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作何解釋?

楊致運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傳世畫作中的瑰寶,主要表現北宋時期的民俗風情,反映了當時東京汴梁的城市生活面貌。

自打這幅畫問世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畫中描繪的季節是清明時節,很自然的事情,因為畫卷作題有“清明”,但這幅畫描繪的到底是春天還是秋天,以前普遍認為的春季也只是前人對古人的認同。


上世紀80年代後,有學者對《清明上河圖》是描寫清明時節產生了質疑,認為此畫描繪的是汴梁秋天景象。

學者的質疑當然還是從畫作本身入手。有小毛驢馱著木炭從遠處走來,是準備過冬禦寒用的,河邊一家酒館門前招幡上有“新酒”二字,據考證《東京夢華錄》裡記載中秋節前,酒家才賣“新酒”,學者認為《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只是指《東京夢華錄》裡“清明坊”這個地名。



類似這種畫作細節證據還有很多,甚至有認為“清明”也可能一詞多意,本身並非一定作清明節解釋,也有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的意思(當然畫作要御覽),只是今人誤解了古人的意思。這也不奇怪,東昏侯的“昏”,劉嫖的“嫖”都不能用現代漢語習慣去理解。

至於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更符合作者的真實意圖,筆者認為倒不是最重要了。就如同《紅樓夢》裡有恩怨情仇,詩詞歌賦,也有生活百科,政治暗鬥,角度不同,爭論永恆而各取所得。

《清明上河圖》也一樣,它同樣是一座文化寶庫,建築藝術,商業活動,人文景觀,甚至軍備潛力,仁者見仁發掘其中更多的信息也不愧對這幅傳世之作。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著名的風俗畫,為畫家張擇端所繪,描述的是北宋東京汴梁城的繁華景象。這幅畫屬於國寶級的文物。現今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畫的“清明”二字現在主要有三種解釋:


清明節之意

清明節之意很好理解,即畫中的所繪之景,是清明節人們外出掃墓的那一天,所以取名清明上河圖。持此觀點的專家學者主要有:文物鑑定專家鄭振鐸、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等。

政治清明之意

張擇端作為宮廷畫家,所畫之景應該政治意味明顯。所以人們提出“清明”是指政治清明之意。用來歌頌當時的太平盛世。持此觀點的有著名的鑑定專家史樹青先生。

清明坊之意

第三種解釋“清明坊”,當時的東京汴梁城劃分為一百三十六坊,第一坊便是清明坊。所以“清明”二字指代清明坊。


倪少楊


清明二字也許是清晰、明亮的意思吧,意即天清氣朗時上河街的人文景觀圖,(此圖是明朗清晰的,而不是漠糊不清的)。望文生義的胡說,如有不對,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