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家族为篡权干了1件事,后辈子孙提起此事,羞愧得捂住脸


自古以来,世上有一个所在,堪称人间最险恶之处。这个所在就是皇宫。歌舞升平、繁花似锦的外表下,千百年来,围绕皇权之争,引发一场又一场触目惊心的阴谋诡计,演绎着一出又一出残忍而疯狂的仇杀与背叛。三国时的司马懿家族,为了克复重重阻力,夺取曹魏天下,篡位自立,自然也是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极端手段都被施展出来。

司马懿死后七十年,司马家族创立的晋朝传承到晋明帝司马绍手中。司马绍继位时刚刚二十三岁,以聪明机敏,干练果断著称。是司马家族后代皇帝中,最具有司马懿遗风的人物。当时晋朝刚刚经历西晋灭亡、东晋草创的巨大风波,年轻的司马绍接盘后,审时度势,铲除权臣,平定祸乱,安抚百姓,使得东晋局势由危而安。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明帝喜欢和大臣谈古论今,有一次他与大臣王导聊天。晋明帝年纪尚轻,对司马懿等祖上的开国往事非常好奇。王导是老臣,熟知往事,于是他给晋明帝讲述了司马懿等人当年为了夺权,如何排除异己,弑君自立等事件。晋明帝司马绍听后,既吃惊又羞愧,"覆面著床",用手捂住脸伏在床上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要是真如你所说如此大逆不道,那晋朝的国运怎么能够长久!


王导所讲述的司马氏家族的弑君事件,是司马家族夺取曹魏皇权之路上的里程碑事件。弑君事件的主角,就是魏国皇帝曹髦。曹髦是曹丕的孙子,魏国的第四位皇帝,十四岁继位,他品性贤良,博学多才,礼贤下士,年纪轻轻就在士人和百姓中颇有口碑。不幸的是,曹髦继位时,魏国朝政大权几乎完全被司马昭掌控。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在位时,倚仗曹家宗亲大将军曹爽,尚能制约司马家族。

执掌实权的大将军曹爽,志大才疏,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结果被司马懿抓住时机,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杀,曹芳不久后被废黜,魏国大权彻底落于司马家族之手。曹髦继位后,很想励精图治当个有为之君,但处处受到司马昭的压制,完全形同傀儡。偏偏曹髦年轻气盛,咽不下这口气。其实此时大局已不可逆转,朝堂之上尽是司马昭的耳目亲信,曹髦连魏国军队的一个武将、一兵一卒都指挥不动,完全不具备与司马昭抗衡的实力。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曹髦召集几个大臣到宫中商议,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与其坐等被杀,不如与司马昭决一死战!曹髦拔剑说道:"行之决矣,虽死何惧!"几个大臣竟然被吓跑,有人还跑去找司马昭告密。可怜的曹髦无兵无将,仅仅带领几十个皇宫侍卫与內侍,凭着一腔血气之勇冲出皇宫。司马昭得到密报后,派遣心腹贾充带兵前来迎战。贾充带来的将士不知内情,看见当朝皇帝在此,谁都束手束脚,不敢造次。


要知道杀了皇帝可是灭九族的大罪,魏军将士甚至有人开始溜走。贾充厉声对武将成济说:"司马公恩养你们,就为了今日之事!"这个成济是个愣头青,拿着长戈冲上前去,一下刺中曹髦前胸,曹髦当场被杀。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司马昭弑君事件。狡诈的司马昭事后为了洗白自己,把愣头青成济当成替罪羊,声称都是成济的个人行为,命人把成济祸灭九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