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卷首语

纺织业,既不朝阳也不夕阳,

她是永远的存在。

纺织人,历尽千辛万苦,

爱恨交织,不舍初心。

纺织十年,百人故事,

说不完人生浮沉,

道不尽酸甜苦辣,

细细品味,故事中,

有你,有我,有他。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1

刘国是个70后,打小就机灵,比同龄的孩子心眼多。

爹娘交代的家务活,大多时候是他吆喝一帮半大孩子给他干的,他就负责讲故事就行了。

那些故事也没有啥来路,全是他信口胡编的,偏偏那帮孩子就是喜欢听。

勉强初中毕业,刘国就去考驾照。

考驾照其实驾驶技术与心理素质双重验证的考试,刘国不打奔儿,一气呵成,而且最漂亮的是倒车入库前后车胎距离考线一寸的距离,完美的标准,于是,刘一寸的名号就传开了。

驾照到手,他就跟着爹去跑长途了。

那时的半挂车还算好开,刘一寸跟着老爹颠颠哒哒的去过很多地方。

眨眼刘一寸20出头了,他也厌倦了每天端着方向盘日夜兼程的日子。

爹问他想干啥?他挠着乱蓬蓬的头想了想说,学美容理发去。

爹黑着脸说,放着好好的赚钱路不走,偏要去学伺候人的剃头匠!可以,以后自己管自己,学不好,饿不死就别回来。

刘一寸去了市里一家比较大的美发店学徒。

从洗头、端茶倒水开始,刘一寸算是入了美发行。

两年后,一寸美发店开张了。

他的手艺还真不赖,尤其是男士的寸头成了店里的招牌,十里八乡还真就数他手艺好。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2

九五年,在盛泽的姐姐想开一家网吧。刘一寸手头攒了些钱,就跑来盛泽助姐姐一臂之力。

网吧顺利开业,闲不住的刘一寸开始在镇里闲逛。

这里的布匹可真多啊。在老家可以用铁丝的地方,这里一色儿用布条,各种颜色的布头随处可见。

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纺织产业。

三两台机器,就能哐当哐当地日夜响个不停。

街上送货的三轮车、厢式货车穿梭不停。

观察了一些日子,刘一寸跟姐姐说,这玩意兴许能赚钱。

姐姐笑了,咱们不懂纺织,人家都是世代干这行的,你能掺和进去?

刘一寸没事儿就去太古广场的茶馆、咖啡屋闲逛。有人谈生意,他就在旁边听。什么桃皮绒、春亚纺、斜纹、里布、D数、F数、回潮率,云里雾里,但是也颇为神秘。

一天傍晚,黑云密布,大雨将至,正要回家的刘一寸碰到一个扛着一卷布的老人,走得很吃力。

他就上前说,老人家,快下雨了,还不赶紧找个地方避雨?

老人笑了:刚来介里,找不到那个店了。

原来,这是个福建老客。

刘一寸帮老客扛着布卷找了旅店住下,然后说,我帮你找找看。

老客很感激刘一寸的热心,请他吃晚饭。

就这样俩人熟络起来。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3

这老客在福建有三家档口,最近生意好,货源供不上了。老客于是跑来盛泽拓展新的供货渠道。

刘一寸马上对老客说到: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是也有买卖开在这里。但是我想干纺织。您要是信得过我,我在盛泽这儿给您供货,您看咋样?

老客笑了:这行的水,深着呢,你连皮毛都不懂,我怎么跟你干?哪怕耽误一笔生意,咱都吃不消啊。

刘一寸也笑了,谁天生就懂?请相信我的学习能力,何况,我做事认真,绝不含糊。这样吧,我先跟您学,不要工资,您遥控,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您白得一个手下,还不划算吗?

老客这回真笑了,那咱就试试看,你小子要真是把手,学成了,以后盛泽这一带的生意都给你做。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4

就这样,刘一寸神奇地进入了纺织业。

福建老客起初,只是给他几个小样,去市场找样,报价。

刘一寸挨个门市去问,啥也不懂的他,竟然没怎么被看扁。

就因为他比较聪明,不多说,进店只问这个有吗?多少钱?交期多久?既不砍价也不傻问,就是笑着记录。弄得店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某个大公司的跟单总管呢。

