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徐玉諾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將舉行

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在五四時期,《雪朝》詩集的出版對處於新詩摸索階段的文壇給予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收錄了徐玉諾48首詩歌,這一事實足以說明當時他在文壇備受矚目。而進一步確立他舉足輕重地位的是《雪朝》出版後的兩個月,即1922年8月,徐玉諾的個人詩集《將來之花園》也作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出版。該詩集是繼胡適《嘗試集》(1920年)、郭沫若《女神》(1921年)之後的文學研究會又一成就。聞一多的稱讚,以及創造社成仿吾的批判等等,一時間引起了文壇各派的種種爭論。從這一點來看,毋庸置疑,徐玉諾作為新詩的開拓者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裡我們想強調的是在他新詩創作的同時也不乏散文詩的創作。《將來之花園》中散文詩的篇幅就佔據了三分之一以上。與自古以來“不押韻就不是詩”的認識相對立的散文詩這一創作形式,一開始就受到關注。首先是波特萊爾、屠格涅夫等外國作家的散文詩被介紹到中國,漸漸地中國的年輕詩人也開始嘗試實踐創作。在這樣的背景下,散文詩人徐玉諾的形象就更加突出了,1921年末至1922年在上海《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展開的新舊詩的論爭,焦點都集中在散文詩上。

因此,徐玉諾在文壇的活躍期應該是1920年代的前期,確切地說是1921~23年。從1924年開始就很少能看到他的作品了,特別是在《野草》中作品發表的1924年末~27年的這段期間,徐玉諾只發表了一首詩。生活在戰亂的河南,徐玉諾的蹤跡本來就很難捕捉。這一點我們可以從1923年8月《小說月報》(14卷8號)刊登的“本報本期撰稿者住址及其他”一欄中看出。

“徐玉諾君——現在吉林毓文中學,但最近他來信說,河南魯山的徐家營又被土匪攻破,家人不知消息,立刻要動身回去。”

翻遍徐玉諾的經歷,我們發現他居無定所,輾轉于歸鄉的途中各地,同時進行創作。出身於戰亂的河南、蹤跡難尋,這些也都如實地反映在他的作品發表情況上了。魯迅在執筆《野草》時誤以為徐玉諾已經不在世了,更確切地說,當時整個文壇也都是這樣以為的。

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主持:臧棣、姜濤、海因、張傑

嘉賓:徐西蘭、宋琳、海因、臧棣、樹才、姜濤、西渡、羅羽、西思翎、田海燕、周瓚、杜涯、秦曉宇、張桃洲、孫磊、陳家坪、趙曉輝、張傑、張光昕、王東東、高嶺、李海鵬、蘇豐雷、楊碧薇、盧文悅、嚴彬、劉年久、北渡、王心、歐陽關雪、南橋琴、徐帥領、史大觀

主辦:徐玉諾學會|北京青年詩會

協辦: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詩生活網|次山書院

地址:北京大學朗潤園采薇閣

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首届徐玉诺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