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文丨Mirror影视研究组

湖南卫视还是一如既往的勇敢,也一直秉承着创新的初心。但暑期档的《幻乐之城》,似乎有些用力过猛,前期通过王菲来进行的“神化”宣发直接引燃了观众的期待,这也就导致了节目播出后很难没有落差,收视不及花絮,播出一期收获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有人夸湖南卫视敢为人先,率先推出“中国电视新物种”,但也有人认为这档节目有些言不由衷,有些过度消费明星人物了,使得整个节目给人一种“有王菲“尬”,没有王菲仍尬”。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幻乐之城》的节目定位是“电影+现场+音乐”的创演秀节目。这一不曾有过的新型综艺和音乐秀的结合体,与从未“落地”综艺的王菲一起,为这档节目点缀着“仙气”和“创意”。尽管首期秀的王菲直言“因为轻松”,所以参加,但对于这档节目而言,不管是创新之处还是技术担当,都不轻松。

从上周五播出的第一期来看,节目可谓发挥了湖南卫视响亮的标签,请到的都是明星大牌,除了神一样存在的王菲,还有人气偶像黄渤、黄晓明、易烊千玺坐镇,以及实力派的任素汐等等。再看后几期的宣传,阵容之势依旧不减,这也就不免让人深思,综艺节目似乎重回大打“咖位牌”的崭新时代,阵容再次成为卫视比拼的新势力。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综艺节目重走靠明星阵容撑起的道路,是电视综艺较量网络综艺的不甘示弱,也是湖南卫视作为台综平台的一次有力挣扎。在如今爆款综艺相继发力的综艺市场,电视综艺想要坐稳江山,的确需要大胆创新。

然而创新必有风险,音乐综艺如果抛离了音乐本身,很难持续发展下去。此外,综艺元素与明星阵容的平衡也值得认真思考,看腻了形形色色的“大咖”秀,观众或许更青睐节目的品味与实质。

“神化”宣推落地 受众“膜拜”接招

电视节目也好,综艺节目也罢,通过明星阵容吸引观众的宣发策略早已有之,但《幻乐之城》几乎将这一吸睛的要害策略发挥得更加得当,从早期的“王菲”担当宣发,到近几期的宣传,都可谓“阵容”强劲。

节目播出早期就将“王菲”作为助推对象,不管是海报设计还是前期宣传,几乎都亮出了“王菲”的招牌。但从节目播出的第一期内容来看,担任体验官的王菲恐怕也只是发挥了“开场”秀,一曲经典再现弥合了早期宣发阵势,但之后也只有“尬聊”既视感的体验官存在。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神化”助推带动的《幻乐之城》在宣发上有些用劲过猛,以明星阵容撑起来的“架势”,不免让人深思,或许这是一档属于明星的阵容秀,亦或许,所谓的“幻”只是观众对于音乐创意的幻想,“城”才是节目为明星打造的城。

“神化”宣推的确有助于节目造势,尤其是对于一个看似与“综艺”毫不沾边的音乐艺人,毕竟明星对立着粉丝,有粉丝就有人买单。

节目以明星为助推对象而抛弃本身的内容定位,不失为一场华丽的冒险,有“神”就有人膜拜接招,而观众就是为这一“神”打分的终极考核。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对于一档为艺人“量身打造”的综艺节目,制作方的初心恐怕就已寄于了“爆款”想象,很显然,湖南卫视的前期宣发也几乎做到了。但节目播出一期,评分不及综二代《中餐厅》。而后期如何继续,是在节目上发力还是一如既往的请遍“各路明星大咖”,不得而知。

综艺节目的确无法完全靠素人撑起一档节目,但也不能演绎为一档只有明星的集体表演。在一场重金“熏制”的明星阵容“高汤”中,将明星的投入横在整个节目内容制作之上,是否值当,亦或拉低整体的制作水准,偏离节目所要打造的品质初衷,就不得不引人深思。

在综艺节目扎堆的当下,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竞相发力,力求攫取可能的观众群体。然而节目前期吸引到的观众群体也只是短暂的膜拜接招,如何留住观众群体,如何持续发展,才是节目需要思考的地方,节目的终极价值决定受众群体的最终存在。

画龙点睛 还是画蛇添足?

