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五六財經原創(ID:wuliucaijing):1919年,一個意大利人,一方面利用金融知識故弄玄虛,設置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另一方面則用後期投資者本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短短7個月,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

一年之後,騙子破產了,騙局也不攻自破。這個騙子被判5年有期徒刑。他的名字叫查爾斯·龐茲。後世稱這種金字塔騙局為“龐氏騙局”。

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2018年,FCoin攜“交易挖礦”橫空出世,代幣FT暴漲百倍。大小交易所紛紛效仿,TTex們的私募使得市場躁動不安,一時間竟像牛市來臨一般。有評論吐槽這是資金盤,是擊鼓傳花,也就是龐氏騙局的中國說法。

隨著FT這個標杆的倒下,某某平臺幣暴跌、某某交易所跑路又成了媒體新的新聞素材,只是投資者都來不及難過卻發現:這個感覺似曾相識......

2018年的平臺幣瘋狂,與2017年大火的愛西歐何其相似。因“交易即挖礦”模式創新引發的交易平臺萬所混戰結局會是一樣的嗎?

從“現象”到“亂象”的愛西歐

“項目開始不到半小時就被秒殺光了,平臺網站在開盤前兩三個小時就已被擠爆,甚至連登錄都有困難。”一位投資人這樣描述2017年7月份愛西歐項目的火爆。

愛西歐本意是為處於孵化階段的區塊鏈項目融資,為項目團隊提供足夠的資金,從而推動項目發展。雖然目前愛西歐參與過的區塊鏈項目真正落地還要假以時日,但不乏一些已經獲得市場共識的明星項目,正通過愛西歐而迅猛發展,如ETH、EOS、波場等。正因有這些成功的愛西歐先例,加上以BTC為標杆的數字資產暴漲,愛西歐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愛西歐項目的概念非常新穎前瞻、博人眼球,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落地的可能。開發團隊更是非常高大上,多為Jack、Pony的帥哥美女,有的團隊原來是做網站的、賣微商的、搞P2P的,還有個典型特徵就是Github上查不到任何代碼!更有部分愛西歐項目涉嫌傳銷或詐騙,利用拉下線或虛構項目等方式,通過“內幕交易”、“聯合坐莊”、“操縱價格”等手段以牟取暴利。其中恆星幣、萬福幣、中華幣,百川幣、維卡幣、珍寶幣、五行幣等,均是已經被查獲和曝光的數字貨幣傳銷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花40萬做個法務合規,花50萬做一套白皮書和網站,花100萬足夠搞定國內外市場宣發,這樣就能輕鬆募得數億的資金,總市值堪比十年磨一劍的獨角獸。愛西歐從“現象”到“亂象”,也僅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正式定性愛西歐是未經批准的非法融資行為,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高大上”的區塊鏈峰會被叫停,部分代幣從交易所下架,被監管部門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地方已開展清理整頓……

交易挖礦已抵達“戰場”

太陽底下無新事。愛西歐消停了,但逐利的資金和躁動的心永不消停。交易即挖礦的出現,使久旱的市場迎來了局部性雷陣雨。

Fcoin交易挖礦才是未來?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作為無限量交易即挖礦模式的開拓者和標杆,FCoin可謂漫漫熊市裡的一道亮眼的風景,其平臺代幣FT的走勢也是波瀾壯闊,而其掙錢效應更是所有交易即挖礦模式平臺中的topone。

五六智庫通過覆盤FT走勢發現,FT私募價格0.000025eth,開盤近乎平開0.00002501eth,最高點0.0024799eth,最高漲幅高達99倍。那麼問題來了,在一個百倍挖礦模式平臺幣的波動中,誰能掙到錢?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私募以0.000025eth的價格拿到最初的FT,必然是盆滿缽滿;早期買入FT的市場參與者也是以低於0.0005eth的價格買入FT,哪怕是一直持有到現在(現價0.00057eht),這麼多天的分紅也是一筆不菲的盈利。


如果在顯著的賣出點0.0018eth賣出,起碼也有高於4倍的收益;2018年6月5日,FCoin推出邀請50%返還政策,幣價也開始了一路飆升,礦工平均每日可以獲得交易成本50%,以上的收益(6月7日之後改成20%),每日出清礦工的礦工資金以複利模式增長,必然也是盆滿缽滿;6月5號到6月17號的FT買入者每天享受高分紅和高漲幅,其大概率也是掙錢的。之後高位接盤的投資者成為買單者。

可以看出,在FCoin模式裡面,除了高位接盤的人虧錢,私募、初期礦工、初期買入者都是賺錢的,賺錢效應明顯。

層出不窮還是黔驢技窮?

效仿者層出不窮,飢渴的幣民又以礦工的身份蜂擁而至,遇山開礦,披荊斬棘。

BT是幣為Btcdo交易所平臺幣,採取的是當天均價等值BT返還手續費的挖礦模式,70%的手續費收入分紅,30%的手續費用於銷燬BDB。創世挖礦期的成本是1BT=0.05USDT=0.000114ETH,交易當天的最低價為0.000084ETH,最高價為0.00039ETH。同樣地,創世期挖礦的大概率能賺2-3倍,而開盤後衝進去的基本上是被套的節奏。後面幣價雖有一波反彈,但是僅持續了一天的上漲而已。

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截圖來源:www.btcdo.comBT/ETH

在BT的模式裡面,交易開放之前進行挖礦的初期礦工都是可以賺錢的,但是開盤之後買入的投資者成為了接盤俠,賺錢效應顯然沒有FT明顯。

私募也被收割?

