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謝晉導演在20世紀90年代拍過一部叫《鴉片戰爭》的電影,紀念鴉片戰爭155週年。電影末尾,林則徐充軍伊犁。實際上朝廷幾年之後就把他召了回來,林則徐後歷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最後死於剿滅太平軍途中。林則徐被認為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廣東設立譯館,組織編譯《各國律例》和《四洲志》,為了對抗西方戰艦,林則徐提議建設新式海軍。可惜這些都沒有付諸實踐。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鴉片戰爭》

林則徐去世時,咸豐皇帝剛剛繼位,咸豐帝很看重他,對於他的離世無比悲痛,親題輓聯,把他比作諸葛亮,諡號文忠。影片中林則徐被充軍時,親朋好友去送行,路遇力主同英國人簽約的琦善。琦善因為同英軍簽約,被當成賣國賊,也被充軍。林則徐上前跟琦善打招呼,琦善見到林則徐就放聲大哭,說你看你充軍落一個民族英雄,你看我弄一個漢奸的名聲,我哪兒說理去,都是為皇帝盡忠啊。林則徐就安慰他,說我這一去就再沒有機會見到皇上了(他後來做地方官確實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皇上),但因為你是宗室,你還有見皇上的機會。如果你再次見到皇上的話,林則徐說著就從自己車上抱出一個地球儀,交給琦善,說麻煩你把這個交給皇上,告訴皇上當今世界群雄並立,不能再做天朝上國的迷夢了。林則徐認識到中國當時在很多地方已經落後了,他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林則徐

在鴉片戰爭不久後的1865年,西方鐵路之父麥克唐納?斯蒂芬在金碧輝煌的皇宮琉璃瓦下,向龍椅上的同治小皇帝提出了一個發展中國鐵路的宏偉計劃:以揚子江流域的華中商業中心——漢口為出發點,修建一條東通上海,西至四川、雲南等省,直達印度的鐵路。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斯蒂芬特意在宣武門建造了一條一里長的小鐵路,試驗了一列火車。當這個怪物拉響汽笛時,京華震動。皇帝龍顏大怒,因火車震動了山川鬼神,不利於廟堂社稷,深感不安,沒收了“怪龍”。斯蒂芬失望地離開了中國,臨行前,斯蒂芬感慨,中國的火車時代尚未到來。中國從自我沉睡的美夢中醒來,終非易事。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清朝火車

林則徐編的書,給了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根據《四洲志》編寫出《海國圖志》,這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翔實的專著。魏源寫了這本書,在中國基本上無人問津。為什麼沒什麼人看?科舉不考。高考不考歷史,誰還學它?據說十年也沒賣多少本,但被日本人拿回去之後,翻譯成日文,一年就賣了6000冊,一定程度上為明治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海國圖志》可謂蜚聲東鄰。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魏源

《海國圖志》內容非常龐雜,有點百科全書的意思。從政治到經濟、地理、情報、軍事、天文都有涵蓋。對於鴉片戰爭,魏源從議守、議戰、論款三方面,總結鴉片戰爭失敗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戰敗之後所應該採取的防患於未然的措施,論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戰略對策,並且對嚴禁鴉片、廣開貿易、大辦工廠等問題,提出了自己嶄新的見解。

書中有一部分是世界地圖及各國地圖,這是對“中國是天下的中心”這一陳腐觀念的突破。該書還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政治制度、物產礦藏、宗教信仰、風土人情、中西曆法、中西紀年對照通表。情報、船、炮、槍、水雷等武器的製造圖樣、西洋技藝、望遠鏡做法資料、用炮測量方法及測量工具等,此書也有所涉獵。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該書還系統地介紹了地球形狀及其運行規律,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等近代自然科學知識。魏源通過整理資料,認識到西方非但不野蠻,而且有更先進的文明。魏源在《海國圖志》裡非常自覺地倡導具有近代因素的思想觀念,大膽地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命題,明確界定“夷之長技”有三個方面:“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魏源還認為諸如量天尺、千里鏡、龍尾車、風鋸、火輪機、自來火、自轉碓、千金秤之類“凡有益於民用者”都應當學習引進。

最初士大夫階級看到的洋人的長技,只是洋人的技術,而且還只是軍事技術,他們對洋人的認識還是很皮毛的。所以要學洋人的火器,洋人的造船,你得知道那船不是作坊裡造出來的,隨便找一個鐵架子焊一個大炮,不可能,得在有大機器的工廠裡面才可以做出來。另外,這些主張還得付諸實踐。

姚瑩是臺灣兵備道,在鴉片戰爭當中抗擊英國,寫過一本《康紀行》。姚瑩對西南形勢進行了全面考察,《康紀行》對於加強西南邊防作用甚大。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姚瑩

兵備道是明朝設置的整飭兵備的官職,置於各省重要地區,清代沿置。

徐繼畲是福建巡撫,因為在《瀛環志略》中說外國的東西不錯,而且尤贊外國制度,所以被彈劾罷官。徐繼畲盛讚華盛頓,認為他造反比陳勝吳廣都牛,割據比曹操劉備都厲害,但是他不當皇上,不傳子孫。非常像咱們中國的堯舜,堯舜搞禪讓。華盛頓治理國家,推崇謙讓,致力於培養良好的傳統,而不崇尚暴力征服,這跟許多國家截然不同。徐繼畲說自己曾看過華盛頓的畫像,其氣度堅毅,相貌雄偉,超凡脫俗,不能不說是一位人中俊傑!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國家,幅員廣大,既不分封王侯,也不搞權力世襲,公權交由公眾來執掌,開創了古今未曾有過的先例,真是個奇蹟!西方的歷史人物,實在不能不推華盛頓為第一!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徐繼畲

徐繼畲熱情地歌頌了一番華盛頓,朝廷就有人彈劾,他說我們大清制度不好,說我們兒子傳孫子,徐繼畲就慘了,可見那時候保守勢力是非常強大的。中國天朝上國的觀念、閉關鎖國的政策沒有改變,可謂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最早涉及制度革新的是《資政新篇》,這本書具有資本主義性質。1859年由“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提出。他原來是拜上帝會骨幹,到外地傳教,朝廷通緝他,他就躲到了香港,香港當時已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洪仁玕見過一點資本主義的皮毛,回來以後寫了一本《資政新篇》。

對於《資政新篇》,學者潘旭瀾先生曾指出:這並不是洪秀全主動“向西方尋找真理”的產物,而是出於壓服諸將領的現實需要。從書中羅列一些外國人名字,稱“與弟相善”,以自我炫耀,尤能說明這一點。洪秀全看過後批准刻印,直接原因是為洪仁玕樹立威信,並表示自己善於擢拔能人之英明。

睜眼看世界的那些人!

還有一個深層原因是,奏章開頭及貫串全文的“權歸於一”、“強本弱末”,即希望“天王”高度集權,他防止各地將領叛亂的辦法,很合洪秀全的胃口。儘管如此,洪秀全卻在幾處作眉批明確表示不同意,同時僅僅將這個“以廣聖聞”的奏章批准印發給將官做參閱資料而已。所以,包括李秀成在內的高級將領都對《資政新篇》不屑一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1862年,洪秀全重新頒佈《天朝田畝制度》這個具有根本性的政策文件,將作為參閱資料的《資政新篇》加以否定,至少是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