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布局大規模儲能項目,國內儲能市場規模有望年內激增

隨著去年首個國家級儲能政策——《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下發,以及包括《南方區域電化學儲能電站併網運行管理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江蘇省《關於轉發的通知》、《2017年度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等各個地方政策的發佈,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齊發力,極大地激發了國內儲能市場的活力。

多地佈局大規模儲能項目,國內儲能市場規模有望年內激增

縱觀今年上半年,江蘇、河南、青海、廣東四個省份相繼發佈建設大規模儲能項目的消息,項目規模多在幾十兆瓦級到百兆瓦級不等,共計340.5MW(含規劃、建設中、投運),已基本與2017年底國內累計投運項目規模389.4MW持平,並且與2017年國內新增投運項目規模相比,增長281%,如果這些項目年內能夠如期投運,那麼今年國內儲能市場規模必將大幅增長,2018年將成為中國儲能市場的“大熱元年”。

上述四個省份在電源結構、用電負荷、電價結構、資源分佈、支持政策等方面不盡相同,使得各地佈局儲能項目的側重方向也不盡相同。

江蘇:電網側、用戶側儲能雙管齊下,緩解鎮江東部迎峰度夏供電壓力

為響應江蘇省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263”專項行動要求,2017年,覆蓋丹陽、揚中、鎮江新區等鎮江東部地區供電任務的諫壁電廠3臺33萬千瓦已到服役年限的機組被關停,使得這一地區存在較大的電力缺口,而在近幾年來夏季用電負荷持續增高的形勢下,東部地區將在今夏面臨前所未有的迎峰度夏供電壓力。

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許繼、山東電工三方聯合,計劃在鎮江東部地區建設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項目和用戶側儲能項目,充分發揮儲能設備建設週期短、配置靈活、響應速度快等優勢,有效緩解供電壓力。其中,電網側儲能項目,包括8個儲能電站項目,基本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規模共計101MW/202MWh,包括中天儲能、科陸電子、力信等國內知名企業均參與其中,並分割了絕大部分份額;用戶側儲能項目,從當前已公佈的項目看,基本以南都電源的鉛炭電池項目為主,合計容量超過500MWh。

河南:開展中部地區首個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項目

河南是中部地區的電力大省,火電裝機佔比很高,截至2017年底,河南的火電裝機規模為6657萬千瓦,位居全國前五。為順應能源發展新形勢,加快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在2017年,相繼印發了《河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和《河南省推進能源業轉型發展方案》,明確提出把非化石能源作為新時期能源發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進風電項目建設,推動太陽能利用快速發展;探索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增量配電網,積極爭取開展國家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儲能在促進風電、太陽能發電併網,調頻輔助服務、電網調峰、延緩輸配側投資等領域發展前景可期。

今年二季度,河南電網首次嘗試百兆瓦級電池儲能在電網側的應用,該項目是目前河南最大的電池儲能項目,同時也是國家電網2017年總部科技項目涉及的三大儲能項目之一,由平高集團全額投資,中國電建華中設計院承擔首批整體方案設計,項目分佈在河南9個地市的16個變電站,儲能系統的引入,可以在電網負荷低谷時充電,電網負荷高峰時放電,此外,還可以保障風電和太陽能電力的穩定輸出,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效率。目前,平高集團已先後發佈了兩批設備招標公告,儲能合計容量90MW/90MWh,力神、南都電源、科陸電子等企業均參與應標,其中,黃龍變電站和龍山變電站儲能電站項目已於近日相繼投入運行。

青海:藉助儲能技術創造風光資源的“風光”

青海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且開發潛力大,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30億千瓦,風電可開發量7500萬千瓦,並且太陽能發電已成為青海繼水電之後的第二大電源。隨著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的集中接入,由此引起的電網運行的安全穩定性問題,棄光/風問題,以及不同清潔電源之間的協調運行控制問題逐漸顯現,儲能作為支撐技術,在促進可再生能源併網、存儲棄光/風量、參與調頻/峰輔助服務等領域發展空間廣闊。

黃河水電,作為清潔能源行業的領先者,在開創清潔能源多能互補新型發展模式、打造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實證基地的同時,也開始引入儲能,通過實證技術驗證,積累項目數據與經驗。今年6月,黃河水電100萬千瓦水光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成功併網,同期建設的實證基地儲能項目也順利併網發電,儲能容量20MW/16.7MWh,進一步完善實證基地功能,補充儲能系統相關數據。此外,近期,黃河水電還發布了共和45萬千瓦風電和烏蘭10萬千瓦風電配套儲能項目的招標,共計30套儲能單元,總容量分別為45MW/90MWh和10MW/20MWh,上述兩個項目均選用了多種儲能技術路線,包括磷酸鐵鋰、三元鋰、鋅溴液流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

廣東:開創南網地區火電+儲能聯合調頻先河

山西一直走在國內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的前列,截至2017年底,山西已投運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的項目共有3個,同時也是當時國內僅有的3個在投運的項目,分別是睿能世紀開發的京玉電廠和陽光電廠的儲能調頻項目,以及科陸電子參與的同達電廠儲能調頻項目,這3個項目中,儲能容量均配置了9MW/4.5MWh。除了山西,內蒙古、河北也相繼佈局了火電+儲能聯合調頻項目,其中規模最大的為科陸電子在內蒙古上都電廠的18MW/9MWh儲能調頻項目。儲能聯合火電機組提供調頻輔助服務,可以有效改善火電機組的調頻性能,降低機組被考核風險,增加電廠調頻收益。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地輔助服務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南網地區,以廣東起步,試水調頻輔助服務,出臺了《廣東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並已開展模擬運行,允許第三方輔助服務提供者與發電企業(機組)聯合參與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今年二季度,繼山西、內蒙古、河北之後,廣東相繼發佈了4個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的項目,分別是華潤海豐電廠、粵電雲河電廠、廣州華潤熱電廠和國電肇慶熱電廠的儲能調頻項目,儲能容量合計57MW/28.5MWh,其中規模最大的項目為科陸電子參與的華潤海豐電廠儲能調頻項目,儲能容量30MW/15MWh。廣東成為南網地區第1個、全國第4個開展火電+儲能調頻項目的省份。

小結

上述四個省份的項目中,涉及多種儲能技術路線,包括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鉛炭電池、全釩液流電池、鋅溴液流電池等,並且除了以往常見的儲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併網、調頻輔助服務和用戶側領域中的應用之外,江蘇和河南首次開啟了國內百兆瓦級儲能在電網側的應用,這也有望帶動儲能在其他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電網側中的規模化應用。

另外,從江蘇和河南的電網側項目中,可以看到電網公司在項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儲能的重要用戶,電網公司為了解決自身的一些剛性需求,利用各自掌握的優勢資源,開始發力佈局儲能。雖然在現行市場機制條件下,儲能在電網側中的一些應用價值尚未得到體現和量化,但此次電網公司的“重拳出擊”,勢必釋放出積極信號,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艱難中前行”的儲能企業信心,同時也可以為市場規則設計者提供多維度參考價值,從而進一步推進國內儲能市場的規模化發展。

更多內容請點擊上方訂閱按鈕關注【美泰儲能網】

儲行業資訊,傳未來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