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詩|《松濤》: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中國詩歌網

詩歌高地,詩人家園

關注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松 濤

鉉鼎齋

層巒連疊嶂,滾滾挾寒雷。

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一身如片葉,萬竅有餘哀。

嗟爾狂瀾勢,憑誰力挽回。

專家點評

青松向來被視為高潔堅貞的象徵,歷代歌詠松樹的詩並不少見,其中亦偶有詠及松濤者。風吹松林,松針相互摩擦發出的聲音,自遠而近,一陣緊似一陣,有如大海的波濤。“松濤”一詞暗含形象的比喻,富於詩意,故前人不乏以“松濤”名齋名軒者。歌詠松濤的作品,多集中摹狀其聲音,往往以江潮、雷聲或波濤喻之,復因松鱗、江潮等引發聯想,偶爾引龍吟、虎嘯為喻。這首《松濤》,不僅摹狀松濤之聲,而且抒寫聽濤之感,氣勢磅礴,富於感染力。

首聯即將“我”置身於遍佈松林的層巒疊嶂之間,營造出“聽濤”的理想環境。這層巒疊嶂裹挾著滾滾“寒雷”,破空而來,低沉悶響有如遠處雷鳴的松濤聲,極富震撼力。我們從聲之壯,可以想見風之烈。接下來,詩人繼續用形象化喻體來描寫看不見的聲音:“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這如雷的松濤聲,像神話傳說中的蛟龍駕馭壁立的海浪滾滾而來,陣陣濤聲,有如山崩地裂,又如猛浪奔騰。兩句將聲音可視化,且可視化的形象“海立”“猛浪”,本身便夾雜著巨大的聲響。蘇軾《有美堂暴雨》即有“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之句。頸聯“一身如片葉,萬竅有餘哀”,從“聽”入情,由實轉虛,出句運用對比映襯之法,以置身此境,人如一片葉子般渺小來反襯松林之廣與松濤之盛,對句言萬竅餘哀,則以一“哀”字,將自身渺小之悲情投射到嗚嗚松濤之聲。人如片葉,松滿層巒,濤聲沉雄,聞者生哀。尾聯用一“嗟”字,順勢帶出這樣的意思:如怒濤洶湧之勢的帶上哀痛色彩的松濤,有誰能挽回(使之停止)呢?既收束全篇,又寫出松濤之勢無法阻擋,既悲涼沉痛,又暗含對滾滾松濤的驚奇讚歎之情。

此詩摹聲摹形,曲折傳達出“我”聽到松濤時的抑鬱低徊之感,亦或心有所鬱積,一遇松濤而發之,我與松濤由此發生微妙的關聯,誠為詠物佳構。白璧微瑕者,在於此詩缺乏時代辨識度,且“猛浪”“狂瀾”語涉重複。另外,古人無論,今人徐震堮亦有《松濤》一首,並非為寫松濤而寫松濤,似蘊含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可參。徐詩如次:

月色滿窗紙,波濤空際來。

全驚鄉夢破,頓喚客愁回。

急響梢林雨,狂驅轉壑雷。

幾人高枕臥,能免陸沉哀。

特邀點評:莫真寶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往期精選

點評專家名錄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佔春、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鑑、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壯、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餘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以姓名拼音為序,排名不分先後)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欄目主持:孤城

"中國詩歌網"是國內最大的詩歌網站,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由中國作家協會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互聯網出版平臺。設有品牌欄目“每日好詩”(稿酬500元),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專家點評。

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每日好诗|《松涛》:海立神蛟起,山崩猛浪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