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TTF是TTEX的平臺通證,發行總量100億,TTF中有51%通過“交易即挖礦”的方式100%逐步分配給交易用戶和推薦人;49%通過預先發行的方式被戰略合作伙伴、團隊、TFund所持有,初始狀態全部鎖定。這兩部分是同比例解鎖,只有可流通的部分參與分配平臺80%交易手續費收入。

由於封閉挖礦期間,TTF沒有價格,按照1ETH:5000TTF的固定價格進行計算,即一個TTF價格0.0002ETH。TTF/ETH上線交易第一天收盤價0.000226,相比初級挖礦成本能浮盈10%左右。其首次收入分紅快照時間為2018年7月8日24:00,7月9日跌幅36%。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據五六智庫瞭解,參與TTF的私募價格約為0.08元,但是是鎖倉的需要和挖礦進度的同比例解禁,不過由於礦工熱情不高,這些私募解鎖進度很慢,而且解鎖比例極低,解鎖完成的可能性極低,存在被平臺收割可能。

在TTF裡面,除了早期小倉位,以及在開盤前幾天選擇高位出貨的礦工以外,私募和出不掉貨的大礦工都是虧錢的,幾乎沒有太大的賺錢效應。

萬所混戰 你還敢進場嗎?

從交易挖礦的歷程來看,最初的FT,私募、初期礦工、初期買入者全部是賺錢的;演變到BT,交易開放之前進行挖礦的初期礦工是賺錢的;最後再到TTF,除了早期小倉位和少數礦工,其他礦工和私募都是虧錢的,賺錢效應越來越弱。反觀愛西歐,亂象頻現之時,就是收割之日。那麼交易挖礦亂象出現之時,我們是不是應該保持足夠警惕?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五六智庫總結了一下最近交易挖礦模式的亂象:

1.模式毫無新意,基本照抄。

交易挖礦模式從龍幣DT開始,到FCoin達到全盛狀態,FT在DT基礎上做了很大一步的改進,增加了礦工的積極性。但接下來一些模仿者幾乎就是照搬這些模式,無非就是調整一些比例,把原本的手續費80%改成90%、100%,把邀請獎勵改成30%、35%。毫無新意,完全照搬。

2.白皮書粗製濫造,而且相似度極高,有些甚至根本就沒有白皮書。

由於趕著上線,很多交易所白皮書都是匆忙趕製出來,各種粗製濫造,相似度極高,甚至有些交易所只有一個挖礦規則的公告,連白皮書都沒有。

3.運用聯合坐莊手法,操縱幣價。

部分交易挖礦項目涉嫌詐騙,利用拉下線等方式通過“聯合坐莊”、“操縱價格”等手段牟取暴利,其中AAcoin平臺就被爆出有資金團伙惡意操縱幣價,收割韭菜。交易挖礦 VS 愛西歐 “龐氏騙局”的結局都一樣?

4.技術不成熟匆忙上線。

很多交易所為了趕緊上線圈錢,在網站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就匆忙上線,導致一上線出現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例如Coinpark上線兩週內多次進行維護,在6月29日開啟創世挖礦之後,存在卡單、撤單失效等技術問題,在進行緊急維護之後,於7月2日重啟創世挖礦,但因仍存在很大的技術問題,再次暫停交易和提現。7月10日,Coinpark平臺BTC一度被砸到1000USDT以下,網站再次暫停交易,進行數據回滾。

5.團隊創始人信息不透明。

有些交易挖礦平臺沒有白皮書,團隊創始人無從查起;有些有白皮書的,團隊創始人使用的是卡通頭像,名字也是英文化名。

6.投資者開始維權

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虧錢,出現了很多維權群,AAcoin維權群、Bigone維權群、TTEX維權群,甚至連讓很多人暴富的FCoin都開始有人維權。

總結:眼看它樓塌了

一個幣的發行分為很多階段,一般會有pre-愛西歐、私募、公募、代投、礦工等,各個階段入場的成本逐步抬升,不同的成本在生態中形成不同層級,並佔據優勢,所以就算是一個空氣幣,只要有這種優勢差異的存在,就會吸引人進來潛伏圍獵。但亂象已現,後面的風險遠遠大於收益,就算是礦工也將面臨無人接盤的窘境。

有人說,交易即挖礦導致的交易平臺大戰,背後是幣圈資金枯竭的徵兆,所以機構競爭才會如此激烈,根據上文所述,愛西歐同樣如此。不要盲目相信“複製粘貼型”交易所嘴裡的“價值投資”,沒有用戶參與、缺乏項目支持、沒有真實交易量的平臺,玩到頭就是龐氏騙局。

以FT馬首是瞻的平臺幣頹勢已然不能阻擋,奉勸一句,不要賺最後一枚硬幣,請及時離場,不管是以盈利或割肉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