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氣生於中和,練形意拳改變氣質絕非空談

原文:

劉奇蘭拳論摘要:

形意拳之道無他,不過變化人之氣質,得其中和而已。餘幼練八極拳,功夫頗深,拳中應用之法術,如攙肘定肘擠肘挎肘等等之著法,亦極其純熟,與人相較,往往勝人,其後遇一能手,身軀靈變,或離或合,則吾法無所施,往往拘守成法而不能變,尚疑為自己功夫不純之過也。

其後改練形意拳,習五行生剋應用之法則,以前所用之法則,而時應用,無不隨時措之宜也,亦無入而不自得也。因此始知形意拳是個中和之體,萬物皆涵育於其中矣。

李存義言:

一形不順,不能練它形,一月不順,下月再練,半年不順一年練,練至身體合順再練它形,非是形式不熟悉,亦是內中之氣質未變化耳。一形通順再練它形自易通順,而其餘各形皆然,一氣貫通。拳經雲:一通無不通也。

所以,練形意者勿求速效,勿生厭煩之心,務要有恆,作為自己一生始終修身之功課,不管效驗不效驗,如此練去,功夫自然而成。

內氣生於中和,練形意拳改變氣質絕非空談

解讀:

形意拳是大道,上古傳承之道,不僅是技擊大道,更是養生性命大道,實現路徑無神秘無玄虛,皆是實實在在的功夫,能開發智慧,明心見性,改變氣質,都是中和之氣改造生理的作用,是實實在在的改變。比如人面之華皆於五髒,內臟有疾面有所顯,人的性格脾氣也與內在五臟是否中和有很大關係。

尚雲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氣質沉穩儒雅,雖然年逾古稀但雙眼清亮如少年,薛顛大高個動起手來如瘋魔,但氣質文雅如同教書先生,岳飛雖然武藝高強卻氣質勝於文臣,李洛能在拳譜中寫到,雖為武藝卻近文雅。

或者叫先天一氣,丹田氣,混元氣,內氣,但中和二字尤其精闢,說出了形意拳如何鍛鍊,內功從何而來的秘密。即說此氣屬中和,更來自於中和的“形”。

也就是在形意拳的鍛鍊中,根本沒有必要去琢磨經絡、氣之事,更不需要去什麼引導氣怎麼怎麼走,所要做的僅僅是把動作練對,把精微徹底吃透練出來就可以,只要練對了,就是中和之形,一日練不到就兩日,一月練不到就兩月。現在很少練出功夫主要原因僅僅在於動作沒有做對,形不正意不真,多少總有偏頗,從而有所偏,僅此而已。當然動作的要領已經早就在拳譜經典中公開,而怎麼解讀這些要領,怎麼去做到這些要領或許才是真正的秘傳吧,我們已經把規範的課程公開了,接下來還會上線如何去做到這些要領精微的專項功法,要領不僅是要領,更是結果,通過這些專項功法,將會更純粹,真正地理解和做到拳譜中的要領,再整合練習五行拳,以規矩將全身散亂之氣收歸丹田,從輕鬆自然中逐漸熟練,練出又迅猛又剛實的整勁,而內氣內勁也自然生髮,丹田充實,達於四稍。

尚雲祥說:“只有做到自然合諧,才能使外形合順,勁從中來,內質中和,氣自然生”,才能使“四肢百骸氣質歸一,摒除後天拙力”。按規矩操練,逐步找出“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的“先天”真勁。使“人身散亂之氣,納入丹田,運之周身,成為完整一氣。”這樣自然合諧地,內外交融地練,自然就會漸漸形成“返先天”的沒有後天拙力努氣的完整之勁。內勁也由之萌生。有了這初成的完整之勁,還要仍從自然和諧中進一步去追求,練出既完整而又迅猛剛實之勁,只有明勁練到迅猛剛實,才能達到“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的打法要求。也才能使內勁逐漸充盈,打得實,放得遠,勢若奔雷,有了這種疾用驟發,迅猛剛實的爆發勁,才有不用借外力全由自身發勁的本錢。進而再經過實練和默悟,從而使內勁漸漸充盈,剛中寓柔,剛柔相濟,在“一動無不動”中,動則“拳打三節不見形”“起落一貫三催勁”“勁由內變,化乎即發”“打而不知,沾上難變”就步入了暗勁的妙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