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峯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爲貴州游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世界上有很多種山峰,但萬峰成林的景觀,恐怕只有貴州興義一處。

大約400年前,中國最著名的徒步遊客徐霞客遊覽到此,寫下: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的詩句。

萬峰林就在興義的東南方向大約10公里,開車不到半小時,興義在貴州黔西南,距離貴陽只有300多公里。

還沒有到萬峰林,僅僅是在路上,經過會展中心的時候,就能遠眺萬峰林,那些椎體的山脈,一座連著一座,並且高低、粗細、形狀竟都大致相同,就像綠色的跳棋佈滿大地,又像是錐形的山怪整齊排列,一旦雷擊電射,就能動起來。

萬峰林和興義,應該算是新興的旅遊目的地,沒有老牌景觀,比如黃果樹瀑布這樣的名氣,所以儘管是十一,但遊人還不是那麼多。不過趕上舉國出行的大長假,突如其來的人流也讓這裡的調度有些失序,主要是大量的時間被安排在等景區的觀光車上,我們在那加入排隊等車的大軍,足足排了一個半小時以上。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贈水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記錄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但景區的服務真好,頗有那種“遊客的舒坦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的感覺。我抱著孩子站在日頭下排隊,身著鮮豔名族服飾的景區工作人員,重點還是美女,主動過來打傘,為我和孩子遮陽。很粗的隊伍排久了,景區來了一幫也是民族服飾的青年男女們,抬著礦泉水,給每個排隊的人一人發一瓶礦泉水,還有專門負責為這些“善舉”拍照記錄的工作人員。估計過不了多久,景區工作人員為遊客免費贈水的內部材料就會出現在各級領導的辦公桌上。


等我們進去,稍一遊覽,就發現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等待。完全可以先走進去,慢慢轉,然後隨時在停車點上車、下車。可能是因為每逢長假必有人海的經驗把每個人都嚇怕了,都要以能坐上車為目標,而忘記了旅行最主要的是享受山水,漫步自然、體驗人文。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隨車進入景區,左側即是椎體山峰,一座挨著一座。但因為離得太近,山形又很高大,反而看不出形狀,而右側則是一片山谷,山谷裡的稻穀正是一片金色,稻穀的邊緣即是萬峰成林的景觀,綿延一大片,望不到盡頭。可以說,這片稻穀地,就是萬峰林中最珍貴的平地,納灰村就在在這片平地上。

景觀車在左側的山上一路前行,其實看到的景觀都是右側的稻穀和遠處的萬峰林,只是隨著高低、遠近的不同,這些景觀呈現不同的角度和組合,你在一處停下,驚歎於自然與人文之美,然後你再另外一處又停下,卻又發現比剛才更好的角度和景觀。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李子不錯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刺梨酸澀

萬峰成林?這種罕見的地貌景觀正在成為貴州遊的必去之地

高歌一曲送遊人

這一路並不算長,我覺得連走帶坐車,一個小時左右也就夠了。車子一旦下坡,很快就進入了納灰村,坡底就是一座紀念館。由於十一人多,車輛週轉需要提速,所以這兒也就是萬峰林景觀的終點。逛完這一處,一旦上車,就直接把遊客拉到景區大門口。若是平常,好像中途也有上下車的停車點,遊客可以在村中游蕩,和稻田親近,和農家交談。只是這一次,我們就像是坐上了直達的高鐵,中間沒有停靠點,被匆匆運到景區大門。

好在一路上終於得見對面的山峰,在下到平地之前,我們曾是“走”在這些山峰裡的,並不得見其真容。這下因為有了足夠的距離,倒能夠看個真切,那山也是間椎體的,一座連著一座,像是守護稻田的山神。

時光太匆匆,行車更匆匆,就這樣進入萬峰林,又這樣離開萬峰林。

我們在門口買了一些小吃和水果,稍作休憩,那是已到下午4點,但亮日高懸,就直接開車直奔萬峰湖,那一路上,車在峰林中穿梭,天坑、懸崖、拔地而起的錐形山脈,又是一番好風景。

萬峰湖究竟如何?漁夫漁婦如何怒撈萬斤魚群?可以點擊我的頭像,有一篇文章專講。

關注“一生的旅行”,發現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