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用途大揭祕之——禮儀類(二)

禮儀類

(一)玉琮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中間有直穿孔的柱形玉器。個別為三角形柱狀體。

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土,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

古代玉器用途大揭秘之——禮儀類(二)

商代至戰國玉琮製作逐漸減少,漢代以後幾乎消失,明清時期出現了大量仿古玉琮。

古代玉器用途大揭秘之——禮儀類(二)

良渚文化玉琮特徵:一般為正方體,中部有一孔,外表分成幾節,每節都飾有人面或獸面紋,個別還陰刻動物圖案。

良渚文化玉琮的外方內圓,代表了天圓地方的觀念,中間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間的溝通,從孔中穿過的棍子就是天地柱。琮上的許多動物圖像表示巫師通過天地柱在動物的協助下溝通天地。

玉琮作為利器包含三層意義:

其一,象徵地神用於祭地的祭器;其二,象徵著祖宗和宗廟;其三,琮的內圓象徵女性,是母性權利的象徵。

《周禮•春官•考工記》曰:“駔【zang】(祖)琮五寸,宗後以為權”。“駔”即“祖”,是指玉琮的絲。

古代玉器用途大揭秘之——禮儀類(二)

(二)圭

玉圭是一種上端尖銳或憑證,下端平直的長方形片狀玉器。上端尖銳部分呈三角形的叫“尖首圭”;上端呈平直狀的叫“平首圭”。

《說文解字》中稱“剡【yan或者shan】(尖銳)上為圭,半圭為璋。”鄭玄說:“尖銳像春物出生,半圭曰璋。”

圭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工具石斧、石鏟和石戈,尖首形圭始見於商代而盛行於春秋戰國。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利器,被廣泛用作“朝覲禮見”標明等級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

《周禮•春官•考工記》載:“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恆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候守之。命圭七寸(似為五寸之誤),謂之躬圭,伯守之。”

古代玉器用途大揭秘之——禮儀類(二)

(二)璋

玉璋呈扁平長方體狀,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東漢許慎在《說文

解字》中說:“半圭為璋。”璋的種類據《周禮》中記載有:赤璋、大

璋、中璋,邊璋、牙璋5種。

歸納起來為三類:

(1)赤璋:用赤玉(瑪瑙)做的璋,是祭南方之神朱雀的禮器。

(2)大璋、中璋、邊璋:是天子巡守用的。《周禮•考工記》載:“大 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

(3)中璋、牙璋(七寸):是作符節器用的。《周禮•典端》載:“牙

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周禮,考工記》載:“大璋亦如之,諸侯以聘女”,其意表明大璋也

被作為諸侯聘女的婚嫁禮器。

玉璋始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西周的玉璋比較少見,春秋玉璋形狀較

多,戰國以後,出土玉璋幾乎不見。

古代玉器用途大揭秘之——禮儀類(二)

感謝您的閱讀,後續玉翡齋會為您會講到玉器的禮儀類的玉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