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舞曲的先聲:韋伯《邀舞》

1819年,浪漫主義樂派的創始人韋伯為了祝賀新婚妻子的生日而寫下了一首標題鋼琴曲,它的名字就叫《邀舞》,韋伯的妻子是一位女高音歌手,生日這天,她收到這份充滿浪漫情調的生日禮物,而且丈夫還在客廳裡一面為她彈奏,一面解說樂曲中情節的的發展,令她心醉神迷。韋伯對這首鋼琴曲也十分看重。1821年6月25日,韋伯在柏林的一次音樂會上,親自演奏了這個曲子。柏林史雷金戈出版社出版了這個樂譜。後來,由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編配成管絃樂曲,使之名聲大振,成為音樂會上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圓舞曲的先聲:韋伯《邀舞》

一曲《邀舞》雖然只有短短的不到9分鐘,但它在西方音樂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卻十分重要。它不僅對風靡整個19世紀的標題音樂影響重大,而且為以後約翰·斯特勞斯父子圓舞曲的風行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

《邀舞》由序奏、四首小圓舞曲及尾聲組成。從它的標題來看,就可以確定曲中的人物是邀請者與被邀請者的關係,序奏開始後,由大提琴奏出從容不迫的旋律,表示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彬彬有禮地在向一位淑女邀舞。隨後,由單簧管奏出輕盈典雅的曲調,表示淑女因靦腆而謝絕。紳士再次邀舞,淑女終於應邀而舞,舞會開始了。

圓舞曲的先聲:韋伯《邀舞》

樂曲第二段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描寫了舞會上的舞蹈場面,一對對舞伴隨著快速的華爾茲節奏旋轉起來,愉快而歡樂。代表舞會總體氣氛的主部音樂一共出現過四次,中間插入四個插部。第一插部強勁急速,音調熾熱;第二插部旋律輕盈優雅,表現出舞蹈著的優美舞步隨著音樂在旋轉滑行;第三插部比較優雅,主題音樂時而在低音區,時而在高音區,彷彿是男女雙方在含情脈脈地交談;第四插部的音樂更為熱烈歡快,舞蹈變得更加熱烈,前面出現的幾支圓舞曲的主題頻頻再現,最後第一插部的主題將音樂推向高潮。,舞蹈圓滿結束。

圓舞曲的先聲:韋伯《邀舞》

在柏遼茲之後,又有奧地利指揮家魏因加特納再次為《邀舞》編配管絃樂總譜,使這首樂曲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請給予關注,並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