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石景山區如何「華麗轉身」(一)

地處長安街西延線,距天安門14公里,面積84.38平方公里的石景山區,長期以來以首鋼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2007年以前,首鋼工業增加值佔石景山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

自2005年首鋼涉鋼產業搬遷調整以來,石景山區面臨產業空心化和經濟總量銳減的重大挑戰。歷經10多年的艱難轉型,石景山區華麗轉身,全面實現由傳統“城區老工業基地”向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綠色生態新區轉型發展,並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牽引,實現新的“綠色崛起”。

綠色發展:構築山水融城的“首都城市西大門”

2016年冬奧組委入駐,冬訓中心訓練基地項目啟動,單板大跳臺項目正式落戶石景山……冬奧會為石景山基礎設施提升、城市環境改善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先行。2017年石景山區拆除違法建設一萬多個點位、390多萬平方米,城市的“傷疤亂點”被基本清除,實現了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等業態全部騰退,促進了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了全區高端綠色崛起的決心。

117萬平方米的拆違騰退土地計劃用於“留白增綠”。目前拆違新增綠化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實施了樹池綠籬連通和公園拆牆透綠,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由2015年底的72.6%增至2017年底的93.8%。

石景山區正打造綠色城市“新面貌”:永定河引水渠石景山段北岸步道、創意休閒廣場建成,新增大片綠化林帶,濱河公園動工開建;長安街、古城大街、古城路等66條道路兩側完成“樹池連通”工程,將陳舊的傳統柵欄改為綠植;新首鋼園區正加速打造城市復興新地標,相繼建成冬奧廣場、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石景山景觀公園等。

京西商務中心、北京保險產業園……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綠色三星建築正成為石景山區的“新名片”。2017年,全區共有19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築建設標識,總建築面積197.45萬平方米。

石景山區以正負面清單推動存量提升、增量高端,在北京市率先出臺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和鼓勵類目錄,明確產業准入紅線和鼓勵發展的產業領域。

據統計,2017年石景山區“高精尖”企業能源消耗總量為1.2萬噸標準煤,較2013年下降39.7%;每萬噸標準煤實現營業收入544.7億元,較2013年增長2.8倍。而金融企業以4%的能源消耗所實現的收入和利潤,分別佔全區所有高精尖企業的41.6%和76.2%,體現出綠色低碳和集約高效的發展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