音乐综艺一直是电视及网络平台的常青树,一年四季几乎都有可供挑选的下饭时蔬。不管是年初的《偶像练习生》还是最近的《中国新说唱》,音乐综艺发展悠久也越来越成为常胜将军,被各大卫视及平台争相角逐。

然而音乐综艺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呈现“轻音乐”“重综艺”的趋势。节目制作方为了吸引流量,更是花式放大招。从群体竞演,到团队表演,再到“演”唱类的表演模式,音乐综艺成为一个既要“唱功”还要演技的新型派别。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被称作“勇敢者游戏”的《幻乐之城》不管是在创意还是阵容上,都下了大力气,节目将“体验官”作为新型角色,将名气演员作为创演选手,

但演员品音乐是大胆的尝试却不是音乐的专业性所在,最终呈现的效果恐怕很难及预期

体验官角色在国内综艺并非首次出现,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科技秀节目《我是未来》,就是通过每期邀请两位全球顶级科学家来到节目现场,由主持人带领4位未来体验官,通过三轮卡牌对决,体验两位科学家的酷炫科技成果。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但科技秀与音乐秀难以比拟,体验官的角色创意也值得深思。“神”化后的王菲担任体验官角色显得不是刚好而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许这也是节目“创新”所在,但创意需要落到实处,既不做评委也不做嘉宾的“角色设定”只会让人一头雾水。

明星过度“神”化与“荣耀”助阵,对于一档节目而言是画龙点睛之作还是画蛇添足之嫌,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作为创新存在的《幻乐之城》,在后续的发展中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隐形”的挑战 “纪实”的唱演

看腻了满屏的“PK”“竞演”“唱将”,音乐综艺在发展过程中也渐渐转变发展模式。从早期的素人竞赛大比拼,到后来的实力唱将竞选导师制,再到如今的创意唱演秀,音乐综艺越来越综艺,也越来越“秀”。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幻乐之城》想要用电影的形式承载音乐,用话剧的形式再现表演,然后录制完成一个8分钟的“唱片”,尽管采取的形式不是“竞技”类型,但作为一档音乐创演秀,其挑战是“隐形的”,相比于其他竞演类的音乐综艺,其挑战性或许更强。

每个唱演人8分钟的舞台表演,最终形成“电影+现实+音乐”的纪实MV,看上去像是一个经过剪辑的精美MV,但每个唱演人在表演过程中不间断、不重录,没有任何后期剪辑的高要求、高标准,已经使这一唱演难上加难。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每一部“幻乐之作”都是一次现场直播秀,即使有瑕疵,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它就像是一部音乐纪实短片。但纪实的唱演对于音乐综艺而言,既是对音乐品质的要求,也是对综艺秀的考验。

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需要看到纪实的过程,《幻乐之城》的确做到了,但在录制过程中的场景切换、画面对接也会出现不理想的情况,节目组想要呈现“一镜到底”的拍摄播出形式,这是对技术的考验,也是对“演员”的挑战。

《幻乐之城》:“幻”是观众的幻,“城”是明星的城

其次,作为一档以音乐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不管是“创演”还是“竞演”亦或是“表演”,节目最终恐怕无法抛弃音乐本质谈创意。当节目最终的呈现样式在音乐的专业性上难以突破,也没有将瞬时表演这样话剧性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时,于是原本注入了纯种DNA的《幻乐之城》出场却有些“半人半兽”。

音乐节目重在音乐本身,或许《幻乐之城》对于节目的定位仍有待考量,亦或许这本就是一场属于“明星”的华丽真人秀,对于在高端音乐品质的追求和突破上已经成为不切实际的奢望。

—The End—

主编 | 韩英楠

校对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