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動力 儲能技術再引探討

隨著新能源的發展,儲能技術成為關鍵;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將實現從200萬輛到2000萬輛的產能跨越。

預計2020年,全球將進入新一輪的汽車工業革命,2020年到2030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實現從200萬輛到2000萬輛產能的跨越。新能源領域的“儲能”產業因此創造了極大商機,但現階段仍面臨技術挑戰。在7月14日-15日的2018第四屆全國儲能工程大會暨中日電池研討會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及日本早稻田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等頂尖學府的專家教授和眾多新能源行業的代表共計600多人齊聚合肥,共同探討目前全世界頗為關注的新能源領域的“儲能”問題。研討會由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儲能與動力電池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主辦,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承辦。

“儲能”成最新“網紅”熱詞

一陣微風吹過,一次太陽的照耀,它可能不僅僅只是一陣風和一次暖陽,還意味著能源的大量浪費與流失。 如今這種“眼睜睜地看著你卻無能為力”的局面早就被打破,人類已經在嘗試利用最新的“儲能技術”將太陽能、風能、甚至國家電網剩餘的電力等收集起來再利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發展改革的方向。

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馬紫峰教授表示,“儲能技術已經成為當前能源技術中非常熱的一環”。因此如何突破目前的技術瓶頸,解決能源能量的轉換與存儲,是我國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瓶頸問題。”

儲能技術吸引全世界目光

儲能技術產業是21世紀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因此加速推進各類儲能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是實現我國新一代能源系統目標的路徑,也是我國當下面臨的最迫切的“能源革命”。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周孝信院士在此次大會上提出的關於我國能源轉型目標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代表的認可。

不僅是動力 儲能技術再引探討

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主題演講

為期兩天的會期裡,十餘個分會場圍繞儲能各個環節領域做了熱烈深入的討論。本次會上,除了有來自全國數十所頂尖學府的專家教授學者外,還有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貢國家實驗室、 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等國外高校的專家教授學者參與,600多位與會人員圍繞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電能存儲技術、石墨烯等能源行業“熱詞”做了彙報交流。

工業文明的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能量能源的發現、存儲、利用、轉化和使用的歷史。與會專家表示,當下關於儲能的應用領域更加明晰,儲能項目的規劃量大增,儲能市場的爆發點已經點燃。本次大會上,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大會承辦方,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認為,隨著儲能技術的進步與突破,預計到2020年,也就是兩年後,全球將進入新一輪的汽車工業革命,但“當下正處於汽車工業革命的前夜,是黎明前的黑暗”,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如電池儲能技術的突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任何車輛都能跑400公里以上。”屆時,可以預測,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實現從200萬輛到2000萬輛產能的跨越。

更多內容請點擊上方訂閱按鈕關注【美泰儲能網】

儲行業資訊,傳未來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