聪明的孩子就是聪明,他自己买了好多账本,遇到一个样布,就自己悄悄剪一寸下来,粘在账本上,然后标明相关数据。

碰到店里老板不在,有小姑娘看店的,他就给人家买一瓶饮料,跟人家闲聊。一来二去,刘一寸还真就掌握了面料的基本知识,当然都是零星积累的,不成体系。

半年后,福建老客给刘一寸打了一万块钱,说是车马费。说白了,是老客看好了刘一寸,觉得这孩子做事靠谱,还比正常雇佣一个跟单便宜很多。当然,也担心他被别的老板挖了去。

到了年底,福建老客来了盛泽。喝完酒,塞给他一个大红包。

接着就谈明年怎么合作的事儿。

老客说出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是老客租店,刘一寸负责经营,底薪加提成,主要为福建档口提供最新样品和货源;

第二个是老客下订单给刘一寸,真正的生意伙伴。

刘一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他觉得第一种很局限,也怕以后出现信任危机,而第二种做得好的话,收入没有上限,何况这期间还可以开发新的客户。

转年开年,刘一寸买了一辆小绵羊踏板摩托车,不是为了耍酷,只是为了提高效率。门市、染厂、织造厂每天奔波十六七个小时,没个车子玩不转。

几年下来,刘一寸的客户已经积累到了20几个,每年的出货量也达到了几十万米。当然,因为为人爽快大气,结算也及时,他的朋友也很多了,而且遍布各个工厂各个环节。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5

2008年,发生了几件事儿,刘一寸差点沉舟折戟。

先是全球经济危机,纺织生意同样受到影响。

劳动合同法出台,企业人工成本骤然上升,纺织原材料、加工成本、成品价格同步上涨,客人订单瞬间减少。

好在是房价也低落,刘一寸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在隔壁嘉兴市区买了一套房。

6月份,生意淡的一塌糊涂。

大家都无所事事,就聚在茶室聊天打牌。

一天午后,刘一寸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曾跟他询过价,但是一直没啥订单。这次不一样了,说是有笔大订单,是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装提供面料,量大,质量要求高,交期紧,价格也不大好,说白了微利,稍微出现点问题就没得赚还可能赔钱。

刘一寸找来织造厂、染厂的几个朋友商量,大家都不看好。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都在观望,再说了这样的单子如果是肥肉,怎么可能落到咱手里?

刘一寸想了两天,决定干。

对方按三、五、二的比例付了定金。

刘一寸立马投入到订单操作中。那段日子,没黑没白,困了就在布卷堆里眯一觉,饿了一包方便面。

打样、确认、大货,总算是发出了,刘一寸长出了一口气,就等尾款了。

忽然,对方发来传真,服装厂对最后两批面料的防水和色牢度提出了质量疑议。刘一寸惊出了一身冷汗。

按说不大可能啊,这是他亲自跟单检验的,怎么会不一样呢?

对方要求刘一寸火速赶到服装厂,三方一起验货。

飞到广东,在服装厂他弄清楚了缘由。

色牢度检测,刘一寸只做了耐摩擦牢度,没做酸碱牢度,也就是耐汗牢度。

刘一寸知道是自己的失误,就跟客人说这事我来承担,的确是我的失误。

客人原以为他会辩驳,毕竟损失很大,可是刘一寸没有讲任何理由和借口,马上给朋友打电话补做后两批货。

朋友知道他亏了钱,都插单赶做,总算是完成了订单。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6

那一单货,刘一寸几乎亏光了积蓄,还多了两批库存。

纺织业,就是这样神奇,顺风顺水时一飞冲天,稍有不慎,一夜回到解放前。

祸不单行的是,某天深夜在染厂回家的路上,过度疲倦的刘一寸开着摩托车栽进了河里。

右腿骨折,摩托车报废。

在医院,看望他的朋友们发现,这家伙没有一点耍熊的样子,依然乐呵呵地聊天。

年底,染厂给刘一寸结算时多付了五万元,理由是那批货染厂也有责任,但是刘一寸没有埋怨过,就冲这,理当承担一部分责任,而且表示,以后他的单子优先,价格同比降低两个点。

令人想不到的是,那个客户也给刘一寸找到了下家,把他库存的两批货高价卖了出去。

此事传开了,刘一寸的生意,大伙都愿意做,因为他的人品像一束光,在艰难困苦的生意场上,给大伙带来了些许温暖和力量

纺织十年 · 百人故事之:刘一寸


07

江南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绸都盛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太多的人在这里,折戟沉舟,

也有一些人,梦想成真。

人生在世,

顺境时,留一寸风险意识;

逆境时,留一寸勇气担当;

绝望时,留一寸梦想豪情;

这一寸,

可能就是柳暗花明,

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