上,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俄羅斯都慢了一拍,但是,俄羅斯善於學習,他們能夠很快的分清楚。哪些東西是將來發展的趨勢,哪些東西是行的。

比如彼得大帝。

他就親自跟著使團到各國旅行,發現俄羅斯已經大大落後了,回來後馬上改革。

還有俄羅斯跟法國拿破崙的戰爭。俄羅斯是勝利者。

不過,那時候的俄羅斯其實已經落後於歐洲各國了,但他偏偏取勝了。按理講,勝利者是不容易發現自己落後,他們會沾沾自喜。但俄羅斯不是,俄羅斯的軍官打到法國後,他們親眼看到了歐洲的進步,自己雖然贏了,但要跟失敗者學習。回來後,這些軍官就要求俄羅斯進行改革。

回來後,就發生了十二月黨起義,要求國家進行改革。

再看一戰期間,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緊接著就是內戰爆發。可以說,當時的俄羅斯,或者說蘇聯也好,國內一團糟糕。但人家馬上進行學習,然後打下了自己的工業基礎,二戰之後,就成為了世界的一極,可以跟美國叫板。

再看現在,俄羅斯是比較糟,但人家的底子還在,尤其是基礎科學這一塊,人家因為經濟原因,把自己的枝葉給削了,但人家的根是紮實的。

反而看我們中國,可以說,枝繁葉茂,但是根扎不紮實呢?過年的時候電影院裡還在放厲害了我的國,結果美國一逼,中興事件一出來,我們就知道,我們有進步,但還不到全世界宣稱自己厲害的地步。

而俄羅斯,它現在有困難,但人的綜合素質,大學的教育,基礎科學的底蘊都是很強的,人家只需要一個機會,就能夠很快的崛起。

所以,永遠不要少瞧俄羅斯。


腦洞歷史觀


能享有超級大國的頭銜,它至少的標配應該有:廣闊的領土、至少億級的人口、發達的科技、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領先世界的軍事力量、相對先進的文化教育等軟實力、相對穩定團結的國內環境、中央政權的執政能力和運行效率、對一些國家擁有支配或影響的地位……,有很多指標,放眼世界,貌似唯有中美兩家。

到2050年,僅僅30年時間,世界大勢從根本上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若從大國興衰來看,基本上就是中美俄歐四家獨大,中國正處於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美國則因為窮兵黷武、產業空心化等因素處於相對衰退期,俄羅斯雖然也在發展但畢竟產業單一,發展後勁缺乏,俄羅斯頂多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歐洲就更為難了,英法德三巨頭自身內耗很大,歐盟的運行機制實行一票否決制(近30個成員國),歐盟在未來難成大器。

中國目前牢牢佔據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工業產量是美國的1.5倍,對外貿易、科研、軍工、軍事實力、經濟增速、工業製造等,基本都處於世界領先或前列水平,尤其是航天、高鐵、互聯網、軍工、高科技等領域在世界擁有絕對領先或相對領先位置。過幾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將超越美國,到2050年,綜合國力排名上,美國第二中國第一是大概率事件。

美國雖然在相對衰退,但體量擺在那邊,它也在不斷髮展,就是增速有限,未來30年,除非發生重大科技革命,而它又牢牢佔據科技的前沿,那它繼續保持第一沒問題,只是這樣的概率太低了。過了30年,美國憑藉其帝國餘暉,強大的綜合國力,部分美元和金融、軍事霸權,它照樣還是超級大國,還是西方世界的領袖,這點沒什麼問題。只是不能像現在這麼隨心所欲了。

其他國家,英法德體量有限,又是一個暮氣沉沉的國家,老百姓貪圖福利不求進取,成為超級大國沒可能,印度本身就是個鬆散的聯邦,基礎極其薄弱,領導層雖有雄心但國內製約太多,很難偉大起來。俄羅斯產業單一、經濟實力弱小,頂多成為世界大國。巴西雖然經濟發展不錯,工業水平也挺好,但巴西乃至南美在世界上並沒什麼“存在感”,是個沒什麼發言權的國家,必要的軍事、科技等要素沒有,它只能成為一個地區大國。日本在政治軍事上被美國鎖死,除了保持經濟大國,頂多做個區域大國。


雲中史記


二十年內只有中國和美國是超級大國,現在的中國無論鋼鐵,煤炭,化工,糧食產量,汽車,輪船,港口和貿易量,都已經遠遠超越同時代的任何一國,隨著大飛機,大航母和多用途艦船的製造,無論輕重工業,中國都遙遙領先其它國家,中國製造已經名滿全球,甚至可以說,在中國人的概念裡,只有中國和外國之分別,中華民族曾經領先世界二千年,只是清代沒落了。二十年內只有二個超級大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二十年後,中國航空母艦服役八艘,大飛機制造領先全球,六代隱形戰機滿天飛,汽車製造是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貿易量全球第一,高鐵世界的三分之二,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三十多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中國的經濟總量將佔世界的三分之一,居民生活達到小康,政治地位顯著上升,世界很多組織落戶中國,人民幣更加自由化,可以和美元抗衡,無論政治,文化,經濟,科學技術都將是世界的楷模,還有中國在十五年後登陸月球,影響力大大上升。可以說二十年後中國肯定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我們將拭目以待。至於印度,巴西,俄羅斯只能是區域大國而已,成不了超級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